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队的小电科技 难以盈利的共享充电宝
终止A股上市计划后,小电科技于4月30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成为继怪兽充电后,第二家谋划登陆资本市场的共享充电宝企业。
公司布局点位和充电宝投放量行业第一,但业务价值和运营效率不如后来者怪兽充电,规模和业绩被后者远远甩开,且去年由盈转亏。
共享充电宝行业一直在争议中前行,市场规模能一直高速增长吗?如何找到稳定的盈利点?小电科技能否在前狼后虎的细分市场中保持相对优势?
小电科技掉队
去年嘀嗒出行率先披露港股招股书无果之后,最近怪兽充电(EM)加速登陆纳斯达克,哈啰出行向美股发起冲击,再加上传言秘密在美股提交招股书的滴滴,共享经济上市潮来临。
4月30日,小电科技在港交所披露IPO招股书,共享经济资本化大军再添一员。
曾在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淘宝电影、淘宝食品&农业等部门担任要职的唐永波,2015年拉着同事组建了一支“梦之队”,离职创业。2016年底,小电科技成立。
彼时,共享经济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赛道,单在共享充电宝这个细分行业,TOP4中最早吃螃蟹的来电科技,已经运营了3年。
创立之初,小电科技便拿到了金沙江创投和王刚的天使轮投资;仅仅3个月后,腾讯、鼎辉投资牵头A轮;2017年中-2018年初,红杉资本、苏宁易购加入领投B轮;去年年底,唐永波老东家的兄弟公司蚂蚁集团主导公司的C轮融资。
短短3年时间,小电科技估值从不到1个亿,飙升至超过45亿元。几轮融资下来,公司从一级市场拿到了6亿元真金白银。
在资本的加持之下,小电科技强势崛起。按去年的服务网络规模计算,公司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共享充电宝服务提供商。
截止2020年底,公司共享充电宝共拥有71万个点位,充电宝投放量达到600万个,覆盖1700个城市,注册用户数量超过2.37亿。
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怪兽充电,拥有点位数66.4万个,投放了500万个充电宝,覆盖面和用户量相当。
但是,因为业务价值和运营效率的差异,小电科技的业绩被甩开。2017年5月才创立的怪兽充电,后来居上,拿下市场份额第一的桂冠。
2018年-2020年,小电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4.23亿元、16.36亿元、19.1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608.3万元、1.37亿元、-1.04亿元。
去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16.8%,净利润由盈转亏;而怪兽充电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8.9%至28.1亿元,获得净利润7540万元,虽然也同比下降了54.9%。
更关键的是,怪兽充电仍在沿趋势高速增长,但小电科技,无论是业绩还是业务拓展速度,都下降了。
2018年-2020年,公司点位数量分别为21.4万、67.4万、71.5万,充电宝投放量分别为110万、470万、600万。
靠涨价盈利?
随着怪兽充电上市、小电科技披露招股书,共享充电宝行业拉开资本化大幕。
前瞻产业研究院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规模为79.1亿元,市场由“三电一兽”4家公司垄断,CR4高达96.3%。
其中,怪兽充电、小电科技、街电3家企业2019年的营收规模达到15亿元以上,为第一梯队,几乎是最早入局的来电科技次之。
在怪兽充电、小电科技谋求上市之前,陈欧曾试图将街电注入业绩败退的聚美优品。不过,近期,街电与搜电合并。启信宝显示,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成为搜电原主体深圳竹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而竹芒科技未见相应股权变更,故疑似为街电卖身。
行业发展至今,各大小巨头纷纷交出成绩单,人们最关心的依然是:共享充电宝靠什么盈利?盈利能力到底怎么样?
小电科技招股书显示,公司绝大部分收入还是来自于充电宝租赁,2018年-2020年,该板块收入占公司收入的比例一直超过97%。
行业此前重点展望的流量入口策略并未奏效。报告期内,公司广告收入分别仅为920.1万元、1143.0万元、1367.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从2018年的2.2%下降至2019年和2020年的0.7%。
共享充电宝运营过程中,尽管充电宝两年一折旧,柜机3-5年折旧,但这部分成本相比可控,占比逐年走低;占比最大的投入,仍然是布局点位的进场费和分成。
2018年-2020年,公司向商家支付的进场费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8.7%、16.3%,支付的分成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4.2%、35.5%、38.2%。
以去年为例,公司向共享充电宝进驻的商家,支付进场费3.02亿元,分成7.10亿元,合计10.13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54.5%。
对商家的激励费率不断升高之下,共享充电宝企业要想获得稳定盈利,还是挺难的。于是,平衡之道,只剩下简单粗暴的对用户涨价。
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共享充电宝涨价屡次登上热搜,部分地区单价居然高达每小时10元——用一下午的租金,完全可以买一个新的充电宝了。
数据显示,2017年-2020年,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客单价分别为1.3元、2.3元、4.1元、5.3元,预测2025年将达到8元。
资本催热共享经济
王思聪2017和陈欧打赌,“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4年过去了,怪兽充电已稳定盈利并登陆纳斯达克,小电科技距港交所仅一步之遥,但陈欧收购而来的街电,最终转手卖了出去。你说,这场影响力不大但侮辱性极强的赌局,到底是谁赢了?
从2012年掌上维度最早开始运营共享充电宝业务,到2017年初行业进入爆发期。此后也经历了差不多1年的沉寂、冷却和洗牌阶段,直到部分厂商宣布开始稳定盈利,才重新获得资本认可。2018年底以来的几年,是共享充电宝行业最关键的发展时期。
几家共享充电宝头部企业,背后都是巨头林立。腾讯是小电科技最重要的战略股东,红杉资本、鼎辉资本、高榕资本站立身后;怪兽充电则是阿里巴巴直接控股,也因为小米和顺为资本的投资,进入小米生态链,拉来小米充电宝的生产商紫米科技做主供应商;街电曾经的投资人包括IDG、聚美优品以及上游企业欣旺达,如今成为竹芒科技的全资子公司;TOP4中最早入局近年却最沉默的来电科技,当年也是搭上了SIG海纳亚洲、富浙基金和飞毛腿……
值得一提的是,各大研究机构均提到,美团正在利用其品牌、流量和网点优势,在王兴边界理论指导下,布局共享充电宝,势必将从TOP4的垄断中撕开一条路。
除此之外,仍然不断有企业争相进入这一市场。
毕竟,多头们描述的市场未来太过美好:只要现有电池技术没有根本性突破,电量焦虑就会一直存在;而且,随着5G应用的逐渐落地,手机等终端的耗电速度还会继续增长,共享充电宝的市场空间就会继续扩大。
数据显示,2016年-2020年,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151.1%,预计2020年-2028年将按照36.9%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进一步增长,2028年行业规模达到1061亿元。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共享充电宝行业,用户总量的增长和客单价的提高,能否一直如预期般同步进行?
责任编辑:陈诗莹
富智康集团回购150万股 涉资154.5万元
富智康集团(02038-HK)公布,于2021年01月13日回购150万股,每股回购价1.03港元,涉资154.5万元。本年内至今为止(自普通决议案通过以来)累计购回证券数目为1.05亿股,占于普通决议案通过时已发行股份数目的1.286%。责任编辑:李双双0000特步国际涨近8% 获小摩予以其增持评级
小摩发布研究报告,予特步国际(01368)“增持”评级,目标价12.5港元,称公司将受惠于内地马拉松热潮,2019年启动多品牌战略,新收购的品牌如SAUCONY、Merrell、K-Swiss、和PALLADIUM均有助提升产品由中价提至高档次。截至9时55分,涨7.99%,报价11.62港元,成交额1.15亿。0000网易获得37万人认购两年半最劲 冻资额为1900亿港元
由于今年首季每股美国存托证券的股息,为1.16美港元(折合约港币9港元)。网易公开发售部分,录约20万人认购,其公开发售部分超额认购逾41倍,冻资约970亿港元。0000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绿茶集团招股书闹乌龙 港交所回应:必须准确完备
近日向港交所递表的绿茶集团,居然出现招股书闹乌龙的情况?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投资者网》在梳理公司招股书时发现,绿茶集团递交的中文版招股书存在信披出错的情况——公司在财务资料"营运资金"一栏公布了流动资产及负债详情,而本应是"流动负债总额"的一栏却写成了"流动资产总额"。0000大和:重申欧舒丹买入评级 目标价调高至38港元
大和发布研究报告称,重申欧舒丹(00973)“买入”评级,目标价由36港元调高5.6%至38港元,首3财季假日销售强劲,净收入增长9.5%;对比疫情之前加速,由于第三季的业绩稳健,管理层对2022年的净收入增长和营业利润率指引略微乐观,预计今财年净销售额增长将达15%-16%,营业利润率达15%-16%,因此将2022-24财年的每股盈利预测提高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