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全球开源独角兽GitLab入华路径:中外合资3.0模式看点何在?
原标题:解读全球开源独角兽GitLab入华路径:中外合资3.0模式看点何在?
作者:杨清清
3月18日消息,极狐信息技术(湖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狐公司”)正是宣布在中国武汉注册成立。同时,极狐公司宣布,首轮获得数亿元人民币投资。
该公司是由GitLab公司与独家领投方红杉宽带跨境数字产业基金(以下简称“红杉宽带”),以及高成资本共同成立的中国合资公司,也是首家在“中外合资3.0”架构下进入中国市场并拥有国外技术及品牌独家授权的高科技企业。
看好中国开源市场
作为极狐信息的大股东之一,GitLab是全球知名的开源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协同平台。
资料显示,依托开源GitLab CE(社区版)和源码开放GitLab EE(企业版)等核心产品和技术背书,GitLab在全球范围内估算拥有超过3000万的注册用户和10万以上的企业客户。
在中国市场,GitLab拥有数百万的开源用户,市场需求量与客户资源潜力巨大。
而此次极狐公司的成立,意在更好地服务Gitlab的中国用户、对接中国合作伙伴,同时赋予中国公司自主开发与核心技术所有权。GitLab公司已与极狐公司签署授权协议,约定向后者提供独家知识产权和品牌授权,保持源代码同步持续更新。
“在全球市场内,开源已逐渐转变为成熟的商业模式,国内也逐渐意识到开源的存在,它正在被企业和个人接受,”谈及对国内开源市场的看法,极狐公司创始人兼CEO陈冉(Sam Chen)表示,“目前风向已经转变为,大部分用户在使用时开始意识到贡献更重要,相信未来开源的态度会越来越开放。”
需要注意的是,就在日前公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开源”首次被明确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纲要指出,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完善开源知识产权和法律体系,鼓励企业开放软件源代码、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
“我相信政府高层已经开始意识到开源生态的价值,当前包括华为、阿里等大型云厂商也都在关注这个领域,”在接受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媒体采访时,红杉宽带跨境数字产业基金投资合伙人徐全利表示,“在这个领域我们两年前便开始布局,就此我们感到非常幸运。”
中外合资3.0模式
除了全球开源独角兽进军中国之外,此次极狐信息背后的中外合资3.0模式也颇有看点。
所谓“中外合资3.0”模式,由红杉宽带开创,其强调将传统以销售为主的、没有本地决策权和产品研发能力的合资企业,升级改造为具备产品研发、销售与服务全功能,并拥有本地决策权的新型中外合资企业。
在该模式下,外方提供现金技术、产品和品牌,红杉宽带提供资金和本地资源,且中外方股东不参与运营。同时,赋予本地管理层有竞争力的股权激励和充分的运营权,来开发和销售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和服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工商信息发现,作为极狐公司的股东之一,Gitlab占股为72.25%。红杉宽带、高成资本分别占股18.75%和9%。徐全利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极狐信息中,外资即Gitlab提供技术授权,换取股权收益。
对于外资而言,此举既能够在短时间以轻资产模式推广自身技术、开拓中国市场,同时还能收获合资公司后续融资甚至上市的股权退出红利,可谓一本万利。
合资公司的日常运营则交付管理团队,同步还将匹配给管理层相应的股权激励。这与传统在华外企管理层的薪酬激励相区别,更类似于一个真正的创业公司,也更容易调动管理层的积极性。
事实上,在极狐信息成立的发布会上,陈冉便多次展露出自己的“斗志”。他表示,计划带领极狐信息在3-5年内在科创板或主板上市。
尽管带着创业的氛围,但由于建立了产品研发的全功能本地实体,与从零开始的创业公司相比,这样的合资公司起点颇高。
“在开源软件这块,Gitlab全球1300多名工程师已经深耕将近十年了,如今极狐信息则独家拿到了技术授权,每个月都会进行技术同步。”徐全利分析称,这也就节省下大量的底层研发成本。在此基础上,中国团队所要做的更多是本地化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的积累和沉淀。
而与传统在华外企控制权、决策权需上升至全球总部有所不同,中外合资3.0模式下的中国本土企业,控制权由董事会主导。据徐全利介绍,在极狐信息中,尽管第一大股东Gitlab持股比例超过70%,但中方占据董事会的控制权:5名董事会成员中,外资席位仅两席。
决策权交由中方主导,则规避了流程慢、决策路径长、不理解中国本土市场行情等外企惯有的通病。“中外合资3.0模式的一个标准是,决策和运营的完全独立性和本地化,”徐全利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合资公司CEO是汇报给董事会还是汇报给美国总部,这个区别太大了。”
据介绍,自2016年起,红杉宽带通过该模式落地多个项目,包括来自硅谷的知识经济领域SaaS独角兽Evernote在中国的独家合资企业——印象笔记,欧洲最大IT服务公司法国源讯集团(Atos)在中国的独家云计算合资企业,以及IBM沃森和中国电子集团下属大数据平台中电数据的合资企业等。
徐全利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目前其重点关注包括云计算在内的toB领域,主要聚焦在中美技术差距较大、短时间难以赶超、但在中国又有巨大市场的行业。不过他也直言,中外合资3.0模式理论上适用于所有行业。
责任编辑:张玫
天津增发3.5万个小客车指标及新能源购车补贴
在新能源汽车消费方面,除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相关财政补贴之外,2020年6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居住地在天津市的人员或注册地在本市的单位在本市新购置新能源小客车,给予每辆车2000元汽车充电消费券,全市不超过30000辆。0000腾讯、阿里、富士康、华为等科技巨头都来造车 究竟打什么算盘?
{image=1}来源:深燃黎明继社区卖菜之后,科技巨头又盯上了造车。一年前,新造车这个赛道里,最活跃的是特斯拉,以及以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如今,名单里增加了百度、阿里、华为、富士康、苹果,如果算上投资这种形式,还有腾讯、美团——大大小小的科技巨头,都在抢造车这块蛋糕。0000恒大提前偿债15.65亿美元 规模创香港资本市场纪录
恒大提前偿债15.65亿美元规模创香港资本市场纪录新京报快讯(记者王海亮)9月17日早间,恒大发布公告称,将使用自有资金提前偿还15.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6亿元)优先票据,此次偿债规模创下香港资本市场纪录。这意味着,恒大在降负债的道路上提速。公告显示,所有未偿还2020年到期的票据将于2020年10月23日全部偿还,票据的年利率为11%。0000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谈金融科技监管:愿在反垄断等方面加强国际合作
来源:中国日报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谈中国金融科技风险和监管的关系。他表示,金融监管要看机构的实质,而不是组织形式。鉴于金融科技的本质是金融,面对各种风险,中国目前采取的监管行动跟世界其他国家是类似的。以下是文章的主要内容:0000韩媒:苹果前往韩国挑选汽车部件供应商,企业设特别小组对接
{image=1}苹果预计今年内完成对苹果汽车供应商的选择,并开始全面开发。苹果对其核心部件领域的韩国公司非常感兴趣。1月12日,韩国媒体ETNews报道,苹果员工上月访问了韩国,并会见了几家零部件制造商。这是苹果去年夏天以来的第二次到访韩国,苹果与LG和SK讨论了电动汽车电池。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