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击应付中央督察,辽宁铁岭被曝光
原标题:突击应付中央督察,铁岭被曝光
“临时抱佛脚”的辽宁铁岭被曝光: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进驻前,匆忙用9天时间建起临时管线,将大部分原本直排的生活污水接入处理厂……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作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铁岭凡河新区每天有2万多吨生活污水直排辽河一级支流——凡河,水质因此严重恶化。
{image=1}
本月初,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由正部级带队,分别进驻了山西、辽宁、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广西、云南。
截至目前,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被查实。4月16日上午,生态环境部对8个典型案例进行集中公开通报,比如河南郑州、开封等市,被指借引黄灌溉之机,行“人工造湖”之实。
其中,辽宁铁岭突击应对中央环保督察的行为被曝光。通报称,该市凡河新区污水管网破损严重,污水处理厂建成近10年没能正常运行,大量生活污水长期直排,造成凡河水质严重恶化。
{image=2}
早在2018年的第一轮环保督察中,就有群众反映凡河新区生活污水直排等问题,但铁岭市未经认真调查即认定不属实,也一直未采取实质性举措。直至今年3月底,督察进驻前,匆匆用9天时间就建成了1400米临时管线,将大部分直排生活污水接入污水处理厂。
凡河为辽河的一级支流,流经凡河新区后汇入辽河,而铁岭市委市政府就坐落于凡河新区。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4月12日,即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辽宁动员会召开近一周后,铁岭市委书记李士伟、市长隋显利到凡河新区专题调研督导污水处理工作。
此外,去年9月,铁岭市长隋显利也曾视察凡河新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情况,并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直排口治理工作。
{image=3}
污水直排,是因处理厂设备老化吗?督察组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调查发现,由于大量生活污水直排和渗漏问题长期未解决,进厂的污水水量和水质均不能满足运行要求,致投资1.45亿元建设的设施近十年没有发挥作用。
这些生活污水去哪儿了?督察发现,由于地下污水管网不配套等问题,凡河新区大量生活污水经地下管网汇入雨排干渠,通过凡河新区雨水泵站强排进入凡河,每日直排量为2万余吨。
相关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铁岭市委市政府难辞其咎。督察组认为,当地对凡河水环境污染问题长期漠视,推进解决缓慢,而且凡河新区管委会不作为、慢作为。督察组将进一步调查,并按要求做好后续工作。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此次因城市污水、黑臭水体治理不力被点名,除了辽宁铁岭,还有云南保山、广西崇左——
保山市主城区污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每天约4.5万吨污水直排“母亲河”东河,致使东河成为纳污河,自2018年以来水质持续恶化为劣Ⅴ类。
{image=4}
崇左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中申报不严不实,整治敷衍应付;城市污水治理工作中管网建设长期滞后,导致大量污水直排。
其中,督察组调查发现,崇左市2020年污水集中收集率仅为6.7%,全区最差,全国罕见!督察组认为,这是崇左市治污做“表面文章”的必然结果。
责任编辑:武晓东 SN241
福建11日新增确诊病例1例 为菲律宾输入
新京报快讯?据福建省卫健委消息,8月11日0—24时,福建省报告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疑似病例转确诊),为菲律宾输入(宁德市报告)。当日报告新增境外输入疑似病例0例。当日报告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0例,解除隔离2例。00006月13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860万人次
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6月12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211.7万人次,加开旅客列车889列,运输安全平稳有序。6月13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860万人次,加开旅客列车578列。各地铁路部门科学调配运力资源,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全力做好旅客服务工作,加强现场作业安全检查,努力确保旅客假日出行安全有序。0000中国驻新加坡大使:中新两年内有望签署3个自贸协定
据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网站9月28日消息,8月14日,驻新加坡大使洪小勇就中新建交30周年接受新加坡电视台8频道《焦点》栏目采访。以下为部分内容:问:新加坡是第一个跟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亚洲国家,2008年两国签订升级版自贸协定,中新贸易关系紧密对各自国家的企业起到什么助力?0001入汛最强:北京明日大到暴雨,主要下在中午到夜间
新京报快讯(记者邓琦)北京市气象局最新消息,明天(8月12日)早晨至夜间,北京地区有大雨到暴雨,并伴有雷电和短时大风,主要降雨时段在明天中午到夜间,后天早晨降雨逐渐减弱结束。此次降雨持续时间较长、过程雨量大、暴雨范围广,建议大家关注临近预报预警信息,做好防范。0000吴尊友:未来三天是北京面对疫情的关键时间
未来三天,是北京这次面对疫情的关键时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在这三天北京报告的病例数,决定了疫情的走向。北京在6月11日出现疫情,12日、13日很快响应,及时控制了疫情发展。对于已经感染的病人,{image=1}今晚的《新闻1+1》中,要发病就在明天后天,报告数不太增长的话,可以说,基本就稳定在这个规模了。责任编辑:张申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