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2625

公立医院“触网”样本:疫情加速线上线下一体化进程

21世纪经济报道2021-03-30 20:08:111

原标题:公立医院“触网”样本:疫情加速线上线下一体化进程 多方合力重构医疗服务流程

作者:唐唯珂

新冠疫情让“互联网+医疗健康”再次驶上了快车道,其中公立医院更是加速“触网”。

2020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模式,推动便民惠民医疗服务向纵深发展。

广西医科大一附院陈俊强院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我们通过门诊统计分析发现,约33.67%的患者实际上无需跑医院也可以解决就医需求。单纯靠线下服务难以解决患者就医难的问题,也无法实行精确的分级诊疗。如何运用互联网数字技术优化智慧医疗服务流程,让病情轻微的患者少跑腿,让情况严重的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救治,成为公立医院“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重点方向。

实际上虽然历经2014年资本推动下的互联网医疗行业大爆发,2015年政策、技术、资本与市场多方驱动带来的抢跑之战,但是至今整个行业的困局依旧。

新冠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在降低患者交叉感染、实现患者就医行为“物理隔绝”的同时,也打破了医疗资源地域限制,为患者就医提供了巨大方便,成为抗疫的第二战场。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众多公立医院也开始密集布局互联网医院,公立医疗机构集体发力,加速“触网”进化。

公立医院触网优势显现

陈俊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作为头牌区域性公立医院,我们应该怎么样为患者服务呢?其实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大大推动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医疗在去年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尤其是公立医院已经崛起,因为这个疫情改变了公立医院患者就诊的习惯,也改变了医生的工作习惯。公立医院在推行互联网+医疗方面跟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有哪些不同呢?其实优势十分明显,首先公立医院有固定的患者群,第二有固定的医疗团队;第三,能真正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

目前的中国患者都有一个习惯,不管大病小病都习惯跑到大型的公立医院来就诊,所以各类患者在门诊聚集,大医院的门诊患者人满为患。现在国家推行分级诊疗,但对于大型公立医院往往没办法做到精准的分级诊疗。

其实互联网医疗已经在中国有20多年的历史,然而患者线下就诊看病仍然有很多问题没法解决。第三方平台的互联网医院,他们的发展其实有一些短板,如主要通过个体医生的参与,通过多点执业来加入互联网平台,导致的结果是医生水平的参差不齐,另外这些医生也没有直接的管理,同时因为医生没有背后的业务支持,一旦病人做了诊断,也很难进行很好的线下服务。

同时陈俊强向记者指出,“互联网医院不只是实体医院的线上补充,而是与实体医院共生长的有机体,新的服务模式完全可能在互联网医院中诞生。”以我们医院为例,目前用户打开微信支付界面中的“医疗健康”,即可快速进入医科大一附院,享受包括AI导诊、智能预问诊等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周期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健康服务,实现对医疗健康的全流程体验优化和健康追踪,让就医更简单。”让患者可以更简单地看病就医,让医务工作者可以更高效、安全地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让医院可以立足自身优势不断释放价值,这一线上线下一体化深度融合的医疗服务模式,正在走出一条不一样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数字化创新之路。

持续进行重构探索

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医疗服务模式,也就意味着要对现有的医疗服务流程和架构进行重构,这其中的挑战和探索也都并不简单。

陈俊强向记者说道:“这个过程我们需要反反复复和技术提供方进行沟通。比如说我们最花心思的,因为我们和腾讯合作,他们有AI预问诊,但AI问诊目前不能完全取代人工,我们就跟合作单位提出我们的诉求,能不能在一些科室加上人工AI的预问诊,在AI预问诊上可以更精准。首先要把流程做起来,第二通过APP,通过PC端能够把流程让我们的医生知道流程,这其中都涉及到医疗服务流程的重构。第三,就是去培养医护人员的习惯,也需要去不断重构和探索推动。”

此外,据了解,以“互联网+护理”为例,PICC的网络重构就需要多方的协作。陈俊强向记者介绍到:“相关的网络我们之前就有,拥有133家网点,但真正要把它串起来非常不容易,我们要在保证医疗安全为前提,保护患者隐私为前提,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首先需要我们的使用者、设计方、医院方有这样的想法,仔细分析如何构筑这样的流程。因为技术公司可能不是做医疗的,没办法设身处地的了解我们的需求。但是我们把需要告诉他们以后,通过不断地磨合、修改实现目标。”

据介绍,广西医科大一附院在去年10月10日还和微软发布了中国-东盟跨境合作平台。

“现在院方国内合作主要以腾讯为主,但我们未来的规划将并不局限于这里,未来在跨境医疗服务上也会进一步作出探索。因为线上线下一体对国际患者同样需要。以我们医院为例,主要面对的跨境医疗需求患者来自东盟国家,但他们有政策的限制,真正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落地也不容易,所以我们选择合作伙伴方面也有一些考虑。当然技术层面应该都能够实现,只是侧重点不一样。我相信在疫情过程中,不同的医疗需求也会使得我们激发出更多的火花。”陈俊强表示。

责任编辑:张玫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