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 易会满说出了中国股市的真问题
投资研报
【券商荐股精选】洼地即将被市场发现,这一板块估值修复空间广阔,潜在涨幅47%(附股)
【碳中和动态分析】南方电网发布服务碳中和工作方案;三家上市公司中标碳中和大单
【新能源汽车每日动见】动力电池配套出现结构性变化!新车公示,磷酸铁锂独占纯电、换电车型,透露什么信号?关注背后成因和投资机会
【硬核研报】“碳中和”不可或缺的环节,环卫装备迎新一轮扩张期!新能源替代趋势下,手握280亿大单的环卫白马即将起飞
{image=1}
来源:羽毛不随风
一眨眼,易会满接任证监会主席已经两年多了。近期股市大盘不上不下,他在关注什么呢?
2021年3月19日,他在钓鱼台讲了这么一段话:
部分学者、分析师关注外部因素远远超过国内因素,对美债收益率的关注超过LPR、Shibor和中国国债收益率,对境外通胀预期的关注超过国内CPI。对这种现象我不作评价,但对照新发展格局,建议大家做些思考。
上证综指从他上任后第一个交易日(2019年1月28日)的2596.98点,涨到2021年3月19日的3404.66点,涨幅31.1%。对于这个幅度,普通股民是不满意的。从2018年度到2020年度,中国GDP规模涨了10.5%。美国
GDP同期只涨了2.1%,但是美国道琼斯指数却涨了33%。美国股市近5年来没有经历什么大的调整,而且屡创新高。
从易会满上边这段话来看,他对于中国股市行情和美国股市行情的差异,也是不满意的。市场分析师、学者们的确应该多分析一下中国的LPR、Shibor和国债收益率,多观察一下国内的CPI等数据。只有分析透了,才能够找准投资方向,增强投资定力。
{image=2}
中国股市与美国股市的最大不同,就是有鲜明的政策市特征,股民们对政策的敏感度很高,机构也乐于利用这种情绪。机构们没有定力,股民们又怎么有定力呢?所以,从2015年股市暴跌以来,一直难以形成持续的财富效应,市场热情不高。
在上一任证监会主席时期,上证综指从2016年2月22日2927.18点,最高涨到了2018年1月29日的3587.03点,涨幅为22.5%。但之后就爆发了中美贸易战,对中国股市形成了巨大冲击。当然,对市场主体的某些过线干预也影响了市场情绪。市场中对政策的解读,实在是五花八门。这里不赘述。总之,中国股市趴下了。
相对而言,美国的分析师们,把加息说成利好,把降息也说成利好;把疫情下复工说成“好上加好”,把疫苗说成是“重大转折性利好”。当然,有少量分析师也表示忧虑,但这种意见根本登不上大雅之堂。何况,华尔街大鳄也不会听他们的。虽然因疫情死了50多万人,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推高股价。美国超大规模发行货币,债务很快就要突破30万亿美元。这些钱大量涌入股市。德意志银行的一份调查说,在其选取的调查对象中,得到货币补贴的美国人计划将37%的补贴支票,直接投入股市。
{image=3}
按道理,中国股市一直趴在地上,是有上涨空间的。但中国的机构投资者没有主心骨,找不到投资模式。“板块轮动”是老方法,“抱团取暖”也是老方法。最近都去抱白酒的团,引来一片骂声。“板块轮动”呢?往往是上午刚出一个产业政策,中午就会排列出一堆概念股。明天再出一个投资支持政策,很快又排列出一堆概念股。这种“狗熊掰棒子”式的“板块轮动”,怎么可能做出大名堂!
所以,此次易会满含蓄地批评部分学者、分析师过度分析境外市场,对内部市场研究不足,是很有针对性的。
易会满还说:
最近,在IPO现场检查中出现了高比例撤回申报材料的现象,据初步掌握的情况看,并不是说这些企业问题有多大,更不是因为做假账撤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保荐机构执业质量不高。从目前情况看,不少中介机构尚未真正具备与注册制相匹配的理念、组织和能力,还在“穿新鞋走老路”。
不仅分析市场、研判形势走偏,保荐企业上市的能力也不够,这就是专业机构的现状。股市要么暴涨暴跌,要么温吞水,间或有几个造假的冒出来,皆与专业机构能力、责任心不够有关。所以,易会满说到了点子上。
当然,这也不是新问题。前几任证监会主席也希望提升专业机构的能力水平,但进展不算大。究其原因,大体有三:一是从上到下都有急功近利心态;二是专业机构公司化治理不完善;三是监管不够狠、不够准。对机构的市场行为,哪些要管,哪些不要管,是窗口指导有效还是依法稽查有效,应该负责任的想一想。虽然证券法写得不错,执行好,落实好,还要靠人。
证监会主席从第一任到第九任,考虑把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本国实际相结合,是一个永恒话题。但是今天看得更加清楚了,即把“国际最佳实践”借鉴过来,不必什么都学。甚至于,有些制度还可以创设出来。分析师、专家学者们,应该把精力多放在本土市场上来,不要总跟着美国市场打转转。
美国道琼斯指数站在32000点之上了,中国的上证综指呢?
{image=4}
别装了,美方打压中国股市一直没有停
股民向康得新索赔,该怎么“击鼓鸣冤”?
中国股市还有“牛”吗?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