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灿烂:他在禾下乘凉处
原标题:星河灿烂:他在禾下乘凉处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5月小满,候农秋至,湖南长沙,骊歌送别。
这个日常里烟火翻腾的城市,在一夜之间变得沉静。从湘雅医院到杂交水稻中心,再到明阳山殡仪馆,已是鲜花成海,川流不息的悼念队伍里,肃穆悲伤的表情,让所有人都几乎化为同一个符号。
{image=1}
这一刻,仅仅是“袁隆平”这三个字,就足以唤起人们心中最深沉的感激和共情。他是解“稻语”为苍生的科学家,一生的追求化在每个人每天的一粥一饭中;他热忱地爱着这个世界,游泳排球小提琴,打牌输了钻桌子,看着自己的照片被做成了表情包,老人家哈哈大笑。
他普通如我们身边每一位宠溺后生的老人,但又真切拨动了时代的弦。他如同一条大河,身处其中的我们,乐于江流宛转,波光滟滟,和风容与。但当你退一步去认真审视他的成就时,方才惊觉,这条大河早已从时代中一路奔腾,两岸皆是稻花飘香,而那永不停歇的广阔和博大,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国士无双。
—— 如今,星河灿烂,风吹稻菽千重浪,他就在禾下乘凉处。
赤诚的“贪念”
原本,这是袁隆平院士继续忙碌的一年。
半年前,2020年11月2日,经过测产,在衡南县云集镇示范的第三代杂交晚稻亩产达到911.7公斤,加上此地测产的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619.06公斤,周年亩产稻谷突破1500公斤,达到1530.76公斤。
这是普通生态区双季稻的重大突破。在长沙视频连线测产现场的袁隆平,听到结果超出预期后,鼓着掌高兴道:“非常激动!非常满意!还要为国家粮食增产再作贡献!”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3000斤工程”设想,即2021年起在南方8省开展双季稻周年亩产3000斤目标攻关示范。此后,他如同往常一样,在十一二月,迁徙到海南继续为水稻育种工作操劳,直到次年春天。
“我对产量有贪念。”袁隆平将这比喻为如同一个富翁有了百万家财还想千万,他到了700公斤亩产,就想要800斤、900斤……直到那个为世人所知的“禾下乘凉梦”。
似乎,这也是所有的农学人都有的“贪念”,一个赤诚的“贪念”。
对他们而言,就是这看似普通的稻子,见证着中国几千年来的农业文明。从河姆渡的谷仓到良渚的水田,从国徽上镶边的剪影到广袤大地上郁郁葱葱的拔节生长,稻子是生活、是希望,是文明的基石,有了它才有繁花似锦,人间烟火。
在《袁隆平口述自传》中,他讲述了在大饥荒中途有饿殍的震撼,用不堪回首来形容饥饿难受的滋味。他见到人们饿极了什么都吃,草皮、树根,自己在梦里吃扣肉,为了填肚子,人们把饭蒸两次,有些还放苏打,让米饭像发馒头那样发很大,但吃了依旧很快就饿了。
“面对全国粮食大规模减产,几乎人人吃不饱的局面,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我非常自责。本来我就有改造农村的志向,这时就更下了决心,一定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选择让个人理想和时代需求相联,他一直跋涉在这条路上。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70年代发现野生稻不育株,并且利用中国的制度优势组织全国大协作,1973年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1976年就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
此后,他并没有停下脚步,领衔研发的“超级稻”接连突破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的大关。到2020年,“超级稻”的双季亩产已经达到了1500公斤以上。
如今,中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已达2.4亿亩,仅每年增产的粮食就可以养活8000万人。中国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1/5的人口,将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
“这与袁隆平院士的艰苦努力密不可分。” 5月24日,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赵立坚谈到,“他的逝世是中国和世界的巨大损失,他将永远为人们所缅怀和铭记。”
{image=2}
灿若群星
在中国,围绕一颗稻子,群星璀璨。
得知袁隆平院士去世后,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专家谢华安连夜赶往湖南长沙,同样是在中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他形容自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长起来的。”
1980年,谢华安所培育的“汕优63”,由于抗病性强、产量高、米质优,并且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迅速风靡,1986年首登全国杂交水稻播种面积排行榜首,1986年—2001年,“汕优63”一直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单年最大种植面积超过1亿亩。
在谢华安看来,如果没有袁隆平奠定的基础,也就不会有他团队的成功。他还记得,全国杂交水稻顾问组专家会议在福建召开,袁隆平见到谢华安时,第一句话就说:“老谢,你的‘汕优63’已经是全国种植面积最广的品种了,祝贺你!”
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的手中,这是几代人的努力。
在西南地区,周开达院士已去世8年。他所培育的杂交水稻并不是由袁隆平院士开创的“野败系”,而是另辟蹊径的冈型不育杂交水稻,这也就是目前西南地区种植的主要杂交水稻类型,他的坚持,证明了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绝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百花争艳。
视线向北,2005年去世的杨守仁教授,生前一直坚持培育适合北方粳稻区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中国超级稻之父,他研究的超级稻亩产在当时达到800公斤以上,老先生热爱自己的事业,到90岁高龄时,谈起水稻,仍精神振奋。
还有朱英国院士,种了50年水稻,一生心系国家粮食安全的“泥腿子院士”,直到去世前的最后一个晚上,病床上的他还在辅导学生。其培育的“红莲型”杂交水稻,不但使中国的杂交水稻育种从品种间杂交向亚种间杂交等领域拓展,从遗传多样性上讲,“红莲型”更起到了隔离带和防火墙的作用。
截至2020年,经农业农村部确认的超级稻品种共有133个。
对于袁隆平而言,他的跋涉还在继续,等到杂交水稻亩产量突破1000公斤后,他开始把重点转向海水稻,2019年的博鳌论坛上,他与总理李克强会面,想谈论的主要内容也是海水稻,这种水稻可以适应盐分较大的土壤,生长在盐碱地上,一旦海水稻能够推广,粮食产量又将大大增加。
2004年,袁隆平获得世界粮食奖,颁奖委员会如此说,“袁教授被公认为是第一个发现如何实现水稻杂种优势的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不可能开发杂交品种。袁的工作推翻了这一假设。”
—— 他的故事正在讲述。
{image=3}
稻菽千重浪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总有人,一生如此,老而弥坚。
想要做一粒种子的袁隆平离开了,但是他留下了很多种子,去继续完成“禾下乘凉梦。”
在他的母校西南大学,由他设立的袁隆平奖助学金已经评选到了第五年,旨在奖励农业学科相关联的品学兼优的学生,鼓励学生“为我国的农业事业做出贡献。”
在网络平台上,名为“我们接棒”的话题下,参与讨论的达到数十万人。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团队的成员,翻看着一张纸曾经的照片,想起的是老师生前“电脑里种不出杂交水稻,要到田里才能种出稻子”的口头禅,还有确定了目标后“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坚持,还有“禾下乘凉”、“超级水稻覆盖全球”的目标……
世上无处是孤岛。向全世界慷慨分享杂交水稻技术,也是中国所一直秉持的开发和负责任的态度。
1979年,中方首次对外提供了杂交水稻种子。40年后,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亚洲、非洲、美洲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
40年间,袁隆平院士和他的研究人员还先后赴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缅甸、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美国等国为水稻研究人员提供建议和咨询,并通过国际培训班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超过1.4万名杂交水稻专业技术人才,为解决世界饥饿和贫困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毫无疑问,中国水稻,引领世界。
2017年,国家科技奖3项授予“水稻科学家”,其中,袁隆平团队的探索使水稻种植在产量上大幅提高、地域上大为拓展;李家洋团队完成的应用于水稻高产优质分子育种,为突破水稻的产量瓶颈,提供新的思路和有价值的基因资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潘国君团队,历经20多年研究,创新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寒地早粳稻“龙粳”系列,解决寒地早粳稻品种难创高产和稳产问题。
专注、从容、坚定、热爱,这些美好词汇更加平凡的模样,就这样被一代代的农业人用人生书写呈现。朴实、乐观、坚定、勤劳,袁隆平的形象,也由他自己一点点构建起来。
面对这样的他,最好的告别,是不会遗忘。因为这些“记住”,能让日历上最平常的数字,变成岁月厚重的注脚。记住这位老人为国为民的立志、筚路蓝缕的坚持、永远热爱的天真;更让这样的铭记和怀念,成为每个人走向未来的光。
在众多的缅怀留言中,有人说道,“爷爷就该活成一个神仙,天天开着他的小小车,穿梭在田间,管他一百年还是两百年,带着他的小猫,守着他的田。”
—— 须知,禾下乘凉,禾已五尺。不久之后,必定参天。
责任编辑:张玉
北京:抓紧流调溯源,跑在病毒前头
0000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离鄂返京
按照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部署和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安排,由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工信部、民政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同志组成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5月4日进驻武汉,加强对湖北省和武汉市疫情防控后续工作的指导支持,推动复工复产及中央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的落实。0000北京:加强机场等重点部位及周边地区疫情防控
3月17日上午,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一〇五次会议暨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第五十六次会议召开,研究调度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强调,境外输入仍是当前最大风险。要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坚持人物同防,落实好入境防疫各项措施。加强机场等重点部位及周边地区疫情防控。继续抓好入境货物和市场防疫管理。责任编辑:朱学森SN2400000天津新增1例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
2020年11月21日0-24时,天津市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1例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治愈出院1人。截至11月21日24时,天津市累计报告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152例,出院病例143例,在院9例(普通型5例、轻型4例)。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