“后黄峥时代”的拼多多会怎么样?这是摩根大通的观点
来源:华尔街见闻
作者: 曹泽熙
摩根大通认为,拼多多这次财报意味着公司从轻资产模式向重资产模式的转变,黄峥离开之后的管理层,能否继续执行公司的规划,以及如何应对更严峻的外部挑战,都是资本市场担忧的潜在风险。
本周发布去年四季度业绩的拼多多,给了市场一个“惊天大雷”:黄峥辞去董事长职务。
虽然市场早有预期黄峥在卸任CEO之后也会卸任董事长,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财报发布后,拼多多股价一路崩跌。
“后黄峥时代”的拼多多,面临怎么样的局面?
拼多多商业模式的转变
在摩根大通看来,拼多多如今最大的变化是,从轻资产到重资产的转变。
摩根大通认为,拼多多正在从一个轻资产的3P电商(即第三方卖家)转变为一个重资产的1P电商(即供应商卖家)。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很多商家,不会或者不愿意在拼多多上开设店铺,但是拼多多也不想失去这部分商家和商品带来的用户和消费,那么拼多多就自己去这些商家采购商品,然后在拼多多上贩售。
如此,自然拼多多的资产就重了起来,简单来说,在卖出去这些产品之前,拼多多必须要先采购到商品,对现金流会形成一定压力。之后的仓储、损耗等也会增加成本。
尽管如此,摩根大通认为,拼多多此举依然是明智之举,主要理由是,拼多多的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只有阿里巴巴的五分之一。
之所以拼多多的ARPU远远低于同行,一方面是因为拼多多的主战场在乡村和低线城市,用户的消费能力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很多大牌、名牌不愿意在拼多多上开店。
摩根大通认为,拼多多的这一策略如果能够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拼多多就必须加强线下布局,其中包括代理商、物流管理、仓储管理等等。
如今,黄峥离开拼多多台前,加上拼多多在这些线下布局上还没有明确的相关数据,摩根大通认为,这可能对公司股价带来短期影响。
未来如何理解拼多多?
摩根大通称,未来几个季度拼多多的业绩将至关重要,关系到拼多多是否能够进一步扩大其可用市场总量(TAM, Total Addressable Market)。
在摩根大通看来,当拼多多的年活跃用户数已经超过阿里时,用户数的增长对投资者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摩根大通建议,投资者需要关注拼多多的ARPU,以及拼多多为占据更大市场份额而采取的策略所取得的成效。
在财务指标上,摩根大通认为,未来拼多多1P电商业务和多多买菜业务可能会令公司的营收扭曲,因此,更重要的指标应该是单季度的净利润或净亏损,以此来作为考察拼多多投资回报率的更重要指标。
在考虑了1P电商业务之后,摩根大通分别上调拼多多今年和明年的营收预期,增速分别为35%和75%(假设条件是非1P业务的增速能达到60%)。
摩根大通预计,公司能够在2022年下半年达到盈亏平衡,这比之前的预期晚了一年,同时该行预测,拼多多在今年将净亏损100亿元。
黄峥突然离职,有什么影响?
对于黄峥辞去董事长一职,摩根大通认为,这可能带给拼多多两方面的风险。
第一方面是,黄峥离开后的管理层,能否继续执行拼多多新的策略。
第二个风险是,当下的拼多多,面临更为严峻的外部竞争和监管环境,新的管理团队能否适应并且对不可预测的风险做出及时回应。
考虑到这两个风险点,摩根大通认为,由于黄峥的离任,投资者可能会对拼多多股价的长远前景有所担忧,从而给股价带来折让。
基于上述原因,摩根大通将拼多多12个月目标价从200美元下调至19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