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评论:如何证明“文科无用论”是错的?
原标题:马上评|如何证明“文科无用论”是错的?
这两天,央行工作人员发表了一篇工作论文,主题本是谈人口转型及鼓励生育的,但没想到,论文一句谈论文科生的话火了:“要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
东南亚有没有掉入,为何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是个专业问题,恕我无能力深入讨论,但类似的国家崛起或衰落问题,从来都是一个极其混沌的话题,就好比说东南亚的崛起是由所谓的“亚洲价值观”所决定,大而无当却又难以证伪。
不过,我们不妨借此来谈谈“文科(生)无用论”这个源远流长的说法。必须说,央行这篇论文充其量只是政策建议,并没有那么大的权威性,但也正应了那句网络名言: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对于“文科无用论”,文科生最有格调的反击是:文科就是没用啊,但这个没用是“无用之用”,我们追求的是比星辰大海还高级的趣味。站在文科生的立场,这样的说法自然很高冷,很解气,就如“自由而无用的灵魂”一样,但坦白说,这也主动将自身的合法性自外于公共讨论的场域。在面对学生特别是中学生家长的文理选科的焦虑时,“无用之用”的说法过于高蹈且脱离日常生活,甚至有些像拒绝参加双盲测试的神秘主义。
相比之下,文科无用论似乎有两个极有力的论据。其一,恐怕连文科生都会承认,大部分人文学科(不包括法律、经济学这些广义上的文科)都是缺乏通常意义上的门槛。正如一个知乎热答所说,历史、文学、政治和国际关系等学科都缺乏看似秘不示人的体系,对此感兴趣的理工科学生高谈阔论起来就未必比文科生差了;而反之,理工类的学术是相对设限的,充斥了大量公式、术语和定理,令文科生望而生畏。说白了,学了文科好像什么都没学。
其二,文科生在就业上的相对弱势并不是一个伪命题。据麦可思《2019年就业蓝皮书》,众多文科专业,如绘画、历史学、音乐表演、法学高居最难就业的红牌专业,其中,历史学、音乐表演、法学连续三届红牌;《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数据显示,2019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前10专业没有一个人文学科,勉强能为文科生争点气的是金融学,而金融学是文理科都能报读的。
我想,作为一个文科生,与其去愤怒的回怼文科无用论,还不如想想文科教育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以及如何改进。人文教育的一大题中应有之义难道不应该是开放性和包容么?相比潜在自我设限、学科间泾渭更分明的理工科,开放性和包容不仅是文科的学术优势,也是文科生应有的气质,何必去较真“文科无用论”这种大而化之,不符合科学基本审慎精神的说法呢?
反思至少可以有两点,第一点更符合中国语境。在教育竞争的压力下,中国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和兴趣令人堪忧,这种从小培养出来的学习偏好很可能会形成一生的路径依赖。如果文科仅仅是应试教育式的记诵之学,文科生无意打造课本以外的多元知识结构,那么,文科生的无用之用就是无用。
我并不想把很多文科生吃喝游乐、没有阅读追求的的大学四年理想化神秘化,毕竟,理工科学生还有学科压力下的“被迫努力”,而文科生如果缺乏阅读的自我动力,缺乏对知识体系的自我完善,缺乏人文跨学科的视野,缺乏运用知识结构对真实社会生活的批判性思维,那么,很多文科生的大学四年就是自我荒废的摸鱼或放羊。缺乏阅读而荒废大学四年,并不是文科的失败,而是教育的失败。
第二点反思更是全球性的,对文科生可以说是一个好消息。美国作家乔治·安德斯在《你能做任何工作:“无用的”自由技艺的惊人力量》一书中说,在当下这个信息时代,文科生其实更容易找到好工作。从2012年到2016年,美国新创造了1010万个工作岗位,其中只有5%是在计算机相关的领域。
那么剩下的90%的新工作是什么呢?大部分都和“文科”有关系,具体说就是,就是需要和活人打交道的工作。安德斯认为,不管选择何种专业,大学教育都是人生最好的投资项目。整体来看,曾经“没那么有用、不那么赚钱”的文科正在反击,有些非实用学科专业甚至要比看似热门的计算机专业更能让毕业生获得长远发展。
但此种乐观前景是有条件的,远不是报考个文科专业,然后放羊就可以自动获得的。这个条件就是,这个文科教育不仅不可以是死记硬背,而且要与新技术相结合。正如万维钢所说,“在自动化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使用技术的门槛越来越低”,那么文科生就越来越值钱了,你的关键技能不是什么具体的专业知识,而是“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最佳路线,是把文科教育和新技术结合起来。
安德斯认为,你可以是个文科生懂点技术,也可以是个工科生同时攻读人文学科,总之这种通才,是今天最需要的。共同特点是你必须把文科的见识和理工科的技术结合起来,举例说明就更有趣了:
好奇心+大数据=市场研究;
同理心+基因测序=基因咨询服务;
文学创造力+互联网=社交网络经理……
而国内教育界显然也发现了这一新趋势。去年公布的《教育部社会科学司2020年工作要点》曾提出,将启动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要“重点支持建设一批文科实验室,促进研究方法创新和学科交叉融合”。简单说就是,要把新技术融入人文学科当中,开展跨学科教学。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师范大学教授郑家建在今年两会中也提出,“传统专业并不意味着它是一个封闭的、一个简单而古老的专业,实际上传统专业都包含着这种人文思想、人文智慧,仍然能够回答今天日益变化的社会所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为此,一方面要加强文科专业的开放度,另一方面要加强传统文科专业和新兴专业的融合。
实际的话说了这么多,我也终于敢谈点情怀了,没有了真实世界的支撑,情怀就有被消费的风险。
罗宾·威廉姆斯在《死亡诗社》曾有一段名言:
我们读诗、写诗,并非因为它优美好玩。
我们读诗、写诗,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
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生灵。
医药、法律、商业、工程,
这些崇高的追求,维持着生活所必需。
但诗歌、美、浪漫、爱。
这些才是我们生活的目的之所在。
责任编辑:范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