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加强安全监管 智能网联汽车不是法外之地
每经评论员 孙桐桐
近日,为加强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编制了《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指南》),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拟重点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功能、数据采集和安全、驾驶自动化功能及其设计运行条件等方面作出规定。
在汽车产业智能化浪潮下,车辆已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随着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创新技术逐步实现商业化落地,汽车的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不容忽视。这其中不仅关乎车主隐私问题,甚至还涉及到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在此背景下,相关部门及时出台监管政策,对汽车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监管十分必要,责权清晰界定,监管进一步完善,也意味着智能网联汽车不是法外之地,同时也更利于产业健康发展。
《管理指南》拟规定,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应遵守网络安全法律法规规定,建立覆盖车辆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有效应对网络安全事件,保护车辆及其联网设施免受攻击、侵入、干扰和破坏。
当前,汽车数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暴露出的安全问题也愈加突出,上述规定十分必要。Upstream Security发布的2020年《汽车信息安全报告》显示,从2016年到2020年1月,四年时间里汽车信息安全事件的数量增长了605%,其中仅2019年公开报道的针对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攻击的事件就达到了155起。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指南》还特别强调了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应依法收集、使用和保护个人信息,实施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定重要数据目录,不得泄露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信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境内存储。因业务需要,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向行业主管部门报备。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加速落地应用,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问题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清晰界定数据收集和使用权限对行业健康发展尤为重要。尤其是当前智能网联汽车已进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今年以来,百度、小米等科技公司纷纷宣布下场造车,在智能网联汽车赛道加足马力,这一赛道的玩家也越来越多。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也明确提出,在2025年L2级和L3级新车要达到50%,到2030年要超过70%。2025年,C-V2X终端的新车装配率将达到50%,2030年基本普及。
与传统汽车不同,智能网联汽车要建立在功能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等基础之上,如果没有这些方面的安全,智能网联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就没有进步和便捷性可言。因此,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才能更好地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