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1对1没有春天:只能是辅助 “只要上课就亏钱”
原标题:在线1对1,没有春天
来源:壹DU财经
一直以来,规模不经济,是在线1对1模式身上“甩不掉”的标签。2020年冬天学霸君轰然倒下,“在线1对1模式是否健康”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近期,政策对于线下教培机构办学资质和资金监管的动作,“1对1们”再次走到风口浪尖。
在互联网行业,站在风口上猪能飞;但在退潮后,才知道谁在裸泳;那么,在线1对1这种备受争议的模式能否经得起考验?
先上牌桌,模式和盈利,边走边看!
在线1对1模式,有没有市场?答案是肯定的。但1对1可以“规模且经济”吗?答案是否定的。
从在线1对1模式的诞生背景可以看出些许门道。2012年被称为“在线教育元年”。当时,国内互联网飞速发展,传统行业只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便能一飞冲天。加之2010年,美国三大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的大规模融资,对国内的创业者形成了强烈的冲击。MOOC在中国最忠实的“粉丝”当属网易,网易公开课即是这个时间周期内搭建的平台。
这个阶段在线教育井喷。作为互联网产业的一个垂直细分领域,在线教育受到互联网巨头如腾讯、网易、百度等的重视。较为主流的形态是“工具型产品”,猿辅导(当时称为猿题库)、作业帮、阿凡题等拍照搜题类产品。但这些工具型产品无一例外是“免费产品“,如何盈利、变现困扰着一众玩家。
时间到了2015年前后,O2O大潮来临,一些教育开始尝试教育O2O,如跟谁学、教师好、请他教等。这些入场的选手无一例外地是获得了融资后跑步入场。但是O2O的风潮并没有在教育行业创造神话,自2017年起,疯狂教师被传出资金链断裂,跟谁学也因深陷危机而从O2O的模式中谋求转型。
很明显,无论是O2O还是工具型产品,选手们都没有办法走通模式。那么在线1对1的诞生又是怎么回事呢?
艾先生从事在线教育行业十余年,在说到在线1对1模式的诞生过程他觉得不可思议。“所有人都知道教育是个好赛道,但具体怎么做,在2014、2015年左右完全没有答案,”他说道,从教育的经验来看,1对1的模式对学生来说,效果一定是最好的,所以行业里的论证是既然效果最好,那一定有生存和发展空间。“至于模式和盈利问题,先不考虑”,先上牌桌卡位,之后再看是大家一致的选择。
就这样,在线1对1集中涌现,并成为资本的宠儿。比如主打北美外教在线1对1的VIPKID一年内接连获得4轮融资,掌门、学霸君、轻轻教育、51Talk等先后获得金额可观的融资。
在线1对1不为人知的秘密
效果最佳、资本看好,在线1对1的故事,看起来很美。
但现实果真如此吗?
学霸君,成立于2013年,业务主要包括拍照搜题、K12阶段的1对1辅导等,其中1对1是其核心业务。从成立到倒下,一共获得6轮融资,最近的1次是2017年远翼资、启明创投等机构的1亿美元C轮融资。因为,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关于资本寒冬的论调开始浮现,资本对互联网领域的融资风格转换,变得格外谨慎。
吊诡的是,就在出事前一个月,双11,学霸君还推出大型促销活动;去年11月底,学霸君的工作人员还频繁出现在各类媒体的年底峰会上。当时一位前员工曾这样说道:“来公司四五年了,公司(指学霸君)很稳定,账面上钱很多,老板很佛系,特别适合养老,不想动(换工作)了。“
但是,学霸君,这位曾经在线1对1的明星,坚定的1对1模式执行者,最终还是倒在了2020年的冬天。
与学霸君相比,掌门1对1要幸运得多。2015年,掌门新锐更名为掌门1对1,开始专注1对1模式。同年7月,获得雷军旗下顺为基金近2000万元A轮融资。此后数年间,掌门1对1连续获得4轮融资。
{image=1}
投资界人士宋女士认为,2017年掌门获得华平投资和元生资本提供的1.2美元D轮融资,成为支撑其度过资本寒冬的重要因素。“在融资环境收紧之前获得关键一轮融资,让掌门可以在其他对手疲于奔命时,快速发展自己的业务。”
不过,即使没有资本加持,学霸君仍公布了不错的成绩:2018年宣布1对1业务实现单月营收破亿,公司全年流水总额超过10亿元。
看起来很红火,但其实已经出现某些征兆。“1对1的秘密就在营收和流水上”,艾先生对壹DU财经说道:“1对1的模式是先把费用收过来,家长报的课时越多,折扣越低,家长们对囤课的热情很高。”他认为,这和传统教培机构的运作模式类似,但危害更大,因为学费规模更大,一旦出事,就是学霸君这样的大事。
他现场算了一笔账,试图还原在线1对1流水的秘密。
以在线1对1普通讲师来计算,一节课一般为150-200元之间,此前学生一般以60节课、120节课这种课包来交费,也就是说每个学生少者带来9000元、多者24000元的流水。在招生旺季里,单月营收会非常可观。“这可能是学霸君在2018年宣布单月营收过亿的原因。”
钱到账上后,怎么办?会直接给老师吗?课时费如何来分配?
“一般老师的课时费会在3个月后提取,这意味着,预付的课时费有3个月的‘空闲’时间,这也是在线1对1账面上看起来很好看的原因。”但实际上,这本应该好好在账面上‘躺’着的钱极少坚守‘岗位’。
“规模不经济”中的规模已经明确,“不经济”的部分与课时费的分成有关。
“70%是老师的课时费,30%归平台,其中销售10%、辅导老师5%,用于平台运营的费用不足15%。”并且,这15%需要承担公司中后台等职能部门运转,还有日渐高企的获客成本。“这也是VIPKID现在很头疼的问题,”他透露,“并且VIPKID距离上次融资已经很久了。”天眼查数据显示,VIPKID上一轮融资是在2019年10月。
“流水和营收极高,但只要上课就亏钱,成了压垮在线1对1的‘骆驼’,一旦失去没有资本输血,在线1对1是现金流最易断裂的模式,”艾先生说道:“这也是在线1对1企业退费难的主要原因,一般退费周期在2-3月,因为新的‘流水’没进来,退费的‘流水’自然出不来。”
在线1对1模式只能是辅助,占比不能超过20%
在线1对1,曾经被资本看好的模式,是否还有春天?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线1对1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个苦生意:
过分依赖老师,筛选和培训难度大,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师产能不足,单个教师工资不高,流动性极大。
1对1用户多集中在初高中阶段,总体规模有限,竞争对手不仅有线上1对1,更有了解当地学情考情的地方教培“小巨头”。由于国内各地的考情千差万别,家长们普遍更倾向于在当地寻找知名的老师做1对1提升。
在付费端,家长一次性付出了大量学费,但教学效果和服务体验不好,口碑差导致退费增加,加上退费周期长、难度大,后续获客成本只会更高。
很明显,当“负循环”一直在1对1的上空盘旋并伺机下手,留给选手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一旦遭遇资金监管,这些企业将无一幸免。”
但各家大型教培机构都有1对1课程,如好未来的爱智康、新东方的线下1对1等,“原因在于学员除了大班课外,也有部分1对1的需求,”教培行业人士王晓源对壹DU财经表示,“但1对1的模式只能作为留住高端用户的补充要素,只有1对1的模式非常不健康。”
对此,新东方的俞敏洪早年也曾表示,在新东方,1对1的业务永远不能超过20%。
后记:
市场上,我们看到,诸如掌门1对1、轻轻教育、51talk等1对1模式企业仍是高歌猛进。相比其他,掌门1对1目前正拓展音乐陪练、AI课等多条业务线,“毕竟资本市场虽然需要故事、资本需要退出,但故事终将是故事,核心永远不变。”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张亚楠
政策加持助力民企转型升级
政策加持助力民企转型升级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叠加外部环境的变化,作为重要市场主体的民企转型升级需求日益迫切,政策层面的支持亦至关重要。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从切实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完善资源要素保障、着力解决融资难题、深入挖掘市场需求潜力等方面为民企转型升级提供动力。0001数据安全如何保护?隐私计算落地,预计3-5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作者:张赛男在数据大爆发的浪潮下,如何保护隐私数据和防止敏感信息泄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6月3日,由算力智库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隐私计算联盟、隐私计算技术联盟联合主办的2021第二届隐私计算产业与应用论坛在上海开幕,与会政企、行业专家共同探讨隐私计算的应用场景、难点和机遇。0001海航顾总:官僚主义,还需重锤!
来源:民航观察今天凌晨3点多,海航控股北京乘务队一个即将离职的乘务员在公司内群发了一封邮件,具体如下:{image=1}{image=2}{image=3}{image=4}其实讲的具体事例不多,主要是对乘务队督导的对待乘务员的方式和态度十分不满。讲的是自己亲身经历和感受,也是发自内心的心里话,所以引起了很多乘务员的共鸣,包括一些非海航的乘务员。0001为智能制造增效!工信部发布第二批“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
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记者张辛欣)记者22日从工信部获悉,工信部发布第二批“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和重点行业实践。厂区智能理货、全域物流监测……这些正作为典型应用场景,在越来越多的生产、制造环节推广。“5G+工业互联网”应用深入,为智能制造提质增效。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