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最新持仓曝光 24只个股成海外长线资金新宠
原标题:QFII最新持仓曝光 24只个股成海外长线资金新宠 来源:上海证券报
随着上市公司年报密集披露,QFII的持股情况也随之曝光。据统计,截至3月23日,在已披露2020年年报的上市公司中,有48家被QFII持有,其中24家为QFII去年四季度“新宠”。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少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上,还出现了诸如阿布达比投资局、挪威中央银行、加拿大年金计划、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海外知名长线机构投资者的身影。
QFII由于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和较成熟的投资体系,常常被视作A股市场上的“聪明钱”。QFII重仓股指数无疑是衡量其赚钱能力的最好指标。据统计,从2011年8月1日创立至今年3月23日,该指数累计上涨283%,远超同期沪深300指数68.5%的涨幅。
Choice数据显示,在已披露2020年年报的389家A股上市公司中,共有48家被QFII持有。具体来看,QFII持有安徽合力的股份占其总股本的比例最高,达12.33%;QFII对奥海科技、先惠技术的持股比例紧随其后,分别为5.88%、4.3%。此外,QFII对上纬新材、拓邦股份、北新建材、上海机电等4家公司的持股比例也均超过3%。
QFII还在去年四季度新进了24只股票,其中,TCL科技获QFII大举建仓超过2亿股,万华化学被买入超过1000万股。在QFII的新建仓标的中还有3只科创板股票,分别是上纬新材、金宏气体和先惠技术。
从投资方向来看,上述个股大多为业绩确定性较强的细分行业龙头。以目前QFII持股数量最多的TCL科技为例,数据显示,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和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3.9%、67.6%。在今年以来A股整体震荡调整的市场环境中,TCL科技股价逆势上涨逾40%。
“QFII注重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擅长寻找具有一定稀缺性和成长性的标的进行投资。不少QFII的持股周期往往超过3年甚至5年,这意味着其一旦选好股票建仓便不会轻易卖出,因此其投资方向往往对市场具有风向标意义。”沪上一位第三方分析人士称。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海外知名长线机构投资者也出现在不少个股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上。
外国央行和主权基金向来热衷于布局A股。据统计,目前重仓A股数量最多的外国央行为挪威中央银行。根据已披露数据,挪威中央银行重仓5只A股,持仓市值达49亿元,持股数量最多的3只股票分别是TCL科技、顺丰控股和北新建材。全球最大主权基金之一阿布达比投资局目前持有2只A股,即去年四季度新建仓的招商积余和同花顺,持股数量分别为805万股、221万股。
不少A股也被海外养老金“相中”。据统计,目前在A股有布局的海外养老金共有4家,分别是国家第一养老金信托公司、瑞典第二国家养老金、魁北克储蓄投资集团和加拿大年金计划投资委员会。截至3月23日,加拿大年金计划投资委员会和魁北克储蓄投资集团共同持有北新建材,持股数量分别为1288万股、2252万股;国家第一养老信托公司在去年四季度新建仓139万股数据港。
此外,华尔街知名投行摩根大通持有瑞普生物、北陆药业、甘肃电投、山东玻纤、先惠技术和上纬新材等6家公司,合计持股市值为1.42亿元;摩根士丹利公司持有利安隆、戴维医疗、飞亚达、奥海科技和爱美客等5家公司,持股市值为4.9亿元;美林国际持有713万股东阿阿胶。
“去年A股市场已累积一定涨幅,预计今年整体波动率会偏高。不过,短期震荡整理不会影响市场中长期上升趋势,我们也准备择机买入估值合理的优质个股。我们继续看好中国企业2021年盈利增长前景,尤其看好那些有望受惠于长远的结构性增长趋势及政策支持的企业。”霸菱中国股票投资经理姜征昊称。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周末充电|基金大咖说:2022年有哪些投资机会?成长股、消费行业如何掘金
2022-01-1513:30龙腾·虎跃——鹏扬基金2022年度股票策略会:吴尊友、张明、杨爱斌等出席{image=1}2022-01-1515:00华夏基金:2022年成长股投资分析2022-01-1515:30博时基金:2022消费投资指南2022-01-1615:30博时基金:FOF、指数神助力0000科技不科系列:招商沪港深科技创新混合十大重仓两只白酒、4只金融
12月9日消息,近期白酒板块行情火爆,投资者反馈,部分名称中带有“科技”字样的基金,重仓多只白酒股。招商沪港深科技创新混合(004266)显示,十大重仓股中有两只白酒,分别是第二大重仓股茅台,第十大重仓股今世缘。此外还重仓了中国平安、兴业银行、中信证券、光大银行的金融股,以及长江电力、中国中免等。{image=1}0000长盛全债指数基金近1年收益居同类第一
近年来随着市场利率持续走低,继续下行的可能性非常有限,刚兑打破后,在一季度经济底、市场底包括政策底均已出现的情况下,权益类产品虽然收益预期高,后面在流动性宽松和盈利逐渐修复的背景下,债券基金收益亦随之震荡。与之相比,投资者何去何从?业内人士建议,将更有利于A股的表现。但也伴随着较高的风险和波动,WIND数据显示,并不契合稳健投资者追求适中风险收益的需求。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