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难挡天灾与人祸
{image=1}
高管离职、股价暴跌的戏码,在呷哺呷哺身上,连续上演了两次。
4月16日,副品牌湊湊CEO张振纬离职,下一个交易日公司市值蒸发21亿港元;5月21日,公司CEO赵怡被解任,当日公司股价下跌14.97%,市值缩水19亿港元。
两大核心高管离职背后,是公司深陷难解的开店恶性循环:门店越来越多,截止去年年底已超1200家;但经营效率跟不上,翻台率等关键指标连年下滑,公司盈利能力持续下降,2019年业绩便下降了接近四成;想要增长,便只有继续开店。
2020年疫情让餐饮行业首当其冲,更是“天灾”加剧了“人祸”,公司靠着削减员工薪资等方式节流,净利润也只有183.7万元。
高管空心化之后,创始人贺光启独揽大权亲自上任,能否扭转长期颓势?
{image=2}
管理层空心化
逆境之中的呷哺呷哺(00520.HK),再迎人事大调整。
5月21日,公司对外公告称,由于若干子品牌的表现未达预期,故解任赵怡作为公司行政总裁的职务。
赵怡2019年8月底上任,在这个关键岗位上干了不到两年。
当时的公司公告称,赵怡曾任职于百事、联合利华、索尼爱立信以及麦当劳,在跨国企业拥有超过20年的会计、企业融资以及业务管理经验。进入公司前,她的职务是麦当劳中国北区的财务总监。
2012年11月,赵怡进入呷哺呷哺,出任首席财务官,经历了公司港股上市的关键节点,也算是元老之一。
7年后,她被委以重任,以行政总裁的身份领导子品牌in xiabuxiabu。该品牌主打年轻新生代消费人群,定位介于主品牌呷哺呷哺和副品牌湊湊之间。
In xiabuxiabu试图以小火锅+茶饮+小食+关东煮+串串的餐饮形式,覆盖从早午餐、下午茶、晚餐到深夜食堂的全时段消费场景。
不过,2019年底在北京、上海零星开出门店后,该品牌后续拓展乏力——在公司2020年报中,甚至都完全没有提到in xiabuxiabu。
值得一提的是,赵怡除了担任公司行政总裁外,还是公司两个执行董事之一。
解任赵怡后,公司创始人、实际控制人、另一个执行董事贺光启,接任行政总裁职务。
消息公布后,贺光启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短期之内不会有人接手CEO职务。
{image=3}
就在一个月之前的4月16日,呷哺呷哺对外发布通告称,副品牌湊湊CEO张振纬离职。
作为餐饮业金牌职业经理人,张振纬2014年加入呷哺呷哺,带领湊湊在已经成熟定型的餐饮集团中二次创业,随后成为公司业务增长的中流砥柱。
媒体报道称,张振纬离职后将创业,仍然围绕火锅品类,已经“获得国际顶级资本1.5亿元天使投资”。
两大高管退出,对公司的影响有多大?
4月19日周一,公司股价一度暴跌20%,盘中略有反弹,最终以下跌13.78%收盘,超过21亿港元市值灰飞烟灭;5月21日当天,公司股价再度因人事变动下跌14.97%,市值蒸发超过19亿港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日,上市近3年的海底捞推出一份价值近60亿元的股权激励,覆盖1500余名员工、顾问、董事及高管,人均400万元。
{image=4}
开店陷恶性循环
台湾富二代贺光启败光了家族的珠宝产业,1998年误打误撞在北京西单开出了第一家小火锅呷哺呷哺,前5年都是不温不火,直到2003年才慢慢被人接受。2014年,公司登陆港交所上市,成为“火锅第一股”。
上市之后的前两年,公司经历了一段平稳时间,营业收入持续增长,盈利能力稳步提升。2015年底,公司门店数量为552家。
2016年,呷哺呷哺结束“平稳期”,推出“千百十计划”:到2020年,开出1000家火锅店(其中子品牌湊湊100家),营业收入100亿元,净利润10亿元。
彼时,海底捞借着《海底捞你学不会》引领的风潮,在全国市场攻城略地,发展势头一点也不比这个“火锅第一股”弱。
不过,疯狂扩张之后,呷哺呷哺的经营效率没跟上,虽然门店数量和营业收入大幅增长,翻台率、单店收入这些运营指标却在不断下滑,陷入开店恶性循环。
2017年-2019年,公司门店总数分别为759家、934家、1124家,营业收入分别为36.64亿元、47.34亿元、60.3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20亿元、4.62亿元、2.88亿元。
本就疲态尽显的呷哺呷哺,在2020年迎来重击。疫情让各行各业广受影响,餐饮业首当其冲。全聚德首亏,海底捞业绩下降近九成,连近几年是势头很猛的九毛九,净利润也少了四分之一。
去年,呷哺呷哺营业收入54.55亿元,同比下降9.53%,净利润183.7万元,同比下降99.36%——之所以没亏损,还是因为削减了员工薪酬等开支。
2020年,呷哺呷哺旗下各品牌门店净增77家,达到1201家;其中,主品牌呷哺呷哺1061家,净增39家;副品牌湊湊净增38家至140家。
公司一个明显的开店趋势,就是渠道下沉。呷哺呷哺火锅店,三线及一下城市成为主要增长点,湊湊在二线城市的发展也快于一线城市。
虽然渠道下沉了,但公司各大板块的客单价仍然在上涨,这背后便是消费者广为吐槽的涨价。
多种因素合力,导致公司的翻台率继续下滑,2017年-2020年分别为3.3、2.8、2.6和2.3。
主业艰难之际,公司大范围推出奶茶、调味品等业务,试图另辟蹊径。
近年,公司实际控制人贺光启名下的奶茶品牌茶米茶,授权呷哺呷哺开展奶茶业务。按照授权费用测算,去年呷哺呷哺奶茶业务规模达到4亿元。
{image=5}
从2016年开始,公司试水在门店销售火锅底料等调味品,2020年该业务营业收入增长65%至1.48亿元。启信宝显示,主营调味品业务的呷哺呷哺(中国)食品控股,公司持股60%,贺光启持股40%。
不过,对于一家拥有1200多家门店的超级餐饮连锁而言,这些业务只能作为微弱的补充,公司业绩最终还是要看核心餐饮业务的发展。
{image=6}
股价连续暴跌
去年上半年,餐饮股一片哀鸿遍野。下半年,随着以防控得力为背景的行业复苏,海底捞、呷哺呷哺、九毛九等上市公司的股价企稳回升。
{image=7}
今年2月,呷哺呷哺股价达到27.15港元的历史最高峰,当时公司市值逼近300亿港元。
可以说,疫情帮公司遮掩了经营中的持续疲软。
但是,预期中的报复性消费并没有到来,餐饮巨头们反而进入到一个钝刀割肉的尴尬境地。
短中期来看,防控常态化以及经济处在调整期,影响了人们的餐饮消费。中长期来看,疫情可能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饮食和消费习惯——去年以来食品特别是冷冻食品板块爆发,正是基于此。
资本已经开始用脚投票。股价暴涨之后,迎来的就是一轮凶猛的股东减持。
1月20日,呷哺呷哺当时的CEO赵怡,率先减持143万股,套现2640万港元,拉开减持大幕。
之后,大摩清仓式减持,套现规模在20亿港元左右;基石投资者高瓴资本清仓,5772万股套现10多亿港元。其他机构投投资者如雪湖资本等,也加入了减持行列。
再加上最近两大高管离职引发的暴跌,呷哺呷哺股价已经从2月份最高点的27.15港元下跌至10港元。公司最新市值为108.54亿港元,3个月蒸发了超过六成。
雪球上,投资者们讨论的内容,已经从“呷哺呷哺能否成为一家市值千亿的公司”,变成了“呷哺呷哺仍然有100亿市值”。
所以说,接下来的股价压力,仍然非常大。
责任编辑:张海营
捷荣国际控股回购47.6万股 涉资50.35万元
捷荣国际控股(02119-HK)公布,于2020年10月29日回购47.6万股,每股回购价介乎1.04港元至1.06港元,涉资50.35万元。本年内至今为止(自普通决议案通过以来)累计购回证券数目为2789.6万股,占于普通决议案通过时已发行股份数目的3.729%。责任编辑:李双双0000神州租车:上汽香港拟收购不超过4.42亿股本公司股份
新浪财经讯7月2日消息,神州租车在港交所公告,本公司董事会接获本公司主要股东神州优车股份有限公司通知,神州优车有限公司、神州优车服务有限公司、优车科技有限公司及神州优车已与上海汽车香港投资有限公司于二零二零年七月二日签署收购要约,内容有关上汽香港拟向神州优车卖方以每股3.10港元的价格收购不超过4.42亿股本公司股份,总代价最多为13.72亿港元责任编辑:逯文云0000华泰证券:维持友邦保险买入评级 目标价120港元
华泰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维持友邦保险(01299)“买入”评级,目标价120港元,基于公司最新信息调整保费增速,将每股盈测从0.57/0.66/0.72美元调整至0.57/0.67/0.73美元,预计下半年NBV增8%/今年则增18.6%。0000港股异动 | 永达汽车(03669)续涨逾8% 四季度业绩超预期 获中信及瑞信唱好
永达汽车(03669)昨日公布年度业绩,期内收入696.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9.1%;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16.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10.3%。该股今日续涨逾8%,截至发稿,涨8.4%,报13.94港元,成交额8522.24万港元。0000澳优升逾8% 创上市新高
50天平均13.714RSI1465.445-----------------------------------现时,报16.88元,恒生指数报23744,创上市新高,升782点或3.41%;恒生国指报9852,升291点或3.05%;主板成交1212.02亿元。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