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穆长春:数字人民币技术上可实现小额匿名
原标题:数字人民币技术上可实现小额匿名
● 本报记者 彭扬 赵白执南
“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关于数字人民币‘可控匿名’的讨论也比较多。”日前,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上表示,目前的支付工具,无论是银行卡还是微信、支付宝,都是与银行账户体系绑定的,银行开户是实名制,无法满足匿名诉求。数字人民币与银行账户松耦合,可以在技术上实现小额匿名。数字人民币对用户隐私的保护,在现行支付工具中是等级最高的。
穆长春表示,可控匿名的第一层含义是匿名,要满足合理的匿名支付和隐私保护的需求。数字人民币钱包采用了分级分类设计,根据KYC(充分了解你的客户)程度的不同开立不同级别的数字钱包,满足公众不同支付需求。其中KYC强度最弱的钱包为匿名钱包,仅用手机号就可以开立,这类钱包的余额和每日交易限额也是最低,只能满足日常小额支付需求。如果要进行大额支付,就需要升级钱包,钱包余额和支付限额会随着KYC强度的增强而提高。这样设计的考虑是一方面满足公众合理隐私保护需求,另一方面要防范大额可疑交易风险。
“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时,我们将用户的支付信息打包做加密处理,用子钱包的形式推送给电商平台,平台是不知道个人信息的,这样就保证了用户核心信息的隐私保护。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很多技术和制度设计来保证用户隐私安全。”穆长春说,数字人民币对用户隐私的保护,在现行支付工具中是等级最高的。
穆长春强调,可控匿名的第二层含义是可控,在保护合理的匿名需求同时,也要增强对犯罪行为的打击能力。
“央行数字货币的匿名是以风险可控为前提的有限匿名,完全匿名的央行数字货币是不可行的。”穆长春称,央行数字货币的匿名探索不能违反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及反逃税等监管规定。
对于如何在不掌握用户真实身份的情况下保持打击犯罪行为的能力,穆长春举例说,比如,经过大数据分析,证据显示某个用户在进行电信诈骗,在并不知道真实身份的情况下,可以把证据线索提交给有权机关,由执法部门依法去电信运营商、银行处调取用户真实身份信息。
穆长春表示,数字人民币如果匿名程度过高,可能被犯罪分子盯上,变成黄赌毒等非法交易的工具。同时,数字人民币采取“小额匿名、大额可溯”的设计,也是希望让老百姓安心,如果发生利用数字人民币的电信诈骗,能够帮助老百姓把钱追回来,守护老百姓的财产安全。
责任编辑: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