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策略:首尾企业分化缓和 盈利改善扩散至中上游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华泰策略|景气】业绩预告:从首尾分化,到盈利扩散
来源:华泰策略研究
核心观点
业绩预告反映两大趋势:首尾企业分化缓和,盈利改善扩散至中上游
2020年年报和2021年一季报业绩预告显示两大趋势:一是全A企业盈利结构上,首尾分化现象缓和,盈利改善从头部企业向尾部企业扩散;二是在基数效应、景气扩散的带动下,盈利由中游制造与消费板块,向中上游企业扩散,中上游企业业绩弹性显现。配置建议:震荡中指数加配中证500、行业加配周期、制造。
20年年报预告:首尾企业盈利分化,尾部企业拖累全A业绩增速
2020年报预告披露已过半,首尾企业分化较为严重。截至4月12日,全A年报业绩预告披露率为57%,样本具有代表性,全A年报归母净利同比增速中位数达39%,加权平均数为-12%,相比20年一季度至三季度季度累计归母净利增速-24%、-19%、-8%,全A净利增速中位数高于前三季度,而加权平均数低于三季报,反映2020年年报过半企业盈利修复趋势良好,但尾部企业盈利趋势向下,或拖累全A年报业绩增速。板块与行业方面,原中小板净利增速强于创业板、主板(剔除原中小板,下同),盈利进一步向中游制造与消费集中。
21Q1季报预告:盈利扩散,首尾企业均向好
2021年一季报披露率较低,但整体盈利修复趋势良好,首尾企业盈利均向好。截至4月12日,全A2021年一季报披露率12%,低于2019年、2020年同期披露率(分别为35%、26%),创业板、中小板披露新规下,一季报业绩预告对全A盈利情况的代表性有所下降。具体来看,全A2021年一季报归母净利同比增速中位数达133%,加权平均数达750%,全A净利增速中位数显著高于2020年前三季度,且加权平均数高于中位数,反映2021Q1季报企业盈利修复趋势良好,盈利向尾部企业扩散。板块与行业方面,主板与中小板净利增速差值收窄,中上游预喜率居前,且业绩弹性强于消费板块。
板块趋势:中小创与主板盈利增速差,由走阔到收窄
分板块2020年年报归母净利增速中位数来看,中小企业板好于历史同期、好于本期创业板和主板,其中中小板、创业板归母净利增速预告均值达到2011年以来最高值,或原于中游制造受益供需改善、2020年PPI同比仍处相对低位,中游制造业占比较高的中小企业板盈利改善相对更为显著。2021年一季报归母净利增速中位数显示,各板块均好于历史同期、达到2011年以来高位,主板与中小板净利增速差值收窄,我们认为主要原于2020年四季度以来,国内地产链向好、中游制造盈利企稳、海外供需错配、PPI同比企稳等因素,拉动上游资源和中游材料占比较高的主板盈利企稳。
行业趋势:20年报盈利向中游制造与消费集中,21Q1向中上游扩散
相比2020年前三季度,年报盈利进一步向中游制造板块和部分消费集中,但钢铁、煤炭行业盈利初现小幅改善。其中机械、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家电、医药、电力公用及事业、电子等年报预告盈利增速相对三季报加快,交通运输、消费者服务、商贸零售、石油石化等盈利持续恶化。21Q1季报预告显示,2020年年报预告盈利增速居前的消费板块(如家电、汽车等)盈利增速仍保持高位,但业绩弹性开始弱于产业链上游的基础化工、煤炭、钢铁、建材等,基数效应叠加景气修复影响下,交通运输、纺织服装板块的盈利也加速改善。
风险提示:美联储早于预期收紧货币;全球疫苗有效性和接种进展低于预期,A股2020年年报、2021年一季报披露的盈利情况低于预期。
业绩预报:20年年报首尾分化,21Q1季报盈利扩散至中上游
20年年报预告:全A净利增速中枢上移,首尾企业分化
2020年年报预告显示,全A净利增速中位数上移,首尾企业分化。截至4月12日,全A年报业绩预告披露率为57%,较前两年同期69%、59%的披露率,进一步下滑。全A年报归母净利同比增速中位数达39%,加权平均数为-12%,相比2020年一季报至三季报全A季度累计归母净利增速-24%、-19%、-8%,全A净利增速中位数高于前三季度,而加权平均数低于三季报,反映2020年年报过半企业盈利修复趋势良好,但尾部企业盈利趋势向下,或拖累全A业绩增速。
分板块年报预告:中小创回升趋势显现,中小板净利增速领跑
分板块来看,创业板、原中小板预告披露率低于历史同期(截至当年4月12日),主板(除原中小板企业,下同)预告披露率同比略增。截至2021/4/12,全A、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的2020年年报披露率分别为57%、50%、62%、69%和53%。在2020年6月、2019年3月,创业板、中小板分别取消年报及季报预告强制披露要求后,板块业绩预告披露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主板无强制披露要求,历年披露率基本稳定。
分板块年报归母净利增速中位数来看,中小企业板好于历史同期、好于本期创业板和主板。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年报归母净利增速预告中位数分别为35%、50%、30%,除主板外,各板块均高于2019年同期,其中中小板、创业板归母净利增速预告均值达到2011年以来最高值,我们认为由三方面因素导致:一是中小板、创业板取消季报强制披露之后,部分业绩增速不佳的企业缺乏披露动力,或选择不披露业绩预告,致使公开披露的企业业绩增速中位数提高;二是新冠疫情对以高新制造、数字经济相关业务为主中小创企业影响相对较小,因而中小创企业业绩预告情况明显好于主板;三是中游制造受益供需改善、2020年PPI同比仍处相对低位,中游制造业占比较高的中小企业板盈利改善相对更为显著。
分行业年报预告:中游制造、消费板块年报预喜率较高
行业方面,以全部A股已披露2020年年报预告的标的为样本,分两个角度来看:1)各行业预喜率比较,居前的行业包括国防军工、电子、家电、食品饮料、钢铁、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机械等;2)各行业盈利增速加权平均数比较,居前的行业包括机械、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家电、医药、农林牧渔、电力及公用事业、电子等。
相比三季报季度累计净利增速,年报预告显示盈利增速(采用加权平均数)相对提升较大的行业有:机械、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家电、医药、电力公用及事业、电子等;相对回落的行业有:交通运输、消费者服务、商贸零售、石油石化、房地产等;盈利进一步向中游制造板块和部分消费集中,钢铁、煤炭行业盈利初现小幅改善。
2021Q1季报业绩预告显示,全A首尾企业盈利趋势均向好。截至4月12日,全A2021年一季报披露率12%,低于2019年、2020年同期披露率(分别为35%、26%),创业板、中小板披露新规下,一季报业绩预告对全A盈利情况的代表性有所下降。具体来看,全A2021年一季报归母净利同比增速中位数达133%,加权平均数达750%,相比2020年一季报至三季报全A季度累计归母净利增速-24%、-19%、-8%,全A净利增速中位数显著高于前三季度,且加权平均数高于中位数,反映2021Q1季报企业盈利修复趋势良好,且首尾企业盈利趋势均向好。
分板块季报预告:主板与中小板净利增速差值收窄
分板块来看,2020年Q1创业板、中小板预告披露率低于历史同期,主板预告披露率与历史基本持平。截至4月12日,全A、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2021年Q1业绩预告披露率分别为12%、7%、18%、19%。
从各板块已披露企业2021年一季报归母净利增速中位数来看,各板块均好于历史同期、达到2011年以来高位,主板与中小板净利增速差值收窄。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一季报归母净利增速预告中位数分别为16%、47%、64%,均高于2020年同期数字,均达到2011年以来最高值,且中小板与主板净利增速中位数差值收敛,我们认为主要原于2020年四季度以来,国内地产链向好、中游制造盈利企稳、海外供需错配、PPI同比企稳等因素,拉动上游资源和中游材料占比较高的主板盈利企稳。
分行业季报预告:中上游预喜率居前,且业绩弹性强于消费板块
行业方面,以全部A股已披露2021年一季报预告的标的为样本,分两个角度来看:1)各行业预喜率比较,披露率超过全A整体披露率12%且预喜率居前的行业包括机械、汽车、纺织服装、非银金融、建材、轻工制造等;2)各行业盈利增速加权平均数比较,披露率超过全A整体披露率12%且盈利增速居前的行业包括基础化工、煤炭、纺织服装、钢铁、建材、非银金融、建筑、机械等。而2020年年报预告盈利增速居前的消费板块(如家电、汽车等)盈利增速仍保持高位,但一季报预告业绩弹性弱于产业链上游。此外,年报预告领跑的中游制造板块(如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等)盈利增速较高,但当前披露率较低。
风险提示
(1)美联储早于预期收紧货币:根据2月FOMC会议纪要显示的调查,市场多数投资者预计美联储将不会早于2022年一季度削减QE,由此可推测美联储或在今年二季度到三季度提前发出削减QE的预警信号;若美联储调整资产购买步伐的时间早于这一市场预期,可能导致全球资产价格大幅波动。
(2)全球疫苗有效性和接种进展低于预期:全球疫情逐步减压,是二季度至下半年全球经济持续修复的核心假设,也是全球主要股市仍有较强盈利驱动力的核心假设。若新冠变异病毒的传播能力超预期、疫苗对变异病毒的有效性低于预期、非美国家疫苗接种进展持续低于预期、全球疫情压力持续不减,则可能导致全球股市波动
(3)创业板、中小板披露新规下的业绩预告,尤其是一季报业绩预告对全A盈利情况的代表性有所下降,A股2020年年报、2021年一季报披露的盈利情况可能低于预期。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张书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