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周刊:巴以“冲击波”的背后是什么?
原标题:世界周刊丨巴以“冲击波”的背后是什么?
本周,中东局势持续动荡。《纽约时报》称,此次的巴以冲突已经成为2005年“巴勒斯坦大起义”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间爆发的最严重的一场冲突。
尽管巴以双方实现了停火,但这场冲突的各种冲击波仍在延续。
{image=1}
当地时间20日晚,在11天的武力冲突后,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先后就停火协议达成一致,双方于当地时间21日凌晨两点正式停火。
{image=2}
以色列总理 内塔尼亚胡:我们对哈马斯实现了最大程度的打击,同时实现了以色列伤亡的最小化。
21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以色列国防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中取得了“巨大成功”,而几乎与此同时,哈马斯方面也在庆祝胜利。
{image=3}
哈马斯高级指挥官 哈亚:内塔尼亚胡这个犹太复国主义者,他和他的军队吹嘘可以捣毁我们的地下通道,击垮我们的抵抗。今天我可以告诉他,我们的战士正在地道中安然无恙。
{image=4}
但在21日中午,以色列警方冲入位于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庭院内,向前去参加周五礼拜的民众投掷瓦斯弹和震荡弹,这也加剧了人们对巴以冲突再起的担忧。
而新一轮巴以冲突的导火索,就是位于圣殿山上的阿克萨清真寺。
5月7日和10日,正值斋月尾声,恰在此时,以色列出动警察,进入阿克萨清真寺,试图驱赶祷告人群,双方爆发激烈冲突。以色列军警使用橡皮子弹、催泪瓦斯袭击巴勒斯坦人的视频疯传网络。
{image=5}
英国查塔姆智库高级研究员 梅克伯格:这次袭击对于世界上的很多(穆斯林)人来说,在情感上产生的影响非常巨大。
{image=6}
10日下午,管辖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高级领袖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以色列警察于当天傍晚6点前撤离阿克萨清真寺,以及位于东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聚居地。
{image=7}
当天晚间,哈马斯发射火箭弹。据《耶路撒冷邮报》报道,在本次冲突中,哈马斯向特拉维夫方向发射了超过4000枚火箭弹,约90%被铁穹系统拦截。以色列则对加沙地带实施空袭。
{image=8}
联合国中东问题特使 文内斯兰:(联合国)不断收到伤亡报告,妇女、儿童、婴儿被(以色列)导弹炸死。
{image=9}
据联合国的数据统计,近7万名巴勒斯坦人在11天的冲突中流离失所,加沙城的约450幢建筑被以军炸毁,其中包括15所医院和48所学校。超过23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1700多人受伤,在死者中包括65名儿童。相比之下,以色列的死亡人数仅为12人。
15日晚,37岁的巴勒斯坦男子哈迪迪抱着儿子奥马尔失声痛哭的画面成为这次巴以冲突的标志性场面。
{image=10}
当天早些时候,以色列的导弹轰炸了加沙城中的一处难民营(Shati refugee camp),当时正在难民营中的哈迪迪的妻子和4个孩子全部被炸死,其中最大的孩子仅13岁。
{image=11}
哈迪迪:我只有你一个人了,全世界我就只剩下你了。
当救援人员在废墟中发现5个月大的奥马尔时,奥马尔被母亲抱在怀中,被救出时,奥马尔多处骨折,奄奄一息。
{image=12}
哈迪迪:以色列战机向平民发起袭击时,没有给出任何警告,连个喊话都没有。对无辜的孩子毫无怜悯之心,对女人和孩子残忍屠杀,他们还以为在自己的家里是安全的。他们当时就坐在这,聊着天,玩着玩具,他们被挖出来后送到医院。紧接着就被埋了,连尸体都是残缺的。
以色列陆军发言人康里克斯当天表示,以军在辨识打击目标方面出现了极大的困难。
{image=13}
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在被摧毁的400多幢建筑中,甚至还包括美国联合通讯社、半岛电视台等媒体所在传媒大楼。
15日,以色列空军向贾拉塔传媒大楼发射导弹,12层高的建筑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灰飞烟灭。
{image=14}
美联社首席执行官 普鲁伊特:我们对此表示震惊和恐惧,以色列居然对美联社所处的建筑进行打击。他们早知道美联社就在那里,但还是将其作为了打击目标。
尽管在行动前以国防军向美方提供了情报,未造成媒体人员的伤亡,但美联社等媒体的设备仍然遭到了破坏。
空袭后的加沙城中心几乎化为一片废墟。
{image=15}
法国总统马克龙:我认为应尽早实现停火,国际相关各方尽快展开对话。
1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发表讲话,称冲突地区记者的安全与自由是各方应确保的责任。马克龙表示,将与埃及、约旦等多国领导人共同商讨结束巴以冲突的方案。
{image=16}
土耳其总统 埃尔多安:拜登先生,美国人以种族灭绝为幌子(偏袒以色列)。现在不幸的是,你用沾满血迹的双手书写历史。
在一些中东问题专家看来,如今的巴以冲突已经陷入一种固定的模式:以色列以绝对的军事优势控制局势,直到国际社会对平民伤亡以及人道主义局势恶化进行强烈的抗议,局面才会得到降温。在半岛电视台看来,面对国际压力,以军之所以拒绝停火,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便是其最重要的盟友—美国的微妙态度。
{image=17}
美国总统 拜登:我的期待和希望是事件早日平息,当数千发火箭弹飞来时,以色列有权保卫自己。
而在半岛电视台看来,在以军已占尽优势的情况下,美国迟迟未喊停目的只是在为以色列“拖延时间”。
这与历次中东战争中,美国坐山观虎斗的表现如出一辙。
在以色列对哈马斯所处的加沙地带进行为期一周多持续、密集的军事打击后,拜登才通过白宫放话,呼吁停火。
{image=18}
白宫新闻副发言人 皮埃尔:他们(拜登和内塔尼亚胡)早晨通过话了,两位领导人详尽探讨了加沙局势。
5月21日,巴以停火后的第一天,内塔尼亚胡当务之急便是对拜登的支持表示感谢。
{image=19}
以色列总理 内塔尼亚胡:首先,我想感谢的我朋友,美国总统乔·拜登。我们在过去的几天里进行了六次通话,我们的对话热情且友好。他多次清楚强调了,美国会毫无保留地支持以色列,行使保卫自己的权力。
{image=20}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就在本月5日,巴以冲突爆发前5天,拜登政府批准了一份价值7.35亿美元的对以军售案,其中包括“联合直接攻击导弹”和“GBU-39小直径导弹”等精确制导武器。而这些武器正是本轮冲突中,以色列向加沙地带发起打击时所使用的武器。
{image=21}
在《华尔街日报》看来,拜登政府基本延续了特朗普政府维护以色列的立场。
{image=22}
如果说,拜登在对待巴以问题上略有不同,那便是在今年4月,拜登政府恢复了此前被特朗普政府切断的、对联合国巴勒斯坦难民机构的1.5亿美元经济援助。
{image=23}
加沙地带是一块面积总共只有365平方公里但土地,居住着约200万巴勒斯坦人,虽然加沙地带的控制权由哈马斯掌握,但由于以色列在外围的海陆空封锁,数十年来,该地区的巴勒斯坦人无法自由迁入或迁出该地区。加沙地带每天仅有4—8个小时的电力供应,90%的水源无法达到人类饮用标准,当地超过一半的人口没有工作。
据《耶路撒冷邮报》报道,铺天盖地的火箭弹攻势已经成为哈马斯对以色列实施打击的新战略。
从2011年至今年初,近十年间,以色列的铁穹反导系统总共拦截了来自哈马斯的2500多枚火箭弹。
{image=24}
国际安全与策略专家 威廉姆斯:我认为这是他们提升了作战的协调能力,能够进行高强度的作战,你可以把这些视为(可能)受到(伊朗)圣城旅的指导他们在帮助哈马斯的军队。
尤其从射程上来看,哈马斯的火箭弹已经达到了中程,早前只能从加沙地带打击至阿什克隆周边,而现在这些火箭弹已经可以达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区域。
美联社注意到,此轮巴以冲突,正好发生在以色列和美国的老对手伊朗即将进行总统选举的关键时刻。
5月15日,前伊朗议长拉里贾尼正式参加总统竞选,而拉里贾尼被看作是主张与西方谈判的“温和派”人士,继承了现任总统鲁哈尼的衣钵。
2015年,当时奉行“巧实力”外交的美国与伊朗达成协议。如今,“巧外交”这个词也被提出来。
{image=25}
总统候选人 拉里贾尼:我们需要与西方建立巧妙的关系,与东方建立牢固而建设性的关系,与邻国建立兄弟关系。我们需要保持外交冷静,以巩固国内的经济发展,这是外交的艺术。
而这对以色列来说,也许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image=26}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我们遭到多方面的侵略,这背后的始作俑者就是伊朗。
在内塔尼亚胡看来,伊朗正是哈马斯背后的主要支持者。
{image=27}
伊朗革命卫队总司令 萨拉米:一个新的巴勒斯坦国家已经出现了,一个不用弹弓和石子战斗,而是用导弹战斗的巴勒斯坦。一个强大的巴勒斯坦,可以(瞄准以色列)工业设施和所有(以色列)空军基地。昨晚,犹太复国主义政权的六个重要的战略空军基地,遭遇了一场由一个新的巴勒斯坦国家发动的袭击。
19日,当内塔尼亚胡接到拜登呼吁以色列尽快停火的电话时,依然没有停手。
{image=28}
以色列总理 内塔尼亚胡:“我决意继续展开军事行动直到达成我们的目标:那就是为以色列人民带来和平与安全。”
中东安全问题专家表示,停火协议只是第一步,而如何通过谈判实现国际社会期待的“两国方案”才是更加棘手的难题。
{image=29}
中东问题专家 哈瓦里:冲突不一定是在于犹太人和阿拉伯人,而是在于那些外在的调停者,这些人从根本上就不认为巴以可以和平共处。
而以色列最重要的盟友美国所扮演的角色,对危机的化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1年5月18日,美国总统拜登小跑着来到密歇根州福特工厂的展示台前。
{image=30}
拜登:我的名字叫乔·拜登,我(曾经在家族生意中)是一名汽车推销员。
拜登在讲话中表达了美国要重拾“全球领导地位”决心。
{image=31}
拜登:你们知道我们过去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多。而中国排名第八,不好意思,是第九。现在我们排第八,中国排第一,不能让这种情况持续下去。
然而,在试驾新车环节中的一段“尬聊”却引起了美国媒体的吐槽。
{image=32}
在《华盛顿邮报》记者罗森塔尔看来,在巴以冲突的危急时刻,美国不积极作为,反而用“开玩笑”的方式攻击记者。这番操作也真是“太可笑了”。
{image=33}
这似乎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一言不合就指责记者是“假新闻”如出一辙。
而就在一天前,加沙的巴勒斯坦记者尤姆纳·赛义德在以色列的空袭中险些丧命。
{image=34}
巴勒斯坦记者 赛义德:20分钟前,我们开车到希法医院时,前面10米远的一辆车成为以军导弹瞄准的目标。那辆车被一枚导弹攻击时,距离我的汽车只有几米远。如果那辆车的司机开慢点,我们的车就成了目标了,现在我就死了。
{image=35}
此前,赛义德目睹了以军炸毁包括半岛电视台办公室在内的新闻大楼的情景。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注意到,与以往不同,美国在此次巴以冲突中采取了“安静外交”的态度。
{image=36}
美国国务卿 布林肯:我们不是站在外交的对立面,相反地美国一直在进行密集的外交活动。
在巴以冲突的11天内,拜登政府只发表了一次长度只有3分钟的讲话。
{image=37}
拜登:我的政府将继续进行安静而持续的外交努力。
而在以色列炮击加沙地带期间,美国一周内三次阻挠安理会发表公开声明。而安理会15个成员国中,有14国同意声明。
{image=38}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 赵立坚:美方非但不积极作为组织巴以冲突,甚至还准备火上浇油。美方在安理会已经陷入空前孤立,完全站在了人类良知道义的对立面。
与美国这次试图把冲击波影响范围压倒最小相比,事实上,和中东有重大渊源的美国在历史上一直作为“调停者”出现,并使“冲击波”无限扩大。
{image=39}
1993年9月13日,在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主持下,巴以在华盛顿签署《奥斯陆协议》,一度被看做是“和平的曙光”。
协议的核心就是“以土地换和平”原则。
然而,《奥斯陆协议》只规定了原则,却没有触及最核心的耶路撒冷归属以及巴勒斯坦难民返回家园等问题。
2000年7月11日,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力促三方首脑在戴维营举行会谈。
{image=40}
克林顿:(巴以)两位领导人面临着深刻而痛苦的问题,如果没有原则性的妥协,就不可能成功。一如既往的是一条双向道,两位领导人都感受到了历史的分量。
当时谁都不愿意成为那个最先迈进谈判室门槛的人,克林顿只好把他们拉进去。
在会谈中,以色列节外生枝,宣称对圣殿山拥有最高主权,巴勒斯坦拥有功能性主权,美国则提议巴勒斯坦拥有圣殿山的地表主权,以色列拥有地下主权。
{image=41}
这两个方案都违背了1947年联合国181号决议中巴以分治的“两国方案”。
结果到会谈的第十四天,阿拉法特强调,巴勒斯坦必须拥有圣殿山的绝对主权,并退出谈判。
当年7月26日,当阿拉法特返回加沙时,受到巴勒斯坦人英雄凯旋般的欢迎。
{image=42}
阿拉法特事后表示,以色列硬拿圣殿山的归属施压,把政治问题上升到了宗教问题,导致谈判破裂。
仅仅2个月后,时任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强闯圣殿山,更引发了巴勒斯坦人的“大起义”。
{image=43}
阿拉法特:我很抱歉这么说,但你想让我把我的人民当作动物来对待吗。我不允许你用这样的语气和我说话,我不能。你必须记住,巴勒斯坦人为什么要采取行动。沙龙强行闯入了我们非常重要的宗教圣地,在此之前我正在尝试亲自到巴拉克的家里。我们在一起,我请求他请不要让沙龙去圣殿山。
中东从此进入周而复始的动荡中。
美国先后发动伊拉克战争和叙利亚战争,试图用“武力换和平”取代“土地换和平”,结果深陷泥潭,反而培育了极端组织,引发难民潮。
{image=44}
奥巴马政府试图用“西式民主换和平”,激起“阿拉伯之春”,但民主选举上台的多是反美政权。哈马斯与以色列的“斗法”,也是在要求承认巴勒斯坦人基本权利的背景下发生的。
如今,“一手拿枪一手拿橄榄枝”的阿拉法特和“哈马斯之父”亚辛以及以色列强硬派领导人沙龙都已去世,当年继承了沙龙的衣钵的内塔尼亚胡也已经72岁了。
1976年,内塔尼亚胡的哥哥乔纳森在解救被巴勒斯坦“人阵”绑架的人质时阵亡。
在内塔尼亚胡心中,保证以色列的绝对安全是第一位的。
{image=45}
然而,与20年前比,国际形势已经发生变化,暴力和恐怖主义受到谴责,巴勒斯坦人的呼声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听到。
这场冲击波也蔓延到网络上。
{image=46}
5月12日,DC宇宙中《神奇女侠》的扮演者以色列演员盖尔·加朵发推特说:“我的心碎了,以色列正陷入战争……以色列值得活在一个自由及安全的国家,我们的邻居们也一样。”
出乎意料的是,这则推特很快“翻了车”。
{image=47}
有网友评论说,加朵用“我们的邻居”代替巴勒斯坦,是拒绝承认巴勒斯坦人的存在。
在DC宇宙中,蝙蝠侠是为了惩罚罪恶,神奇女侠是为了保护无辜者。
此前的2017年,黎巴嫩曾禁止《神奇女侠》在本国上映,理由是加朵在以色列军队服役期间,发生过2006年7月第二次入侵黎巴嫩的战争,并获得了中士军衔。
而据国际机构统计,在黎巴嫩战争中,大约30%被炸死的平民是15岁以下的儿童。
受此影响,“漫威宇宙”中《惊奇队长》扮演者布丽·拉尔森也已将加朵拉黑。
在好莱坞,“DC宇宙”的英雄包括蝙蝠侠、超人等,而竞争对手“漫威宇宙”英雄包括钢铁侠、美国队长、蜘蛛侠等。
但令人尴尬的是,美国英雄主导的虚拟世界中的“神仙打架”,解决不了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image=48}
此前的3月2日,加朵官宣自己正准备生第三胎。而在以色列国内,犹太裔和阿拉伯裔育龄妇女正展开一场“生娃竞赛”。据统计,目前以色列总人口为932.7万人,其中阿拉伯裔占总人口的20%以上。尽管犹太裔的生育率已经和阿拉伯裔生育率基本持平,甚至略微超过,但其中最主要的贡献者是以色列最极端保守的群体。而全球的犹太裔又以长袖善舞和热衷投票而闻名,这无疑又会对以色列和美国的政治格局以及内外政策产生微妙的影响。
{image=49}
此前美国特朗普政府提出的“世纪协议”,本质上就是“用援助换和平”,试图用金钱作为筹码,让巴勒斯坦人接受以色列占领的所谓“既成事实”,但遭到坚决反对和谴责。
目前,以色列仍然没有遵循安理会决议,撤出1967年“六五”战争中侵占的约旦河西岸等领土,大批巴勒斯坦难民仍然无法返回家园。
5月17日,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发言人哈桑表示,以色列空袭已使超过3.8万名加沙居民向联合国开办的58所学校申请庇护。
{image=50}
巴解组织发布的照片显示,加沙地带利麦勒地区的唯一一家能进行新冠检测的诊所遭到破坏。
当年轻人为西方媒体中的种族平等、和平正义摇旗呐喊时,又有多少人能真正体会到难民营的苦难和绝望呢?
如果说去年的新冠疫情使全世界面临停滞,而一直有“火药桶”之称的巴以局势再起波澜,似乎是另一种形式的“重启”。
联合国中东问题特使文内斯兰对此曾警告称:“一场全面战争正在一触即发”,也并不见得是危言耸听。
尽管叙利亚、阿富汗等主要热点地区的战争都已停止,但在新一轮冲击波下,实现和平仍然需要全人类共同的努力。
责任编辑:张申
被马克龙喊话辞职后 白俄总统怒怼:2年前你就该下台
{image=1}海外网9月28日电当地时间2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接受法媒采访时,质疑卢卡申科当选白俄罗斯总统的合法性,呼吁卢卡申科辞职,还对白俄罗斯的示威者大加赞扬。对此,卢卡申科回应称,按马克龙的逻辑,2年前法国“黄背心”运动刚开始时,他就该下台了。{image=2}0000辱骂、殴打、枪杀……这回美国亚裔怒了!
当地时间3月16日,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地区发生3起枪击案,导致至少8人死亡。其中两起枪击案中的4名死者全部为亚裔女性。这是美国近来发生的又一起涉及亚裔的暴力事件。韩裔律师在街头受到无端辱骂,菲律宾裔人士在地铁站遭人砍伤而在场者无动于衷;华裔老人被暴力推倒致死……疫情笼罩下的美国,和病例及死亡数字同步激增的,是反亚裔的社会情绪和针对亚裔的仇恨暴力犯罪。0000终于想起"白"宫了?美国抗议者试图设立"黑宫自治区"
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报道,受西雅图抗议者的启发,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抗议者当地时间6月22日晚试图在白宫附近的街区设立一个“黑宫自治区”。{image=1}{image=2}22日晚间,华盛顿特区的一些抗议者在距离白宫不到3公里的街道上,用护栏、铁网、木板等搭建起临时路障,并用黑色喷漆在硬纸板上写下“黑宫自治区”(BlackHouseAutonomousZone)几个大字。0000外媒:鲁哈尼称伊朗愿继续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
据德新社德黑兰消息,伊朗总统哈桑·鲁哈尼当地时间17日说,伊朗希望继续与联合国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据报道,鲁哈尼说:“我们仍将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成员。我们将继续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将在这一框架内继续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鲁哈尼还说,他将向计划访问德黑兰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拉斐尔·格罗西传递这一信息。0000日本政府决定向缅甸难民提供紧急资金
据共同社3月10日报道,日本政府9日决定,为支援在缅甸遭受迫害的少数民族罗兴亚难民,将通过国际机构实施20.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的紧急无偿资金合作。鉴于缅甸日前严峻局势,日方正在探讨暂停新的政府开发援助(ODA),但将继续实施人道主义支援。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