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科技大回撤
来源:巨潮商业评论
文 | 杨旭然
编辑 | 王方玉
出品 | tide-biz
公募基金的狂热在香港市场遭遇了一盆兜头的冷水。
时间进入到3月份之后,港股市场从风生水起变成了风云突变。被港交所和内地公募基金给予厚望、快速壮大的新经济科技板块,成了股价下跌的重灾区。以美团、腾讯为代表的香港科技股,在过去几个月的时间里遭遇了大幅度的股价回撤。
证券市场里股票价格涨涨跌跌本是常事,但这几个月的曲折变化放在当下的境遇,也不免让人唏嘘。
今年1月19日,华创证券喊出了“跨过香江去,夺取定价权的口号”,彼时公募基金们弹药充足斗志昂扬,财大气粗宛如90年代进京的山西煤老板。
热门的港股上市公司股价在较短的时间里被推涨50%左右。2021年1月-2月中旬,腾讯股价累计涨幅约45%,美团股价涨幅超过60%,京东集团、中通快递、海底捞等知名公司的股价,即便是最低的涨幅也有30%以上。
巨潮在此前一篇名为《公募基金捧杀美团?》的文章中判断,彼时美团的股价短期、快速上涨,更多源自国内公募资金泛滥的流动性,而非真实的成长动力。
{image=1}
受追捧的不仅有美团。2021年1月的前18天,南下资金净流入就达到了1578亿港元,达到去年的四分之一。1月18日,华创喊出“夺取定价权”的前一天,全天南下资金流量230亿元,创下单日的历史新高。
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大回撤不期而至,公募基金的狂热,转瞬就变成了残酷的风险。香港的资本市场,从来不相信财大气粗。
01
争夺定价权
近在咫尺的全球化市场,有更低的估值,有优秀的公司,这很难不拨动中国内地投资者的心弦。
香港传承了二战前上海租界的自由繁荣。自1993年青岛啤酒在港上市之后,港交所逐渐成为中国企业面向全球资本兜售股权资产的集散地。
此后多年,在港交所上市的企业除了香港本地的地产公司、酒店和零售商之外,大多数都来自内地。最新的数据显示,来自中国内地的企业,已经占到香港整体上市公司的半数以上,按市值计算比重则已超过六成。这里证券股票的买方则来自全世界。美国、欧洲、东南亚的资本为各种类型的中国企业定价。
AH股溢价情况的长期存在,让投资者会更加倾向于购买在香港上市、但估值更低的同业公司。近在咫尺的全球化市场,有更低的估值,有优秀的公司,这很难不拨动中国内地投资者的心弦。
但香港市场的投资者与中国内地不同,它们对于传统的市盈率估值更加看重。即便是优秀公司的股权资产,也不愿付出太高的价格,中小盘企业在这里更容易沦为“仙股”,无人交易,丧失流动性。
所谓“争夺定价权”的核心就在这里:既然海外资本对中国企业的理解能力、重视程度有限,那内地资金就应该大量买入,并将其推升至与A股接近的市盈率水平,同时获取投资收益。
2015年“港股通”的开设,给了国内投资者、投资机构以更加合规、简便买入港股上市公司的渠道。当时欧美投资者占到港股交易额的四分之一,而瑞银等海外机构都判断,未来几年时间中国内地资金将占据整体交易额的三分之一。
北水南下从这一年开始,港股市场也随之出现了显著变化。
小盘股是内地与香港之间估值差异最大的一类公司,香港数量众多的“仙股”,如果放在A股,其中有很多都将是被炒作的对象。内地投资者进入到香港市场后,偏爱类似的“投资机会”。
长飞光纤光缆(HK:06869)并非仙股,是中小盘股的一个代表。这家国内光纤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在香港上市后表现不温不火,市值40亿元左右,2016年-2017年间市盈率(TTM)不足10倍。
而同一时期,在国内A股上市的光纤同行亨通光电(SH:600487),同期收入规模是长飞光纤的两倍,利润规模类似,市盈率(TTM)却高达30倍左右。
两地资本市场打通的预期之下,陆续有资本对长飞光纤光缆提前布局介入。常春藤资本的基金经理沈维正就是其中之一,他当时判断:
“水从高的地方流到低的地方。原来有堰塞湖,现在你把闸门打开了。一个是换汇的障碍,一个是购买的障碍。你也不知道何时会来,但早晚一天会来的。两地的估值会趋同的。”
2017年9月,长飞光纤光缆正式开始港股通交易,其市盈率一度被炒高至20倍左右,最高市值281.71亿元。成为了北水南下推高港股中小盘股估值的一个代表。
02
基因里的动荡
距离香港更近的资本力量,更容易稳定住这个市场的价值中枢。
长飞光纤的暴涨代表着北水南下故事的上半段,而它的下半段却并没有之前那么甜蜜。
如果内地资金成功“夺取定价权”,那么长飞光纤的市盈率即便无法达到30倍左右,起码也应该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实际的情况是,在2007年11月达到估值的顶峰之后,长飞光纤光缆的估值就一降再降,伴随着股价的腰斩式下跌,股价从40.99港元跌至10港元以下。
{image=2}
长飞光纤光缆股价表现(2016年5月至今)
{image=3}
目前A股的亨通光电,市盈率(TTM)仍然在25倍,而长飞光纤此后于2018年在A股上市,截至目前市盈率同样在25倍左右,H股的估值大幅低于A股。
长飞光纤光缆只是香港资本汪洋里的沧海一粟,其涨跌经历也并非孤例。自2014年11月17日开闸首日之后,参与到港股交易中的投资者人数越来越多,交易规模越来越大,但香港市场并没有因为增量资金的快速增长而单边向上,而是仍然自顾自地大幅震荡。
巨幅震荡是香港资本市场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自2015年4月开始,恒生指数从28500点左右的位置一路下跌,累计跌幅约35%,最低达到18278.80点。随后两年的时间里,港股市场经历了一波大幅度的上涨行情,累计涨幅超过70%,恒生指数冲高至33484.08点,但上涨之后,紧接着的又是一波35%的的跌幅。
这种幅度的下跌在港股市场的历史上稀松平常。仅从1990年至今,恒生指数就出现了三次50%以上的大幅度下跌。而此前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因为国际政治格局变化造成的50%以上幅度的下跌比比皆是。
最具典型代表意义的就是1973-1974年大熊市,21个月的时间里,恒生指数累计跌幅达到了91.5%,超过1929年大萧条,至今仍是全球主要资本市场跌幅历史记录的保持者;
1987年10月26日,恒指创下过有史以来的历史最大单日跌幅-33.33%。
可以看到,香港证券市场历史就是一部暴涨暴跌的历史,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深究其中原因,在全球主要的资本市场中,香港是唯一一个缺乏经济实体纵深的。它不像纽约、伦敦或者法兰克福和东京,有属于自己的“经济腹地”。它就像是几个村落中间的一块公共集市,只有其他村落出现资金、商品的盈余之后,这个集市才会变得繁荣起来,而一旦各个村落内部有风吹草动,资金、商品就会迅速回流。
香港资本市场开埠以来,各路资本都以类似的模式参与香港资本市场,每每在出现各类宏观政治、经济危机时催生暴跌,又每每在流动性泛滥时带起行情。
中国内地资本在香港的参与,主要可以分为两阶段:2014年之前的离岸市场参与者,资金规模体量都相对有限;2014年的港股通时代,普通投资者和公募、私募基金开始有更加便利的渠道参与港股市场,资金规模迅速扩大。
2014年之后,来自内地的增量资金持续冲击香港市场的传统格局,形成类似于2016-2020年之间的暴涨暴跌,甚至于2021年前后的新经济狂热与大回撤。但整体上看,距离香港更近的资本力量,更容易稳定住这个市场的价值中枢。
正如交银国际首席中国策略师洪灏的判断:
“国际资金过去曾主导香港市场,当他们在形势不好逃离香港时,曾引发剧烈的波动,而随着互联互通机制的建立,香港市场的参与者应该会逐渐改变,会带来市场急需的流动性。”
03
新科技阵痛
甚至有不少企业进入到港股市场时,都是主力业务已经过了爆发期,寻求融资开拓第二曲线的。
虽然长期经历暴涨暴跌,但香港市场的历史长期平均市盈率在14倍左右,与美国的约15倍左右、中国沪深300的13倍左右相差不大。
{image=4}
但观察其几年来的市盈率走势,会发现恒生指数的估值中枢正处在明显的下降当中,自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估值水平就长期处于历史均值之下,并且连续出现了7-8倍的极端低估情况。
即便是按照传统的资金流动去判断,我们也会发现其中不对劲的地方:自金融危机以来,不论是美国还是中国,流动性都相当充沛,这个世界上原本应该有海量的美元、人民币,却并没能推高香港股市的估值水平。
2014年以来港股通所带来的内地活水,并没有推高香港资本市场的估值水平,相反让不少憧憬于“夺取定价权”的南下投资者损失惨重。
人们倾向于高估一件事情的短期变化,忽视其长期的发展进程。港股之所以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估值中枢持续下降,除了地缘关系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上市公司的构成。
此前相当长的时间里,在港上市的企业是以地产、基础设施、金融、消费、贸易类为主,涵盖了传统经济的方方面面。来自大陆的大量H股,也基本上是各种类型的央企机构为主,包括地产、基建、制造业等。
但这些行业的高速发展在2008年之后基本停滞,失去了成长性和资本的青睐。在美国市场,科技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持续推动着资本市场的持续繁荣,但港股长期以来只有腾讯控股一家独大。
港交所对此有清楚的认识,但改变的发生需要契机,也需要代价。传统经济与新经济的矛盾,在2013年接洽阿里巴巴上市的过程中集中爆发。最终港交所坐失阿里巴巴,并在随后快速修改相关制度,加速接纳更多新经济企业赴港上市。
随后几年一直到今天,越来越多的新经济企业——包括智能硬件、互联网、生物医药等多种类型的公司登陆港股市场(其中包括了大量从美国证券市场回归的上市公司)。
此前港交所中传统产业多,市场整体估值低,丧失想象空间。因此港交所引入新经济公司,以提升投资活跃度,提升市场的估值水平,用新经济的成长性熨平周期波动。
但实际操作起来的情况,却并非如此简单。在2020年前后,全世界的资本都明白具备高成长性新经济企业的价值所在,因此大多数企业的估值,在一级市场或者美股市场中,都被推到了很高的位置。
甚至有不少企业进入到港股市场时,都是主力业务已经过了爆发期,寻求融资开拓第二曲线的。
{image=5}
恒生科技指数(2020年7月31日至今)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南下资金买入在香港上市的优质科技公司,实际上必须以更高的估值参与,甚至是必须等到先期投入的投资人安全撤离之后,才能开始享受红利。
这种高估值、高流动性高举高打的策略,经不起市场上的风吹草动,尤其是资金来源更加复杂的港股市场中,各路资本都有自己的理由从市场中脱身而去。
激进者承受浮亏,好企业变得便宜,吸引厌恶风险的投资人光临市场,新的轮回缓缓开始。硝烟散尽后的市场,一切还要继续。
责任编辑:张海营
腾讯首次站上480港元刷新历史新高 马化腾身家529亿美元
新浪港股讯6月22日消息,时隔两年腾讯股价第一次站上480港元大关,创历史新高。最新市值45858亿港元,折合5917亿美元。目前阿里巴巴市值4.63万亿港元。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3月底以来,腾讯股价暴涨48%,市值净增1.48万亿,折合1908亿美元,增加了一个美团+小米的体量。0000隐形富豪段永平加仓腾讯 做对了吗?
《科创板日报》(特约记者陈梦婕)讯隐藏于江湖中的大佬段永平又出手了。8月3日,《经济参考报》的一篇文章,让网络游戏股大跌。其中,腾讯单日跌幅达6.11%,收盘价报446港元,逼近年内低点。在此背景下,段永平于8月4日早间在某投资社交平台上发文称,已经买入腾讯,如果再跌可以再多买些。不知是否是有这位投资圈久负盛名大佬的加持,8月4日腾讯控股以红盘报收,上涨2.42%。0000“美元地位保不保”?摩根大通和高盛吵起来了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对于美元的未来,摩根大通策略师近日反驳了高盛的观点,认为尽管美元面临进一步下行压力,但是并未陷入高盛所说的结构性下跌。0000阿里健康配售4亿股股票寻求不超过10.6亿美元资金
新浪港股讯8月4日消息,据文件披露:阿里健康配售4亿股股票,每股价格在20.05-20.5港元之间,阿里健康在配售中寻求不超过10.6亿美元资金。责任编辑:马婕0000中国民航网络被摩通减持约986.38万股
来源:财华社港交所权益资料显示,中国民航网络(00696-HK)被摩根大通JPMorganChase&Co.于8月5日以每股平均价14.9606港元减持约986.38万股,涉资约1.47亿港元。减持后,摩根大通的最新持股数目为44,401,741股,持股比例由5.81%降至4.76%。责任编辑:卢昱君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