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865

东北地区人口出现减少原因是什么?如何应对?国家统计局解读

澎湃新闻2021-05-11 12:00:250

原标题:东北地区人口出现减少原因是什么?如何应对?国家统计局解读

国新办5月11日就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举行发布会。

会上,有记者提问:最近东北地区的人口问题引发了大家广泛关注,东北地区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这次普查数据显示,东北地区人口确实出现了减少,原因是什么?会造成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怎么应对?请解读一下。谢谢。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

东北地区大家都很关心。从这次普查的数据看,东北地区的人口十年来发生的变化有几个特点:一是总人口依然较多,但是出现了负增长。2020年,东北三省总人口9851万人,接近1亿人,规模依然较大,但比十年前减少了1101万人。二是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处于正常范围。三是老龄化程度较深,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16.39%,提高了7.2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四是人才储备丰富,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6.75%,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16年,东北地区这两个反映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指标,都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五是城市发展基础较好,东北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71%,在全国数据是排在前面的。

东北地区人口的减少,受到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人口生育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东北在我们国家处于高纬度地区,冬季相对漫长且寒冷,一些东北人口向比较温暖的南方迁移流动,这也是全球许多国家人口迁移流动的趋势性特征,欧洲、美国都有这种现象。此外,

受生育观念、生育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还要看到东北地区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的攻坚期,沿海一些经济发达省市多样化的发展机会和就业前景,对其他地区包括东北地区的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

同时应当看到,当前东北经济发展的韧性仍在,潜力很大。

这里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东北地区在科技人才、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交通设施等方面基础都是比较好的。东北地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有1650万人,粮食产量占了全国1/5还要多。东北拥有鞍钢、沈飞、一汽、哈电等一批国家骨干企业,这些年又新成长起来一批新兴的高技术企业,东北地区实现振兴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东北振兴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人才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为东北地区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创新营造良好环境,新一轮振兴计划在着力调整结构的同时,也必将带来人口发展的新变化。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东北人口问题的研究,积极应对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抓住变化中存在的机遇,来服务东北的经济社会发展。谢谢。

责任编辑:邓健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