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十四五”蓝图:2025年GDP约3.5万亿元,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原标题:广州“十四五”蓝图:2025年GDP约3.5万亿元,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5月19日,《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广州“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提出到2025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约3.5万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到26万元/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
此外,广州都市圈更具影响力,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国际交往中心,成为全球企业投资、国际人才汇聚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
“未来城市的竞争,已经进入都市圈的竞争,强者恒强的态势将更为明显。”一位城市发展规划专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未来无论是产业、经济还是人口的竞争,都将基于都市圈来竞争,都市圈中的核心城市将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广州都市圈刚刚经历一轮“瘦身”,未来广州和佛山进一步同城化将是广州都市圈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同城化除了在交通和产业之外,还会在人口、土地等方面进一步推进。
广州“十四五”发展核心指标
“十四五”时期,广州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有哪些?
首先,从经济增长来看,广州提出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2025年,广州的经济增长目标值为6%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20年完的21.8万元/人,提升到2025年的26万元/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020年的20%,提升到2025年的2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87%提升到87.5%。
一位人口专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广州目前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是发达国家的水平,再向上大幅提升的空间有限。“但是,城镇化率也需要考察质量,比如说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是多少,非户籍人口获得的公共服务是否在持续提升?”
对此,广州“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健全非户籍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
从创新驱动上看,广州研发经费支出(R&D)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020年的3%提升到2025年的3.4%;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20年的20件提升到2025年的30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020年的约30%提升到2025年的35%。
广州提出,“十四五”期间,创新驱动取得新成效。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取得重大进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速集聚,科技创新轴引领辐射作用更加凸显,科技和产业创新策源能力显著提升,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1.2万亿元。
在民生福祉上,广州提出民生福祉取得新进步。“十四五”时期,广州的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新增城镇就业110万人以上,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数30万个以上;到2025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9%,人均预期寿命达83岁。
此外,广州还提出,在“十四五”期间,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城市文明实现新提升,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乡村振兴实现新跨越,城市治理达到新水平。
如何打造广州都市圈?
在广州“十四五”规划中,重点提到了打造广州都市圈。
广州提出,“十四五”期间,广州的高水平开放进一步扩大,自贸试验区制度深化创新,全球资源要素配置中心功能明显增强,广州都市圈更具影响力,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国际交往中心,成为全球企业投资、国际人才汇聚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
哪些地方被纳入广州都市圈?
根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广州都市圈已经“瘦身”,广州、佛山全域和肇庆、清远、云浮、韶关等四市的都市区部分将纳入广州都市圈。而之前,广州都市圈包括广州、佛山、肇庆、清远、云浮、韶关6座城市,面积更大,范围更广。
胡刚指出,广州都市圈尽管“瘦身”,但相比之前更加精准,而且定位在提升,广州“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广州都市圈。
具体来看,着力打造空间结构清晰、交通往来顺畅、产业分工协调、要素自由流动的现代化都市圈。加快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等轨道交通和干线公路项目建设,强化支线交通网络连接。探索“研发+制造”“总部+基地”“前端+后台”“总装+配套”等合作模式,支持佛肇清云韶在汽车、钢铁、能源等领域强化对广州的产业配套。以人力资源市场、技术市场、金融服务、市场准入为重点,打造一体化市场环境。加强与深圳都市圈联动,协同提升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城市已经不单单是生产中心,也已经成为消费中心,尤其是现在提出要扩大国内消费,一线城市需要建成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的消费中心。”胡刚说,“广州有自身的优势,比如说广州整体商业规模较大,市民较为富裕,有消费的动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广州“十四五”规划中,19次提到“广佛”,而广州与佛山的同城化进展,也将成为广州都市圈发展的关键因素。
胡刚指出,广佛同城的两大要素是交通同城化,以及产业同城化。“广州与佛山的产业互补性较强,广州的研发和品牌实力较强,佛山的制造业较强,这两者可以形成一个产业链条,并进一步发展。”
根据广州“十四五”规划,将优化提升广佛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构建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重点打造先进装备制造、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万亿级产业集群。将“广州南站—佛山三龙湾—广州荔湾海龙”先导区打造为广佛高质量融合新极核,推动形成“一核引领、四区协同”的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发展格局。
此外,广佛同城化还将于土地、人口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
4月21日,2021年度广佛全域同城化党政联席会议在广州举行,会议审议《广佛全域同城化2021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广佛全域同城化“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今年及“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工作及发展“路线图”,并签署了《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中共佛山市委组织部广佛人才全域同城化合作协议》。会上透露,接下来广佛两地将探索建立统一的规划委员会,实现规划统一编制、统一实施,探索推进土地、人口等统一管理。
而这将是“十四五”时期,广佛同城进一步推进的重点方向。
提到127次“人才”、52次“人口”
如何在目前的城市与都市圈竞争中,让广州乃至整个广州都市圈“脱颖而出”?
发展产业,获得更多的人才和人口成为关键。在广州的“十四五”规划中,512次提到“产业”,127次提到“人才”,52次提到“人口”,显示出这些成为广州“十四五”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产业上,广州提出,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建设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十四五”期间,广州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先进制造业实现重大突破,率先探索建立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经济制度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打造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典范。
其中,数字经济成为发展的关键行业之一。广州提出全力建设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包括促进“一江两岸三片区”良性互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支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琶洲核心片区(含广州大学城)依托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省实验室(广州)、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和科技创新头部企业,加快技术研发和产业导入,推动信息服务、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跨越式发展,建成世界一流的数字经济集聚区等等。
而发展高科技产业,离不开人才。广州提出,实施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培育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支持设立博士后创新岗位。
此外,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推行新型学徒制,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复合型人才队伍。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施产业人才发展支持工程,完善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政策。探索实施“机构化成建制”引才项目,注重依托重大科技任务和重大创新基地培养发现人才等等。
人口也是一地经济发展的基础。广州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包括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探索超大城市新型户籍管理服务机制,优化人口结构,提升人口素质,推动人口分布与产业布局相适应。实施差别化弹性入户政策,引导人口向新区郊区集聚。坚持存量优先原则,完善积分制入户政策,让城市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来穗人员等等。
“广州的人口结构相对较为年轻,活力也比较好。”一位人口专家表示,年轻的人口结构意味着这一地拥有更好的消费市场,经济发展可持续性更好。
(作者:陈洁)
责任编辑:张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