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刷脸”几年做成百亿公司 独角兽的两份文件暴露了啥?
作者|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ID:caimao_shuangquan)
{image=1}
前些天有个月薪五万、清华姚班毕业的男子发了个征婚,被很多网友怼翻天,现在这个观点撕裂真是无处不在。
今天说的是清华的其他几位,学霸创业、花了上百亿,马上要上市,是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情景呢?
其中一位叫印奇,在8岁时看了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迷上了数学,各种奖项拿到手软,高中没毕业就被清华招进了“姚班”。
第二位叫唐文斌,一入清华,就成为清华信息学奥林匹克的总教练。
第三位叫杨沐,曾获国际信息编程奥林匹克比赛金牌,是个“码”力超强的架构师。
三人组了个团队,干吗呢?
印奇主攻视觉识别,唐文斌搞定图像搜索,而杨沐则负责系统架构与数据挖掘。牛人就是牛人,2012年,他们就鼓捣出了一个人脸识别云平台“Face++”,这产品当年斩获了黑马大赛总冠军。
这个项目背后的公司叫旷视科技,这么好的项目,无数的投资人开始追捧,从2013年到2019年,旷视科技累计融资金额近90亿元,估值一路飞涨,根本抢不着。
融资、冲业绩、上市,这条路已经是确定的了,旷视科技的商业化最早聚焦手机的面部识别解锁、各种APP的身份认证,后来延伸到城市物联网领域,比如安防影像分析,再后来,延伸到了供应链物联网领域。
反正,想象空间巨大,赚钱效应也不错。
搞了几年,上市就提上日程了。
前期的投资人要退出,公司也需要更多的钱,科技公司很烧钱,像旷视,去年前九个月的研发费用比例已达到104.16%,不光收入都拿去搞研发了,还从老本中拿了不少,力度很大,亟待补充。
{image=2}
上市需要招股书,这一来就有问题了。
因为旷视有两个招股书,这是咋回事呢?
本来2019年他们计划在港上市,但去年6月终止了,今年年初改回科创板了,这么一来,就有了两个招股书。
可这两个招股书,很多数据有点奇怪。
比如营业收入和毛利。
港版招股书显示,2018年营收是14.27亿,科创板招股书显示,同年营收是8.54亿:
{image=3}
按理说,都是2019年之后的文件,2018年的数据应该一样啊?现实就是差了这么多。
查看明细会发现,变化主要来自于核心业务——“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就这一个项目,差了5个多亿:
{image=4}
“供应链物联网解决方案”业务的数据差异也不小,港版招股书显示,2018年该项业务营收9974万元,到了科创板招股书中,只有4616万元。里外里差了五千多万。
不用说,2019年的数据也是有调整,只是幅度没有2018年的数据大。
还有更绝的,是期末盘账的数字:
{image=5}
存货从1.19亿变成了2.08亿,应收从10.94亿变成了6.44亿,货币资金从6.77亿变成了18.72亿,幅度都不小,这种项目居然能大变样,不太多见。
这样的前后矛盾,背后到底啥原因呢?公司语焉不详,也不好乱猜了。
{image=6}
这些调整完了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虽然收入、利润都少了不少,但是公司盈利了。
在港版招股书里,公司2016年-2019年上半年,公司分别亏损3.43亿、7.59亿、33.51亿、52亿,三年半亏了96.53亿。
这个烧钱的速度不慢,公司解释是因为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化和研发投入,而这些亏损不能反映他们真实的盈利水平。
于是他们进行了调整,科创板招股书里,公司2018年的净利润为3220万元,2019年上半年利润为3270万元。
原来合计超过85亿的亏损不见了,反而赚了6390万。
再细一看,这个利润还是依靠政府补贴来的,公司2018年拿了9200万元补贴,2019年上半年拿了4470亿元补贴,没这个补贴,真没利润。
很多人可能感到惊奇了,调整的项目是啥呢?能把几十亿的亏损变没了?
研发是没什么可调整的,最主要的就是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化这项。
这是啥意思呢?因为旷视之前拿了很多轮的融资,到了2019年的D-1轮,投资方有个条件,简单说就是今年1月1日之前上不了市就赔钱赔利息,这轮融资总额约合人民币39.69亿元。
这时间期限早已经过去了,要赔钱旷视只能破产了,因为他们2020Q3的现金流余额13.64亿元,肯定不够的。
前面说过,公司肯定希望完成对赌,选择在香港上市,后来终止了,调整数据重回科创板,虽然时间推后了,但优先股股东肯定乐意,这么大笔的投资,都想着赚几倍几十倍离场,谁也不甘心挣利息,再说A股的估值可比香港好多了。
{image=7}
那这些投资商为啥要设置这些条件呢?
这也是常见的条款,说白了就是给团队压力、保证投资人利益,毕竟大家都清楚,旷视的这条赛道实在是很拥挤。
在计算机视觉应用领域,数得上的就有被称为“四小龙”的商汤、旷视、云从、依图。
除了这些创业系公司,还有一大堆的传统厂商,而他们针对的,基本都是安防、金融、零售等领域。
同质化严重、厂商多、竞争激烈,所以这行业问题也很多,今年315的时候,人脸识别被曝光,消费者基本毫无隐私可言,人脸识别一下子成了众矢之的。多家公司连夜拆除摄像头,发表致歉声明。
但这于事无补,因为这个行当早就出现了很多黑产,靠出售人脸信息牟取暴利。
真人认证视频百元一套 交易藏匿在QQ群和境外网站,都已经是很成熟的生意。
{image=8}
于是像天津、南京、杭州这些地方就纷纷出台政策,禁止非法采集人脸信息、禁止强制进行人脸识别。
这就更增加了公司的销售难度,所以虽然是人工智能公司,感觉科技感很强,但旷视科技的销售费用占营收之比非常高,去年1-9月居然高达41%,这都比不少消费品公司高了。
{image=9}
{image=10}
竞争这么激烈,那就有各种事情出来,时不时上热搜。
1、先是传闻。
D轮融资后,旷视被曝出多家明星资本退出的传言,据说是认为IPO困难,且爆发了涉嫌购买营收数据的事件。
不过公司很快就辟谣了,“所涉变动旨在优化管理层结构,集团层面并无股东退出”。
2、后来是新产品的问题。
2019年9月,“如何看待旷视科技新产品监视学生上课”等话题在知乎热榜上引发舆论。很多学生很不爽。
{image=11}
3、再之后,是数据来源问题。
李开复在一次演讲时提到,“曾在早期帮助旷视寻找合作伙伴,包括美图、蚂蚁金服,让他们拿到了大量人脸数据”。
这个牵扯面就大了,李开复随后就通过微博致歉称系个人口误,并表明“数据一直存在于客户服务器中,不涉及任何数据共享和传输。”
{image=12}
风波不少,创业不易啊。
前几年人工智能大热,各种资本追逐,出了不少明星公司,这一两年基本到了上市的阶段,不过,最近想在科创板上市的AI公司有不少都碰了钉子:
2月20日,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发行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或者保荐人撤销保荐,上交所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3月11日,依图科技有限公司因发行人及保荐人主动要求中止审核;
3月11日,上交所终止对禾赛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审核;
3月31日,云从科技因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上交所中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各有各的原因,一言难尽,旷视的上市路也不平坦。
大家都知道科技是未来,我们都希望能迅速崛起,别动不动就被别人卡脖子,要做到这些,需要人才、资本,依靠市场的力量做大是最可行的办法,这类公司能在国内上市,让大家分享公司的成长,是皆大欢喜的事。但是吧,有些最基础的工作得做的更扎实点吧?人工智能都能搞,财务数据搞不清,总是少了点说服力。
责任编辑:张海营
快讯:广汽集团涨近5% 挑战2025年产销量350万辆目标
11月20日消息,广汽集团A股涨停,H股现涨4.74%,报9.29港元,最新市值287.862亿港元。广汽集团公告,公司11月19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55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的议案》。纲要提出,公司力争到“十四五”期末,挑战实现产销量达35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品占整车产销规模超20%,成为行业先进的移动出行服务商。责任编辑:陈诗莹0000中国石油跌近3% 报2.78港元
新浪港股讯,中石油(00857)跌2.8%,报2.78元,最低价为2.77元,最高价为2.88元,主动卖盘60%;成交2859.8万股,涉资8090.18万元。现时,恒生指数报24883,升177点或0.72%;恒生国指报10188,升107点或1.06%;主板成交154.65亿元。上证综合指数报3191,跌5点或0.16%,成交806.02亿元人民币。0000App、中资券商双重夹击:香港传统券商边缘化 今年36家结业
来源|明报{image=1}今年股市畅旺,然而却非人人快乐。由于近年大量股票买卖,逐渐流向已开发自动化买卖程序的证券商,加上面对中资券商的激烈竞争及监管成本上升,传统证券商受惠不多,今年结业的券商数目更高达36家,为至少过去5年新高。今年36家经纪商停业,5年最多{image=2}0000中金:内银股价有超60%的上升空间 建议关注光大银行等
中金公司发表研究报告指,近期部分信用违约事件对内地银行的影响被市场高估,预期内地银行的A股和H股都有逾60%的上升幅度。中金公司表示,明年内地银行不良率和信用成本有望下降,资产质量也已见底并开始见到改善。违约企业集中于采矿业、制造业等领域,这些领域是2015年至今银行管控的敞口领域,部分的贷款已充分计提拨备。0000中国生物制药涨逾4% 获董事增持大行唱好
中国生物制药(1177.HK)涨逾4%,报9.12港元,总市值1720亿港元。根据联交所最新权益披露资料显示,2021年5月25日,中国生物制药获董事谢炘以每股均价8.7736港元增持好仓100万股。增持后,谢炘最新持好仓数目为1.66亿股,持好仓比例上升至0.8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