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混改后千亿重组来袭 徐工整体上市气势汹汹
投资研报
【机构调仓】徐开东、邢西明持仓泄露!1股十大流通股东惊现7大“牛散”(名单)
【主力资金】“钢铁侠”怒掀涨停潮!1股有翻倍空间?(三条主线精选受益股)
【超级大单】翻倍小妖股逆势涨停(附下半年面板行业供需推演及行情预判)
【机构调研】深度好文!2021更像那一年?对比2010和2018,找到了这些“隐藏信息”
百亿混改后,千亿重组来袭,徐工整体上市气势汹汹……
来源:IPO日报
原创 杨紫薇
徐工整体上市的“靴子”落地。
4月6日晚间,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徐工机械”)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向控股股东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下称“徐工有限”)的全体股东以发行股份等方式实施吸收合并(下称“本次重组”)。
本次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上市公司自公告后一日起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
截至公告当日收盘,徐工机械股价收报7.48元/股,总市值为585.96亿元。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一吸收合并,将给整个徐工集团带来不小的影响。
{image=1}
01
左中括号
整体上市
左中括号
公开信息显示,成立于1993年的徐工机械集筑路机械、铲运机械、路面机械等工程机械的开发、制造与销售为一体,产品主要应用于高速公路、机场港口、铁路桥梁、水电能源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养护。
“诞生”于江苏徐州的徐工机械,于1996年成功登陆A股市场。
截至目前,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持股38.11%的徐工有限,后者也是控股股东;徐工机械与徐工有限均属于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徐工集团”)统一控制下的企业,上述三家公司的最终实际控制人系徐州市国资委。
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徐工机械实现营业收入444.1亿元、591.76亿元、512.87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20.56亿元、36.45亿元、24.44亿元。其中,起重机械在2019年给公司贡献了208.34亿元的销售收入,占公司当期总收入的35.21%。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本次吸收合并完成后,徐工集团旗下的工程机械板块将实现整体的上市。
实际上,徐工整体上市的消息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2020年,控股股东徐工有限完成了一次大规模的混改。其中,徐工集团通过转让徐工有限的部分股权获得了54亿元的总对价;同时徐工有限又引入了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多位战略投资者,两种方式共计涉及了211亿元的巨额资金。
而早在混改之时,徐工集团投资管理部相关人员曾表示,“徐工机械并不能完全代表徐工集团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地位。徐工集团仍有许多优质的产业板块未注入上市公司,如果仅在上市公司层面引入战略投资者,则不能体现改革的高度、层次与深度”。
截至目前,徐工机械吸收合并徐工有限的交易价格暂未确定。上市公司表示将“以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出具、并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的评估报告的评估结果为基础,由各方协商确定”。
02
左中括号
重组背后
左中括号
IPO日报获悉,徐工有限整合了徐工集团旗下的工程机械资产,代表徐工集团核心的主业板块。而作为徐工有限旗下的上市公司,徐工机械的主营业务也同样聚焦在工程机械上,覆盖起重机械、铲运机械、压实机械、工程机械备件等多项机械产品。
需要指出的是,挖掘机、塔机均系徐工有限旗下较为的优质资产。
根据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协会数据,2020年,徐工有限的挖掘机销售同比增长57%,国内市占率约16%,仅次于三一重工;其塔机业务在2019年的销售收入为19亿元,仅次于中联重科位于全国第二。
一位长期关注工程机械行业的投资者对IPO日报表示,徐工作出的这一举动(吸收合并),与其所处的行业情况不无关系。
据悉,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除了本文的“主角”徐工机械,三一重工(全称“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联重科(全称“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等也是行业内的“佼佼者”。不过,与三一重工相比,徐工机械的盈利能力则略逊一筹。
根据财报,2018年及2019年,三一重工的营业总收入为558.22亿元、756.66亿元,2020年则突破了千亿元,达到了1000.54亿元,高于徐工机械的总收入;另一边,在市值方面,徐工机械截至停牌前的总市值不到600亿,远低于三一重工的2961亿元。
若此次重大资产重组顺利完成,将给整个徐工集团带来怎样的影响?
中证焦桐共享金融研究院分析师左剑明对IPO日报表示,“一方面,整体上市之后,徐工集团可以更好地使用各种资本市场工具进行包括融资在内的资本运作,以此来更好地助力主营业务发展;另一方面,徐工集团可以通过此次整体上市回馈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部分股东,使得股东有更多积极性为集团创造价值。”
记者从公开资料了解到,徐工集团的总收入已突破千亿元,目前其9类主机、3类关键基础零部件市占率居国内第一;5类主机出口量和出口总额位居国内行业第一位;汽车起重机、大吨位压路机销售为全球第一。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代表优质资产的上市公司越多越好。但在操作上一定要把握好节奏,避免巨轮下水时造成水面过大波动。”左剑明说。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杨红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