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7124

丁立国:人生想变厚重,就要不断经历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1-04-14 19:45:101

丁立国:人生想变厚重,就要不断经历

来源:中国企业家俱乐部

{image=1}

我的座右铭“静定专精”,我也经历了事业的高峰和低潮。但无论何时,我做决策都保持冷静、安定,勇敢出手之后也要坚强承担。生活本就有得意也有失意,想要人生变得厚重,就要不断经历,创造故事。

来源 | 新天钢集团、昆山杜克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近日,德龙集团、新天钢集团董事长丁立国与北京慈弘慈善基金会理事长赵静受邀作客昆山杜克大学“名家讲坛”。丁立国董事长从家庭、事业、社会三方面与昆山杜克大学师生分享了自己近三十年的创业心路,以及对于社会责任、事业向善的思考与感悟,并与赵静理事长一同和来自多个国家的学员互动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课程分享前,双方进行座谈。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冯友梅,研究生院院长、科研副院长、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教授李昕,应用经济学副教授崔静波,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冯骋,发展经理顾昊哲,德龙集团、新天钢集团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吕宇航,副主任徐占红一同参加座谈。

{image=2}

“我深切地认识到企业是社会的血脉、企业家就像是人体的造血干细胞。”冯友梅校长对丁立国董事长和赵静理事长的到来表示欢迎。她说,昆山杜克大学凝聚了50多个国家师生的梦想,旨在培养面向未来、面向复杂问题、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坚持以学生为本,培育学生幸福生活和回报社会的能力。坚持文化立校,以领导文化带动管理文化、落实服务文化、保障教学文化,立足昆山杜克服务社会,与各界有识之士协同面向未来。目前全社会都在热心支持、关心、爱护企业家,大学校园也要敞开大门,让学生与社会接轨,从优秀企业家好的经验做法中汲取知识和智慧。

丁立国董事长简要介绍了德龙集团、新天钢集团的发展情况。他指出,企业家应与时代同步,保持学习状态,解决社会问题、推进人类社会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提出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德龙、新天钢集团作为钢铁企业深感责任重大,作为行业内的绿色环保标杆,率先响应,带头为钢铁领域减排探求路径。目前德龙、新天钢集团已经树立起环保、混改、“一带一路”建设、党建四个标杆,接下来还要打造智能制造标杆,以无人检斤系统为代表的智能化升级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他表示,期望未来能与昆山杜克大学在工业互联网、钢铁前沿技术、环境治理等多方面拓展合作空间,共同为社会发展贡献技术和理念。

以下内容转载自

【昆山杜克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公众号

自90年代初毕业后,出身自钢铁重镇的丁立国便“缘定钢铁”,从创办唐山长城轧钢,到建立德龙、践行环保,再到参与国企混改,带领公司扭亏为盈、走出国门。尽管从商业成就和社会影响力来看,丁立国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钢铁巨擘,但他的“野心”却不止于此。戏称自己拥有着“90后”的年轻心境,丁立国对于企业家身份和责任的思考从未停止。从他幽默风趣的自述,以及与昆杜师生们真诚质朴的对话中,大家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传统行业,两位坚定的慈善大使,和他们不断求索的人生旅程背后的专注与坚持。

在丁立国、赵静夫妇的创业历程中,贯穿始终的是“静定专精,守一不移”的精神。丁立国坦言,钢铁作为高耗能、高污染、增长有限的传统行业,要深耕其中实属不易。在经营德龙的过程中,丁立国经历了很多艰难,无论是把德龙打造成为国内首个在产钢企4A级旅游景区,还是承接天津渤钢的千亿债务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再到带领企业走出国门,进军 “一带一路”国家,每一步都步履维艰。过程中也不乏“赚快钱”的诱惑,比如地产、多元化投资等。凭借对钢铁行业的坚守以及“从被动到主动”的学习、思索与求变,丁立国不仅使德龙生存了下来,更使其变成了环保公益与企业利润共同增长的行业标杆。

对待公益事业,丁立国、赵静夫妇也同样有着“日拱一卒”的精神,不强调规模,但强调专注和专业,力求每一个捐助实实在在地发挥出效果。慈弘基金会的团队多年扎根在乡村,身体力行地做教育公益项目,不仅在项目的专业性和透明度上都走到了行业前列, 还参与了行业的数据平台搭建。发展至今,慈弘的项目囊括了乡村阅读、助学、精准扶贫及新冠肺炎救援项目等,项目学校超过2200所,建立慈弘图书角19000多个,使超过152万乡村学生受益。

问答环节

在昆山杜克大学哲学系教授Emily McWilliams的主持下,昆杜师生与丁立国、赵静夫妇进行了交流互动,以下节选了大家的精彩问答。

问:是什么因素促使您创立自己的基金会呢?能介绍下基金会具体的目标和项目吗?

赵静:在成立基金会之前,我们也做过很多捐赠,但缺乏对资金去向和用途的掌控感。为了将每一笔捐助的效果最大化,我们创立了基金会,主要关注教育方面的慈善事业。这十年来,我们也在不断学习、不断优化。虽然我们是捐助方,但我从受捐人的身上学到了很多,责任感、使命感日益增长,受益匪浅。最初我们做的只是一对一、精准扶贫和支教项目,慢慢我们意识到教育业的复杂和多元性,于是开始和北师大合作“幸福健康”相关课程,165节课现已在小学整体覆盖了。

目前国内没有完善的民营基金会数据平台,因此我们去年开始联合了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和北师大的公益学院一起进行数据平台的搭建。同时我们也计划在未来开展公益与教育相关的论坛,联合社会各界为一些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发声,寻求更多关注和帮助。这与做“绿色产业”一样,也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再到“推动社会发展”的角色演变过程。我们去年也很荣幸地在2000个教育基金会里脱颖而出。获得了教育界的最高奖项之一——优秀教育创新“SERVE奖”,这也是对慈弘莫大的肯定与鼓舞。

问:我校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组成,在和伙伴们交流时,我时常思考如何传递更真实的中国文化。请问您和您的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的时候,有哪些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的经验吗?

丁立国:这是个很好的问题!我深感作为新时代的企业家,我在海外也肩负着“文化大使”的责任。我与东南亚企业的合作经验是寻求双方的共同发展,而非垄断当地的产业链,过度挤占他们的市场份额。我理解的讲好中国故事,就是与当地携手面对挑战,互补互助,共荣共生。同时我们也很尊重、重视当地员工的文化与习俗,例如我们印尼分厂的员工有宗教信仰和每日礼拜的习惯,虽然给协调管理带来了挑战,但我们还是迎难而上,如今也算苦尽甘来。

问:能谈谈您对成功的定义吗?这也是我们经常和学生探讨的问题。

丁立国:我个人理解的成功就是内在的安然和快乐,不需要活在他人的视角和定义之下。我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坚持在自己选择的路径上不断追求创新。外界认为我辛苦、低迷的时候我也乐在其中。我坚信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建议同学们自信起来,比起向外寻求评价和肯定,内在的自我和解与进步更为重要。

我是很容易释然、唱唱年轻人的歌就能自我疗愈的人,也想提醒大家劳逸结合,学会面对压力。有远大理想固然特别好;没有的话,安然地在当下做好自己,只要不对社会形成负担,都是成功的一生。

问:据我所知钢铁行业是一个周期性很强的行业,请问德龙会以怎样的战略来抵抗周期中的低谷?能分享一下您屡屡面对大起大落时的心境吗?

丁立国:从专业的角度回答,钢铁等一众传统行业周期性强,且以往只在供给的一端进行改革,每次市场过剩就被迫减产。德龙现在倡导在需求的一端同步改革,通过提高行业的集中度,带领市场走向可持续化发展,由需求来决定供给。

说回我的座右铭“静定专精”,我也经历了事业的高峰和低潮,几次险些破产。但无论何时,我做决策都保持冷静、安定,勇敢出手之后也要坚强承担。

生活本就有得意也有失意,想要人生变得厚重,就要不断经历,创造故事。

{image=8}

{image=9}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张玫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