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国面临三方面机遇和挑战
原标题:朱光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国面临三方面机遇和挑战
新京报讯(记者 谢莲)“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非常大的战略机遇,同时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5月17日,财政部原副部长、国务院参事朱光耀在由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应对气候变化:中国的机遇与挑战”研讨会上指出。
5月17日,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在北京参加“应对气候变化:中国的机遇与挑战”研讨会。/CCG供图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间隔期短于欧美
朱光耀指出,去年9月,在美国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的特殊背景下,习近平主席对世界作出了中国要在2030年以前实现“碳达峰”、要在2060年以前实现“碳中和”的庄重承诺。这是一场伟大的绿色革命,关系着世界上所有国家、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
据朱光耀介绍,欧美等发达国家“碳达峰”的时间大约在1990年代至2000年左右,“碳中和”的目标为2050年,两者之间的间隔期大约为50-60年。但中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时间间隔只有30年的时间,因此这个挑战是非常艰巨的。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面临三方面机遇和挑战
综合而言,朱光耀认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主要面临三方面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在绿色革命下,全球经济结构都将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但中国今天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需要平衡经济增长和减排之间的关系。
朱光耀表示,在“十四五”期间,一方面我们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大幅度压低碳排放,这意味着单位GDP平均能耗要下降13.5%,二氧化碳排放要下降18%;另一方面,我们要保持经济年均增长5%的水平,从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到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那个时候人均GDP要达到2万美元,也就是说,要保持年均4.73%的经济增长水平。这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其次,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要处理好国家安全问题,保证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
他指出,中国目前仍然处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的外部环境非常复杂、非常严峻。一些反华政客无中生有指责中国,禁止中国新疆棉花的出口,还有一些人正在鼓吹禁止中国新疆地区生产的太阳能产品的出口。“这完全是恶意的谣言,是遏制中国发展的企图,同时也是对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严重的破坏”。
第三大挑战是全球治理体系和全球治理体系相关治理规则的调整和发展。
朱光耀指出,最近几年,全球范围内都在努力促进环境、社会和全球治理,为了提高治理水平制定了一些规则——关于ESG(环境、社会和企业治理),全球有200多个机构制定了600多项指导规则。但这些规则都侧重具体领域,且不具有强制执行力。
2018年开始,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FRS(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开始讨论制定一个统一的、可比较的、具有强制执行力的国际环境、社会和治理相关的全球标准,但是进展非常缓慢,主要是美国特朗普政府坚持单边主义,对此持否定态度。
到今年年初,这个情况出现变化。首先是美国证监会改变态度,开始对全球ESG标准的制定持积极支持态度。美国财长耶伦日前也表示,美国财政部和美国证监会将努力协同推进国际可持续标准的谈判。其次,国际层面也发生变化,G20下的金融稳定委员会日前也表态,支持推进全球可持续标准的制定。
从中国的角度而言,中方始终支持制定可持续发展标准的制定。朱光耀表示,“4月26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举行了最新的受托人会议,因为我是中国受托人,我也参加了会议。这个会议形成了共识,即在今年11月份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宣布,正式成立关于全球可持续标准谈判的委员会。”
据他介绍,委员会将由14个人组成,其中亚洲、大洋洲地区分配了三个名额,美洲地区三个,欧洲地区三个,非洲一个,此外还分配了四名专业人士名额,基本的人员构成已经形成共识,今年11月份就会公布。
朱光耀强调说,“新规则的制定已经迫在眉睫,而且起步时间也明确了”,“回到国内的话,我们应在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指导下,坚持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积极参与国际可持续标准谈判,提升中国的影响力;同时,我们应与世界各国密切协调,为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为全球治理做出贡献。”
新京报记者 谢莲
编辑 张磊 校对 李立军
责任编辑:蒋晓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