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飞曝公募基金两个潜规则 多家基金内部展开自查
原标题:叶飞曝公募基金两个潜规则 多家基金内部展开自查
5月18日,叶飞继续在微博上爆料,其中提到了关于公募基金的两个潜规则,其一是与券商资管类似的合作模式,其二是公募与“盘方”合作,“盘方”在公募的股票池中选出认可的股票,先行买入后,公募基金再拉升,然后根据比例提现。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最新了解,在叶飞不断爆料的过程中,不少基金公司在内部展开自查,目前,多家基金公司人士均表示不涉及此次事件。
类似“老鼠仓”
自从叶飞爆料以来,关于接盘方的信息一直备受关注,特别是公募基金的信息多次被追问,但叶飞一直没有给出明确信息。
不过,5月18日,叶飞在微博上爆料,提到了两个关于公募基金的潜规则。叶飞表示:“一种是和券商资管一样的合作模式,一般会拿3~5个点;另外一种是公募将股票池卖出来,盘方在股票池挑选好以后,盘方先买,比如说盘方买了3个亿,然后其中拿出3000万的市值作为帮公募基金经理买的,接下来,公募负责拉升,盘方每赚10%就提现给公募。”
叶飞还表示:“这个事情很难查实,因为公募基金的钱又不用走账,除非比如这个公募基金经理一年300万到800万的收入,但是突然过的日子像过着1个亿或3、5千万的生活品质,那很可能就有问题。”
在叶飞看来,这其实也是“老鼠仓”,而从以前的“老鼠仓”来看,操作方式确实也有点类似,都是先于或同期于基金公司账户买入或者卖出,不同的是,这个“盘方”用的是自己的资金,而以前曝出来更多的“老鼠仓”方式,是利用亲友账户,进行趋同交易。
此外,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进一步了解,其实前几年公募基金确实也经历过野蛮生长的阶段,除了上述提到的那些方式,还有大宗利益输送、一二级市场联动操盘等方式,也都有发生,但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发展,再加上公募基金越来越合规化,这些操作已经比较少见了。
多家基金展开自查
此外,当叶飞开始曝光那些信息之后,由于其中不仅提到了券商资管,而且还提到了公募基金,因此,不少公募基金公司也非常关注旗下基金是否涉及。
不过,有业内人士就表示:“如果有的话,那风控真的是太不严了,而且像他提到的这种票,压根就不会在池子里,怎么买卖,怎么过风控。”
如果公募基金存在上述叶飞提到的另外一种潜规则方式,那么查起来可能也并不容易。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最新了解,近日,已有多家基金公司纷纷展开自查。有北京地区基金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我们也是第一时间问过稽核部,他们回复说我们并不涉及,我们公司合规和风控一直都很严,也都会定期自查。”
另有上海基金公司人士也说道:“应该是督察长统一接到的通知,我们风控也进行了自查,看看池子里有没有这些股票,也是回复说没有。”
还有另一家上海基金公司也表示:“我们督察长牵头检查了,我们公司没有涉及。”
而在叶飞的视频中,他还表示:“上述这些潜规则,不管在大的基金公司还是小的基金公司,都存在,杜绝不了。”不过截至目前,公募基金作为接盘方参与其中还未有更多信息。
责任编辑:林宸
视频|创业板大跌,A股牛还在吗?嘉实基金陈正宪:巧用排除法判断
9月7日14:00嘉实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监、基金经理陈正宪,嘉实基金指数投资部研究员滕抒含,分享理财真心话,你问我来答。近期市场调整,牛市还在吗?陈正宪认为,可以用排除法来验证,当前市场是不是慢牛。从七月以来,市场出现了调整,但是没有单边下跌,而是热点轮动,大盘震荡,市场行情从消费科技,转为周期、低估值板块等,可以判断不是疯牛,但是行情也没结束。00007天浮亏4000万 首批创业板基金踩雷“10倍牛股”
来源:华夏时报风光无限的10倍医美牛股朗姿股份(002612.SZ)受大股东减持影响,近日连续大跌,此次踩雷的是一季度才新进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的“大成创业板两年定开混合A”,3天浮亏2000多万元,6月7个交易日已经蒸发4000多万元。0000长城基金何以广:善抓成长龙头的硬“核”实力派
来源:深圳特区报记者王欣在“机构抱团”现象越来越显著的情况下,如何让业绩持续跑在“第一军团”,同时又有效控制回撤?长城基金总经理助理、研究部总经理何以广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通过自下而上的精选个股、分散投资,形成自己成熟的投资风格,才能让收益更加具有可持续性。善抓成长龙头的理工学霸0000易方达推出“易定投”子品牌 助力培养长期投资理念
近年来,基金定投越来越为投资者所接受,成为长期投资基金的重要方式。为帮助更多投资者培养长期投资理念、切身感受到长期投资的力量,易方达基金近日正式推出子品牌“易定投”,鼓励投资者利用基金定投手续简便、平均成本等优势,依托专业理财为未来生活积累资金。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