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9249

野生基金“大神”的坠落

蓝鲸财经2021-03-27 14:02:270

来源:蓝鲸财经

文:李晓芳

编辑:王珊

“封神”

当身边的朋友几乎都在讨论基金时,一位95后上班族慌了,生怕自己是那个唯一错失机会的蠢蛋。他连基金是什么都没完全弄懂,就在一支名气响亮的白酒基金上投了2万元。匆忙上车后,才想到要补补相关的财经知识,几乎是下意识地在社交平台里搜索“基金”,野生基金“大神”们依次出现在他的屏幕里。

新晋基金博主王一鸣就在其中。他认为,想要完全避开这股热潮,很难,“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踏空比亏钱更难受。”

王一鸣不得不承认,这股带点非理性的投资热潮成就了他。仅看履历,或许很少人会相信,他是一个拥有20万粉丝的基金理财博主——26岁,长居意大利,从事服务行业,所学的专业跟金融投资一点不沾边,过往的理财经历甚至可以用“贫乏”来形容,只以每月5000元的额度定投过几支基金,因为需要用钱,很快就卖出了。

2020年9月,王一鸣又开始投资基金,理由很简单,“有闲钱了。”只是这一次,他把自己的基金定投计划发到了社交平台上,表示想看看“定投三年能有多少收益”,竟然获得了出人意料的关注度,阅读量达到7万多,一周内就为王一鸣积累了一千多名粉丝。

和王一鸣类似,大多数基金博主在2020年10月出现,更早一点的是在去年7月左右分享了第一条基金内容。博主们的涌现并非毫无来由,数据显示,2020年7月新基金发行规模创历史新高,出现了7只募集超百亿的爆款基金。在经历了行情略微下跌的9月,10月基金市场又迎来一个小高峰,有人开始摩拳擦掌,“牛(市)”真要来了。

这些博主许多是90后,甚至95后,没系统学习过专业金融知识,最推荐的是《穷爸爸富爸爸》《小狗理财》等入门启蒙书籍。有些人的投资经历开始于2020年,还没领略过熊市,已经在教导粉丝,哪支基金最值得买入。也有此前分享美妆、穿搭的博主,开始发布理财视频,“我如何靠基金一年赚39万”。因为年轻、半路出家、投资经验不足,人们带点调侃意味地称呼他们为野生基金“大神”。

“大神”陈益达说,他们都是“看天吃饭”,和农民依靠时令侍弄庄稼没有什么不同,“行情好大家都会跟着去持有,行情不好,那大家都是韭菜。”

27岁的陈益达从2020年7月开始分享基金理财知识,他自称2016年第一次投资基金,那时他还是大三学生,学的是广播电视新闻学,只投入了一两万,小赚了一笔。那之后,他一直断断续续地在买入基金和股票。他从来不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持仓数和每日实操,发布的内容大多是“基金入门术语”“理财入门书籍”“优质港股基金汇总表”等资料梳理内容。他称自己的风格与别人不同,但后来也承认,他的持仓金额在基金博主中不占优势。

在这股热潮中,涨粉最快的是自称持仓百万甚至千万的博主,对于许多新入场的年轻人来说,投资金额越高的博主,他的观点似乎越值得信任。一位25岁的博主只花了一个月就积累了5万多粉丝,他的第一支视频标题是“自投近千万,一年盈利309万”。投资6万多的王一鸣就曾被人嫌弃持仓数太低,进而质疑他发布的理财教程。

每天分享实盘和调仓情况的博主同样最受欢迎,有人在自己的平台分享页上做出保证,“交易日必在下午两点半前更新,三点前回复疑问”,因为下午三点以后,当天无法再买卖基金。

王一鸣觉得这群人受欢迎的原因很简单——“抄作业”总是最省时省力的。他的20万粉丝里,每天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今天可以买吗?买什么?买多少?“他们其实不太愿意去更多地学习和了解,可能只是想找一个博主,直接告诉他今天能不能买、买多少。他们都处于只想听别人告诉他该怎么做的状态。”

“大神”们的90后身份、非专业背景也带给粉丝一个幻象:如果他可以,那么我也可以。

2020年在大盘创年内新高的喜气中迎来满意结尾,随之而来的2021年迎面就是开门红,出圈的“坤坤”不是流量明星蔡徐坤,而是首位管理规模超过千亿的基金经理张坤。财富带来的热情延续到春节前,梦幻而热烈的气氛在一个个新基民身上传导。

仓促进场的新人太多了,那个时候,发布的内容里只要带有“新人必看”“保姆级教程”“小白入门”等关键词,点赞动辄上万。

王一鸣的粉丝曾经在一周内增长了5万,大部分是95后,对基金一无所知。他为此专门写了几篇最基础的操作指南,第一步就是告诉新人们,打开支付宝,点击最下排“我的”,点击“总资产”,点击“基金”,然后指出这就是基金界面。再从头开始解释,什么叫买入,什么叫建仓,什么叫加仓。

一位21岁的大学生基金博主认为自己的工作和大学教授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传道授业解惑”。大多数粉丝也确实对博主表现出绝对的信任和崇拜,相信博主推荐的每一支基金,佩服“大神”们能在繁杂的股票市场里做出预判,坚定地表示,“跟着你,相信你!”

{image=1}

割韭菜

飙升的粉丝数量和一片红的收益共同刺激着基金博主们。1993年出生的王钢蛋曾一度以为自己要红了,“幻想着未来能作为网络红人挣钱养活自己。”

王钢蛋自述是一个很有忧患意识的人。他不喜欢风险过高的理财方式,比如他关注股市行情,但不炒股,一度红火的P2P他从来没碰过。在他的观念里,每年能保持10%的收益率已经很了不得,他偏好那些相对而言更稳健的理财方式,比如他从2014年还在上大学时开始投资基金,毕业后开始买黄金。2016年燕郊房价大涨,他赶上末班车,入手一套商品房,想的是房子是最稳妥的资产投资,当然他没料到燕郊房价在后来连续下跌。

基金博主的身份似乎带来了另一个可靠的开源方式。他记不清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证券公司找上门,想跟他进行广告合作,推广新基金,“平均每天就有三五家来问的。”

但王钢蛋说自己基本都拒绝了。新发行的大部分基金不符合他保守投资的风格,“一是新基金申购费用高,一般是1.5%的手续费,老基金是0.15%。二来之前市场行情这么好,新基金进来肯定是给老基金抬轿的。”更实际的原因,王钢蛋说怕被粉丝骂,“你挣几千块,人家到时跌的可不止几千,不骂你骂谁呢?”

市场大热的背景下,各个基金公司都在抓紧推广,即便粉丝数量刚破千,证券公司发来的合作私信就能挤满信息栏。陈益达觉得接广告是很正常又自然而然的动作,“博主们要恰饭嘛。”他的粉丝数量接近6万,还称不上大V,但也算是财经领域的KOL了,他接了几个广告,推荐了几支新基金,小赚了几万。

当你看到一篇推文的标题是“新基金怎么选”,那绝对是广告。当一位博主突然介绍起某位基金经理,十有八九也是广告。更有自信的博主还有其他的一些变现方式,比如和证券公司合作提供开户服务,通过博主的专属二维码开户,可享有数额不等的低佣金福利。

“大神”们推出的名目繁多的基金课程也在过去几个月一茬茬冒出来。22岁的林凯是一名大四学生,编导专业,自称投资经历可从初中溯源。他的父亲是一位职业股民,从小带着他看K线图,盯大盘。18岁以前,他不能开户,天天在模拟炒股软件上练手。2017年高考一结束,他就拿着5000块压岁钱开户炒股。

林凯热衷于尝试各种能挣钱的机会,进入大学后,他开始做自媒体,开公号,在知乎上作为知识博主分享视频,挣了十几万。他也做过电商,卖些杂物。投资了6万和朋友开了一家密室逃脱游戏店。

2020年7月,各式基金博主在小红书、B站、微博等社交平台涌现,他看了一些分享内容,觉得“如果他们能做,那我也能做”。他发了第一条博文,晒出自己的持仓金额,8万多。10月开始,粉丝飞涨,一个月涨粉近三万。基金市场最火热的1月和2月,他的粉丝数量逐渐积累到35万。

他针对新手小白推出了两门基金课程,一门为“一小时讲透价值投资”,标价99元,数据显示有281次观看。另一门是“一听就会的基金课”,标价199元,有784人订阅。他的持仓金额也从最开始的8万多,不断增加到20多万。

他的公众号上还提供基金跟投服务,这项服务需要跳转至一个名为“头号理财”的公号上完成,公号背后的认证企业是上海一家基金销售公司。林凯在评论中回复粉丝,这一服务意味着还是大四学生的他已经成了基金经理,粉丝只需要买入,决定买多少,“调仓我来做”。

有不少人在他的各个平台上留言,指责其“迫不及待地割韭菜”。林凯笑了一下,反驳道,“我发现都是那些没加入圈子的人说我割韭菜,圈子里的人,认同我投资逻辑的人从来没觉得我割韭菜。”

24岁的新人小许有时候会感到恐惧。她在去年12月进入基金市场,跟着另一位拥有10万粉丝,声称自己的收益率达到30%多的“大神”学习。她懒得一一细看各种专业名词,直接照抄“大神”的每日实盘操作。那位“大神”也推销新基金,和证券公司合作推广开户,她能接受这些行为,“我就不投,也不开户,割韭菜也没割到我身上。”可是偶尔,她会生出怀疑:“大神”讲的其他内容就一定不是广告吗?

三个多月来,“大神”买哪支基金,小许就用等比例减少的金额照着买。到现在,小许发现自己依旧弄不懂有关基金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很多时候她分辨不出“大神”讲的内容是对还是错,行情好的时候,她的基金自然涨了,如今行情不好,所有基金都在跌,“大神”的理财水平似乎掩盖在大环境中。所幸她只投入了3000多元,是她能承受的金额。基金连跌几天后,她卸载了软件,不再刷“大神”每日发布的内容,“感觉自己好像冷静多了。”

{image=2}

等下一阵风

2月22日,春节后的第一个周一,白酒股大跳水,茅台直接跌掉一成,3000亿元市值瞬间蒸发。下跌的大趋势在此后一个月内没有扭转,基金直接跌上了热搜,有年轻人犹豫着想清仓退出,犹豫了两天,几千块的收益直接跌没了,还开始跌本金,气得直接卸载了支付宝,“眼不见心不烦。”

比起新手小白,“大神”们的承受心理还是要稍微强些。不管是跌是涨,都能成为创作素材。自称投入近千万的25岁理财博主发了一条视频,打出的标题是“玩基金7天亏117万,下周如何应对”,视频播放量达到13万。不少粉丝评论,“突然感觉好受了”“看来我亏的2000块根本不算什么”。

王钢蛋说,小白的心理相差无几,“我第一次买基金也很紧张,稍微跌一点就感觉要不行了。但你经历过一轮完整的牛熊转换周期之后,你的心态会好很多,起码是一棵长得更高的韭菜了。”王钢蛋经历过两轮牛熊转换,第一次是2014年刚投资基金时,他赶上了牛市的末班车,2015年紧接着就迎来了一场资本寒冬,“那时没钱投得少,感触不深。”第二次是2018年的股市暴跌,“那年市场情绪就是到了冰点,每个人都在骂,跟现在是一样的。”

{image=3}

微博上关于基金的热搜

对于“大神”们来说,更要紧的问题或许是停滞增长的粉丝数量——它和商务推广价格成正比,一条大致的规则是,两者是10:1的关系,即每获得1万粉,博主们能多增加1000元推广价格。粉丝意味着流量,流量意味着财富。而春节后,粉丝不仅不增长,还有大批离场的趋势。“确实是看天吃饭。”王钢蛋总结。

和暴跌的财富一同到来的,还有各种争议、批评和禁令。几个月前获得大批拥护者的基金博主成了“不合规”的存在,有媒体报道指出大部分人没有证券从业资格证,投资能力成疑。

平台对基金博主的审核也在加强,B站在2月表示投资类视频被列为风险行业,会视情况对这类视频限制投放。小红书则在基金页面上加了“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的提醒。

种种因素下,“大神”们大多降低了自己的更新频率。更多的博主在视频中加上了“避险语”,“我所说的一切不构成投资意见。”

实际上,野生基金“大神”的出现和基金小白蜂拥入场没有什么不同,金钱游戏中,最不缺的就是投机心理。王钢蛋说,现在是短视频的时代,“好多人都在玩抖音、快手,想当网红。”当这股风在2020年吹到基金理财领域,一个他能进入的领域,他想,“那我也就试试吧。”

大多数基金博主对这份副业没有太长远的规划,他们恰好站在了风口,被吹起来了,赚了数额不等的广告费。风停后,大多数人也自然重重跌回地面。

林凯保持着定期更新的习惯,只是将发布内容的阵地转移到了微信公号上。从他开始做分享时,就有人质疑为什么一个大四学生能充当理财导师?有人在评论里表示,他讲解的某个专业知识点是错漏百出的。林凯说自己不在意质疑,“你有你的观点,我有我的。”他几次表示“欢迎媒体都来采访我”,建议这句话一定要写进文章里。他笑得很开心,“前段时间有篇文章写了我,发了之后,我当天涨粉5000,给我乐坏了。黑红也是红,对不对?”

或许是察觉到目前不太有爆红的机会了,王钢蛋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转移回工作和生活上,还有那套“烦人”的燕郊房产。

在基金下跌的一个多月里,王一鸣的粉丝问得最多的问题是,“要跑吗?还会涨回来吗?”隔着屏幕,他都能感受到焦虑扑面而来。王一鸣坚信只要能长期投资,基金的整体态势是一定向上走的,“你可能要花90%的时间去布局,然后等待最后10%的时间,甚至是5%的时间收获。你不可能有95%的时间都在收获。”

和其他“大神”一样,王一鸣给粉丝提供的方案是:躺下,卧倒不动。等风来。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