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投资协定被冻结背后:协定谈判历时7年 为何有里程碑意义?
原标题:中欧投资协定被冻结背后:协定谈判历时7年,为何有里程碑意义?
当地时间5月20日,欧洲议会全会通过决议称,在中方解除对欧洲议会议员等实施的反制裁前,将“冻结”关于批准中欧投资协定的有关讨论。
5月21日,中国驻欧盟使团发言人称,中方实施反制措施,是对欧盟搞单边制裁对抗做出的正当回应。中方始终抱有诚意促进双方合作,希望欧方与我们相向而行。
对此,我国外交部5月19日表态,中欧投资协定是一份平衡、互利共赢的协定,不是一方给予另一方的“恩赐”,是互利互惠的。尽早批准符合中欧双方利益,双方均应为此作出积极努力。
外交部称,中方有发展中欧关系的诚意,也会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制裁对抗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对话合作才是正道。希望欧方能够从中深刻反思,立即停止干涉中国内政,通过对话沟通增进双方了解和理解,妥善管控分歧,推动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根据公开资料梳理看到,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简称CAI)于去年12月底完成谈判,其间历时七年,共计谈判35轮。
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是什么?
涵盖市场准入承诺等四方面内容,“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自2013年启动,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此前中国与欧盟成员国之间已有25项双边投资协定,2009年《里斯本条约》生效后,外商直接投资被纳入欧盟共同贸易范畴,由于欧盟法令高于国家法令,因此已签订的双边投资协定的法律效力受到影响,欧盟与中国之间需要订立统一的双边投资协定。
CAI谈判完成后,被评价为“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赢”的全面协定。从协定内容来看,谈判成果涵盖市场准入承诺、公平竞争规则、可持续发展和争端解决四方面的内容。
据中国商务部条法司司长李詠箑介绍,市场准入方面,协定采取的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中方首次在包括服务业和非服务业在内的所有行业以负面清单形式作出承诺,实现与外商投资法确立的外资负面清单管理体制全面对接。欧方也在协定中对我国承诺其较高的市场准入水平。
同时,针对本身不歧视外资、但对企业设立运营造成重大影响的市场准入限制,中欧双方承诺在大多数经济领域不对企业数量、产量、营业额、董事高管、当地研发、出口实绩、总部设置等实施限制,并允许与投资有关的外汇转移及人员入境和停居留。
公平竞争规则方面,中欧双方立足于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就国有企业、补贴透明度、技术转让、标准制定、行政执法、金融监管等与企业运营密切相关的议题达成共识。
此外,中方在中欧谈判中纳入了金融等领域的自主开放举措,还按照自身需要,有序扩大部分服务业和制造业对外开放。
欧盟委员会在CAI谈判完成后表示,中欧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联系非常重要。欧盟和中国互为战略市场,日均交易额超过15亿欧元。中国拥有14亿消费者的庞大且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为欧洲公司提供了重要的商业机会。当欧洲企业有机会在这些市场上竞争和发展时,它们可以为欧洲经济带来直接的好处,比如提高生产率、扩大经营规模、扩大出口、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全球竞争力。
此外,在谈判达成的公告中,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说:“今天的协议是我们与中国的关系以及我们基于价值的贸易议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将为欧洲投资者提供前所未有的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促进企业发展和创造就业。”
双方投资情况如何?
规模尚小,中国在全球投资版图中地位上升
CAI主要着眼于投资,从双边投资来看,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截至2019年底,欧盟28国(含英国)累计对中国直接投资1379亿美元;如果不将英国统计在内,截至2019年底,欧盟对华累计投资1125.7亿美元。其中,2019年当年内欧盟对华投资出现下滑,欧盟对华投资73.1亿美元,同比下降29.8%。
截至2019年底,中国累计对欧盟直接投资1021亿美元,仍在保持增长。一批有实力的中资企业积极在欧盟主要成员国投资,重大项目不断落地,如中国化工收购意大利轮胎制造商倍耐力,美的集团收购德国库卡集团股权,中远海运集团收购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多数股权等。
中国企业对欧盟投资较多的成员国主要有荷兰、卢森堡、德国、瑞典、法国、意大利等。中国企业在欧盟的投资主要分布在制造业、金融业、采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等。中国共在欧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3200多家,覆盖欧盟全部28个成员国,雇用外方员工近26万人。
不过,相较于中欧的经济体量,双方投资规模仍较小。
在全球投资版图中,中国的地位不断上升,对于外资的吸引力也在提升。今年1月24日,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2020-2021年全球投资趋势与展望》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大幅下降,同比降幅达42%,预计2021年将进一步疲软。相比之下,中国则逆势而上, 2020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接收国。
2020年中国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同比增长4%,达到1630亿美元。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恢复正增长,增幅达2.3%,以及中国政府实施的投资便利化措施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投资企稳发挥了积极作用。
贸发会议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表示,2020年,中国吸收外资的全球占比大幅提升,高达19%。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滑主要集中在发达经济体,其中,欧盟外国直接投资下降三分之二,从2019年的3730亿美元降至1100亿美元。在27个欧盟成员国中,有17个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出现下降,包括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和法国。
中国对欧洲市场来说意义几何?
取代美国,中国跻身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对于欧洲来说,中国可谓重要市场。
根据欧盟统计局今年2月发布的外贸数据,2020年,欧盟27国与中国货物贸易在疫情中逆势双向增长,中国首次取代美国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
2020年,欧盟从中国进口商品3835亿欧元,比上年增长5.6%;向中国出口商品2025亿欧元,增长2.2%。相比之下,欧美贸易则双向下降。去年欧盟从美国进口商品2020亿欧元,比上年下降13.2%,对美国出口商品3530亿欧元,下降8.2%。
去年,欧盟出口额为19316亿欧元,向中国出口商品在出口额中占比10.48%;进口额为17143亿欧元,从中国进口商品在进口额中占比22.37%。贝壳财经记者梳理看到,去年欧盟出口额和进口额均较上年有较大幅度下跌,欧盟前十大货物贸易伙伴中,中国是唯一实现贸易双向增长的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欧盟在中国外贸中的地位则正在下降。2020年,东盟取代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0年,我国对东盟10国进出口值为4.74万亿元人民币,增长7%;我国对欧盟进出口为4.5亿元人民币,增长5.3%。
今年以来,东盟继续保持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一季度我国对东盟进出口1.24万亿元人民币,对欧盟进出口1.19万亿元人民币,分别增长26.1%、36.4%。
我国正在促进外贸多样化,加强与亚太地区经济体的关系。去年11月,我国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RCEP由东盟十国发起,并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除印度外,15个成员国正式签署RCEP协定,成为全球体量最大的自贸区,涵盖了全球约30%的人口、30%的经济总量和30%的对外贸易。
2020年,我国对其他14个RCEP成员国进出口总值10.2万亿元人民币,增长了3.5%,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31.7%。我国对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仍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我国对其余14个RCEP成员国合计进出口2.67万亿元,同比增长22.9%,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1.5%。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曾表示,RCEP的签署将加速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各成员国在亚太地区将深度融合,区域贸易规模将有望进一步扩大,需求将进一步释放。
欧洲经济形势如何?
长期低迷,疫情中大幅衰退
欧洲长期以来面临经济增长乏力困境。在疫情发生之前,欧洲经济已经陷入低迷。2019年,受英国脱欧乱局、中美及欧美贸易争端、全球经济整体疲软等因素制约影响,欧洲经济增长下滑程度超过其他经济体。
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欧盟27国(不含英国)GDP增长1.5%,欧元区19国增长1.2%,远低于2018年的2.1%和1.9%的增速。
2020年,在疫情冲击下,欧盟经济陷入负增长,欧盟27国GDP下降6.4%(初步数据,下同),欧元区19国GDP下降6.8%。欧洲主要经济体中,英国、德国和法国2020年GDP分别萎缩9.9%、4.9%和8.3%。其中,英国GDP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年度跌幅。
今年一季度,欧盟经济继续衰退,据欧盟统计局初步数据,欧盟27国、欧元区19国今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分别下降1.7%、1.8%。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荷兰经济都出现萎缩。
与之相较,中国引领了全球经济复苏。2020年,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数据,按可比价格计算,中国GDP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3%。2021年,中国经济复苏势头进一步巩固。初步核算,一季度中国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3%。
根据今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IMF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达到6%,其中中国经济增长为8.4%,中国将继续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
IMF预测2021年欧元区经济增长4.4%。IMF指出,欧洲经济有望在2022年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不过,这一预测能否实现取决于该地区的疫苗接种情况。“假设疫苗在2021年夏季和整个2022年被广泛接种,2022年GDP增长预计为3.9%,欧洲GDP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然而,欧洲疫情接种进程缓慢。在各国努力推广疫苗的当下,欧洲各国却因为疫苗供应不足、对疫苗的不信任以及国内过于严苛的监管而无法迅速有效地推进疫苗分配。
与此同时,为缓解欧元区国家债务,欧央行长期维持负利率,这也导致了银行信贷的长期抑制和市场投资的萎缩,制约了经济修复的进程。去年以来,欧盟为应对疫情冲击出台了一系列财政刺激政策,同样加剧了债务负担以及金融系统的风险。
欧洲央行今年5月19日发布半年度金融稳定评估报告指出,高债务水平和房地产泡沫是欧元区最大的经济脆弱点,拖累欧元区从疫情所引发衰退中复苏。欧央行表示,随着欧元区背负沉重债务走出疫情,以及在债券收益率上升之际市场“异常繁荣”,欧元区面临的金融稳定风险上升。
责任编辑:李昂
上海与阿里巴巴、蚂蚁集团签约 加大对云计算等新技术研发
上海市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集团今天在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次签约后,上海市和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集团将围绕在线新经济、数字新基建、金融科技、跨境业务、数字生活、云上会展等方面开展合作,加快“三总部三中心”建设,加大对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研发。责任编辑:薛永玮0001包钢一职工因压力大跳入高炉钢水中?当地应急管理局:正在调查
包钢一职工疑因压力太大跳入火炉曾在火炉边徘徊许久3月29日,一条有关“包钢集团男职工疑因压力大跳入高炉钢水中自杀”的视频在网上传播,这条15秒的监控视频记录了一名工人在高炉边,徘徊许久后纵身跃下的过程,画面令人痛心。0001消息称台积电3nm制程进度顺利 如期Q3风险试产
消息称台积电3nm制程进度顺利如期Q3风险试产财联社5月25日讯,供应链透露,台积电南科3nm新厂进度未受到影响,预计6月底开厂进机,第三季进入风险性试产。据了解,台积电3nm在风险性试产阶段(2021年下半)月产能约1-2万片,目标明年中拉升到约5-6万片/月,其中大客户苹果2022年初开始试量产,并将包下首波大部分产能。责任编辑:张玫0000苹果在英国面临集体诉讼:对2000万用户收费过高 赔偿或超21亿美元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11日早间消息,苹果本周在英国伦敦遭到集体诉讼,指控其向近2000万英国用户收取过高的AppStore购买费用。对苹果来说,这是在全球范围内又一起令人头疼的法律纠纷。原告方在周二的新闻稿中表示,苹果收取30%的标准费用是“过高”、“非法”的。本周一在伦敦反垄断上诉法庭发起的这起诉讼要求苹果就多年来向英国iPhone和iPad用户收取的过高费用做出赔偿。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