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工作论文称应全面放开生育 你愿意生吗?
投资研报
【硬核研报】央行重磅论文鼓励生育,二胎板块突然起爆,核心受益标的已梳理
【王牌研报】业绩亮眼+高景气,这只票看涨空间超2倍
【碳中和动态分析】风电价格战进入白热化;两大巨头强强联合,发力光伏+绿氢;中国储能技术排行榜出炉
【机构调仓】劳杰男、许之彦等调仓股曝光 牛散张仲华等持仓股泄露(名单)
原标题:全国多地出生人口大幅下滑,央行工作论文称应全面放开生育,你愿意生吗?
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号刊发工作论文《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文章指出,我国要认清人口形势已经改变,要全面放开和大力鼓励生育。
我国出生人口逐年下滑的态势,让是否应该全面放开生育这一话题不断挑动社会舆论的神经。
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号刊发工作论文《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文章指出,我国要认清人口形势已经改变,要全面放开和大力鼓励生育,切实解决妇女在怀孕、生产、入托、入学中的困难,让妇女敢生、能生、想生。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15日发文称,未来不仅会放开三胎,四胎五胎未来可能给奖励。生育政策在“十四五”时期可能会做调整。最好全面放开生育,实在不行先放开三胎,加快构建生育支持体系,比如女性就业的保障,加大托育服务,加大教育、医疗、社保的公共支出,建立老年友好城市社会。
2020年多地出生人口下滑
目前,2020年准确出生人口数据还要等国家统计局发布。不过,不少地方已发布2020年出生人口数据,从各地公布的数据来看,降幅比较明显。
例如,在东北唯一的特大城市沈阳,近日公布的2020年沈阳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62.2万人。人口出生率6.68‰,比上年降低1.67个千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107.1;人口死亡率10.02‰,提高1.7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3.34‰,降低3.38个千分点。
由于出生率低,沈阳这样的大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为-3.34%,只不过,在落户门槛放宽的情况下,有不少省内普通地市的人口迁入,因此户籍人口还增加了5.8万人,但辽宁乃至东北的普通地级市的青年人口则在继续流失。
在宁波,根据2020年宁波统计公报,全年全市出生43521人,人口出生率为7.12‰。而上一年出生人口为49464人,人口出生率为8.17‰。也就是说,2020年,宁波出生人口比上一年减少了5943人,下降了12%。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梳理,目前一些已公布2020年出生人口数据的城市,降幅也大多在1—2成之间。比如,2020年银川出生人口下滑了11.89%,粤东潮州2020年活产儿数量同比下降了14.57%,粤西阳江2020年出生人口降幅为14.46%。浙江温州同比减少19.01%,县级市慈溪下滑约12.27%。当然也有城市下降幅度大一些,如浙江的山区市丽水,全年出生22799人,比上年减少7041人,下降了23.6%。
出生人口下滑,受制于多个方面的因素,比如,2020年受疫情影响,生育也受到影响;经过5年的时间后,二孩效应已经逐渐弱化,育龄妇女占比减少;结婚人数的减少,婚育年龄的推迟,生育意愿的下降等。
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认为,出生人口减少,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在于育龄女性的减少。由于育龄妇女减少明显,有资格、能够当妈妈的人数减少了,因此出生人口也必然减少,这是重要的客观因素。“目前全面两孩政策的效应已经不是减弱问题,而是相当弱了。”
从历年全国出生人口数据来看,2019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仅为1987年这一近40年人口出生最高峰年份的58%左右。未来几年,随着1998年至2003年出生的人群逐渐进入到婚育阶段,出生人口将不可避免地持续下滑。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几年后,我国年出生人口将很可能降至1000万人以内,这个数字不足上个世纪80、90年代年均出生人口的一半。
放开生育,你愿意生吗?
针对出生人口持续下滑的态势,前述工作论文指出,要全面放开和大力鼓励生育。出生率取决于育龄妇女占比和生育率,前者受历史人口状况的影响,改变起来难度大;后者受当前妇女认识的影响,提高起来见效相对快。
文章建议,一方面要全面放开生育(三胎及以上)。“不要再犹豫观望已有政策效果,要趁着现在部分居民想生又不让生时放开,等到大家都不想了再放,则没了用处。”
“应抓住当前生育政策对部分居民还是硬约束的时机,全面放开生育,及时释放其较高的生育意愿,若稍有迟疑,将错失以生育政策应对人口转型的宝贵窗口期,重蹈发达国家的覆辙。”文章指出。
目前,对不同的群体来说,放开三胎乃至全面放开生育,影响差异较大。有部分群体有生育三胎乃至更多胎的意愿。老家福建泉州农村,目前在厦门工作的林先生已经生育了两个女儿,计划再生一个,不过由于太太在事业单位上班,因此目前只能选择观望等待。
而对不少大城市的白领群体来说,由于结婚和生育年龄较晚,以及经济生活压力等因素,即使放开生育政策,生育意愿也不高。“我25岁硕士毕业,34岁才生了第一个娃,可能在40岁之前再生一个,或者不生了。”在广州工作的李女士说。
经济压力大、育儿成本高、房价高等因素是影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浙江官方此前发布的一篇《浙江人口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分析》分析指出,(目前)生育成本巨大。根据全国生育意愿调查,经济负担重排名育龄妇女不打算再生育的十大原因之首。几乎所有的被访者都认为学前教育支出对他们来说负担较重。而对于双职工家庭而言,子女照料和家庭服务严重依赖家庭代际支持。
智联招聘今年3月初发布的《2021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指出,开放生育限制较难推动已育家庭再生育。该项调研数据显示,“全面开放生育限制”等政策并没有有效提升受访者对生养多胎的意愿。76.9%的职场妈妈和65.5%的职场爸爸表示将“维持现状”,12.7%的职场爸爸希望生育更多孩子,同时,在生育成本更高的职场妈妈中,只有5%选择该选项。
{image=1}
针对生育意愿不强烈的原因,职场爸爸们的出发点多是孩子,而职场妈妈更倾向站在自身的工作与生活角度考量。具体来看,“养孩子经济负担重”这一赤裸裸的现实分别引起78.5%职场妈妈和84.7%职场爸爸的共鸣。此外,职场爸爸在“教育资源失衡,担心孩子发展”、“生态环境恶化,担心下一代生活质量”和“没有合适的住房条件”等选项上占比更高。
也就是说,即使放开生育,并不会导致生育率大幅反弹。央行上述工作论文在注脚中也提到:有人担心全面放开生育会导致生育率大幅反弹,因此不急于调整人口政策,这是没有真正了解生育率下降的原因,下降的根本原因不是计划生育,计划生育只是加速了生育率的下滑,而是收入上升带来的妇女生育机会成本上升。
文章建议,要大力鼓励生育。创造良好的生育环境,确实解决妇女在怀孕、生产、入托、入学中遇到的困难,让妇女敢生、能生、想生。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陈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