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收购方正背后:北大医疗负债百亿,万张床位或减半,发生了什么?
来源:八点健闻
作者:谭卓曌 季敏华
最高725亿,北大方正的收购案尘埃落定。
在鼎盛时期,这个中国最大的校办企业坐拥3606亿元资产、年营业额1333亿,旗下6家上市公司,尤其是北大医疗板块备受瞩目。
但却在2019年12月2日,方正无力兑付一笔20亿元本金的债券,引爆千亿债务的序幕。
2020年2月,方正集团破产重组进入司法程序后。想要夺得北大医疗这一块“肥肉”的各路买家纷纷入场。泰康人寿和中国平安无疑是最焦灼的竞争双方,也是最后一轮的较量者。最终,平安联合珠海华发、深特科技,以529亿-725亿元的价格,入主方正。
业界公认,在整个收购中,最有价值的资产无疑是北大医疗——它旗下的北大国际医院是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韩启德等人提议创立,依托北京大学的众多优质医疗资源,可谓是医疗领域的“天潢贵胄”。
平安在自己的收购公告中,医疗也是被排在第一位的。
“参与方正集团重整,是本公司进一步深化医疗健康产业战略布局、积极打造医疗健康生态圈的重要举措。”
但问题在于:
对于一个床位数5000多张,负债上百亿,持续亏损的医疗集团,是否能撑起平安关于中国版联合健康的期待?
对于平安这样一个几乎没有线下医院管理经验的公司而言,如何驾驭一个有着复杂产权关系和治理结构的医疗集团?
向来讲究投资回报率的平安,是否有耐心等待医疗这样一个长时间才会产生回报的行业?
5000多张床位,100多亿债务?
2020年2月,一家大型医院集团的管理人员收到了中国信达的一封沟通函,邀请尽调方正旗下北大医疗板块。国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中国信达,已经作为方正集团清算组核心团队介入方正集团并购重组。
据知情人透露,曾经从北大医疗出来的一批人,对于北大医疗几乎都是知根知底,“这里面讲不了多少故事。”
中国信达发出的邀请函之后,通用环球、华润等多家大型医疗集团都尽调过,却纷纷退出。
上述管理人员回忆,“当时交了一个亿的押金,把报表打开一看,债务有100多亿。”
如果医院的债务用来买设备、盖房子,是能形成资产。但北大医疗的债务大多没有形成资产,他只愿意花七八十个亿来买。
地产公司碧桂园联合大连一家企业、一家医疗集团,也做过尽调。“毕竟方正的概念很好,科技、金融、保险、医疗等。”相关人士提到,在尽调之前,大家都热情高涨。面对方正如此高额的债务危机,一旦涉及投资,还是较理性。
单就医疗板块而言,他们无一例外看到了入主的风险:
北大医疗集团拥有10余家医疗机构,5000-6000张床位——八点健闻独家获悉,拥有4000多张床位的四家枣矿集团的医院计划和北大医疗解约,所以原来的10000张床位很有可能只剩下5000-6000张。
这也意味着,北大医疗集团的床位数比巅峰时期几近减半。
不过另据消息人士,平安和枣矿集团仍在谈判中。
据一位业内人士估计,最值钱的北大国际医院由于先期投入较大,尚未实现盈利;北大鲁中医院一年有六七个亿的收入,盈利几千万;是整个北大医疗中比较好的医院标的;而剩下的国企医院,在他者看来,规模很小、基本处于亏损。
医院板块之外,还有北大医药,以及占地220余亩的北大医疗产业园——北大医药并没有什么核心业务,而北大医疗产业园,对于他而言,很难产生现金流。
{image=1}
△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内,北大医疗产业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根据财新报道,2020年北大方正集团医疗板块的营业收入虽有66.26亿元,但归属于母公司的的净利润是-13.78亿。
一位参与过尽调的人坦言,“5000张床位,100亿债务,太贵了,没法干。”
另外,对于一个床位数量庞大的大型医疗集团管理者而言,医院治理结构极为重要。而北大医疗对于旗下医院没有特别强的控制力。人事任免、财务权利,并没有完全掌控在北大医疗手里。这无疑增加了整合、协调难度。
据财新报道,通过资格审查并提交第一轮方案的战略投资者共有15家,其中6家意向投资者进入第二轮遴选。
2020年12月,最后一轮竞标中,只剩下平安、珠海华发联合体和泰康与武汉国资联合体。
一位央企高层告诉八点健闻,面对方正千亿的“坑”,很多央企的决策者是不敢去担风险,而对于最后的角逐者——泰康和平安这两家民营企业而言,他们和央企的评估风险不一样。
泰康第一轮报价直逼800亿,几乎是稳操胜券。不过在最后一轮,报价却出乎意料地低于平安。
为什么是平安和泰康?
一个负债百亿,年亏损10多亿的北大医疗,对于多数收购方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坑,但是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买下它,用“保险+医院”实现联合健康模式则是一个可能的机会。
在医疗健康和商业保险的赛道上,人人都想成为中国版的联合健康——一家实现了健康险加医疗服务的商业闭环、年收入超过2500亿美元的公司。
在一位行业人士看来,平安和泰康是最想做类似凯撒或联合健康这种模式的机构,也有最潜力做成的机构。
早在2016年,泰康人寿就布局医疗生态,斥资40亿元,在武汉建立了一所拥有1100张床位的综合医院。截止2019年,泰康旗下已经有14家三甲医院。
与泰康不同的是,平安虽然很早布局医疗板块,但几乎都是线上医疗,真正运营的线下医院却不多。
一位接近平安高层的人是提到,高层们如今面临着的痛苦在于,平安健康(原平安好医生)、平安医保科技等等,概念都特别好,但唯独缺了医院这一环。
从金融服务往医疗实业方向延展过程里,平安试图通过“平安健康(检测)中心”落地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打通大健康闭环。2018年,平安租赁董事长兼CEO方蔚豪表示,公司旗下平安健康(检测)中心利用科技创新,首创影像诊断、医学检验和精密检查“三位一体”业态。未来计划五年内投资300亿元,在全国建立100家平安健康(检测)中心,深入中国第三方健康检测行业。
但此后试水表明,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没有办法和医生、保险达成完美闭环。一位行业人士指出,“这个模式和很多公立医院的意愿相悖,所以中心做得很艰难。”而平安好医生很多线上业务,迫切需要有一个落地的线下医疗机构。比如互联网医院,就必须落地在实体医疗机构。上述人士指出,线上看完病,最终要到线下再去做进一步的复诊等等,没有线下医疗机构,这个闭环就无法形成。
2019年,平安医院管理集团(平安智慧医院)成立,发力医院板块。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医管集团这两年几乎颗粒无收。
直至2020年5月,平安投资30多亿元,与深圳市龙华区签订协议,共建平安龙华医院。“一直在看各种各样的项目,之前谈的很多项目,条件都谈得很差,但他们团队都一直在力推。”
平安医院管理集团(平安智慧医院)现任负责人是深圳市原前海管理局局长杜鹏。没有大型医疗集团的管理经验,他自己登门拜访了几家大型医疗集团,取经如何管理、投资医院。
一位接近平安高层的人认为,平安买医院的动力,比他想象得更为迫切。“整个平安内部的投资,任何一个投资主体,都把大健康的投资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点。除了没有大量买医院,平安在医疗机构上能做的、能投入的,即使现在亏钱亏得很厉害,他们也在投资。”
“平安也认识到了,如果没有线下重资产投入这一块,它整个的医疗板块其实还是缺的。搞几个小船只能在岸边跑跑,大风大浪一来你就不行了,要远洋,如果没有这种航空母舰,几乎不可能巡洋到大海深处。”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GAHA)主任庄一强认为,平安在医疗健康领域的策略是先做线上,平安好医生也上市了,那么就要进入重资产线下投入。
留给平安的好的医院标的也不多了。除了华润、国药和通用这三家央企,市场上活跃的则是新里程医疗集团,这些涉足医院收购的上市公司,坐拥上百家医疗机构,经历过跌宕起伏后,经验老道,几乎不可能被平安纳入旗下。
纵观整个大型综合性医院的交易,在2020年更是跌至冰点,除了为完成国企医院改制任务而进行的并购案,资本市场上几乎难觅综合性医院并购的案例。
一位熟知医疗并购市场的业内人士指出,平安没有别的那么多的标的,北大医疗旗下医院,特别是北大国际医院,无论是从品牌,还是地理位置,看起来都是不错的。“平安做金融的,他觉得自己应该能够处理这些金融负债和相关的能力。”
烫手山芋?平安的内部分歧
平安以700多亿的价格,拿下方正这一个烫手山芋,这一消息甫一公布,资本市场的表现平平无奇。
摆在平安面前巨大的一个难题是,投后管理怎么办?
平安内部也存在分歧。一位接近平安高层的人透露,平安下属几个二级公司领导最担心的是,这么多钱投进去之后,利润在哪里,增长在哪里,和平安的协同在哪里?“投后管理到底由谁来管,内部有些推脱。”
一种说法是平安信托会担此大任。上述知情人指出,搞金融的人去管实业,他们表示过很痛苦。另一种说法是此次收购是由平安寿险出钱,太极会打到寿险部门。还有一种说法则是由平安医院管理集团来管。“他们反倒很想管,因为也没有什么实质性项目。“
在庄一强看来,平安至今为止没有一家医院旗舰店来证明,它的投后管理是可以的。北大国际医院、北大鲁中医院等相对成熟的医院,平安一旦接管,有点像小孩管大人。但也不排除平安能做好。
“北大医疗对下属医院管得非常松,包括供应链的集中采购,财务的权限,人事的权限,没有真正形成控制力,只是这些医院都是成熟的医院而已,无论北大医疗还是平安管,都没有太大的区别。”一位北大医疗的内部人士透露。
他认为医疗和金融的打法完全是两码事。金融都是快生意,而医疗是一个慢行业,它要协调的东西太多,从卫健委、政府、员工、医保等,“国内很多投资基金都在做医疗,最后发现都做得不好。”
员工稳定则是另外一个现实风险。北大医疗旗下的国企医院,合作的时候都要求收购方有国资背景,而平安没有任何的国资背景。“当时买了这些国企医院之后,你不用付员工身份置换金,现在突然倒给平安了,员工的稳定怎么解决,身份置换怎么解决?我个人认为未来矛盾会比较大。”一位医院管理者指出。
“方正的后面还有北京大学学院派的股东,也有很多的想法。这个品牌将来还是一个独立的模式,还是完全要依从于平安来运行,整个战略方式的是否能够目标达到统一,这个也很关键。”上述人士认为,不是一个企业有钱就能做好医疗,医疗既需要有投入,又涉及到人才。让北大医疗去顺从平安的发展战略,找到一种共同发展的中间路线,还是有可能整合成功。总归整合是一个过程,而不是在纸上面写12345,这么简单。
马明哲的豪赌
据多位知情人士透露,方正收购,最后拍板的是马明哲。
在商场沉浮多年的平安创始人马明哲,为何拍板了这一天价收购案?
寿险业务和健康险业务一直是平安利润的核心。从平安2020年报可以看到,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收入占据平安总营收的近六成。但根据平安发布的今年前四个月寿险数据发现,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整体环比、同比增速都在放缓,1~4月的总保费收入增速更在行业头部企业中垫底——同行业的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的总保费分别同比增加了4.59%、1.92%、6.21%和7.4%,平安虽然以3025.9亿元的总保费收入稳居同业第一,但是增速却为-5.79%。
“过去两年,平安的保费基本上就不怎么增长了,对一个大公司来说,是最大的危机。”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指出,整个保险市场面临一个转型,一直以来,国内保险销售主要依靠传统保险代理人,但当前代理人获客已经进入存量阶段,原来代理人的优势逐渐削弱。2019年末,平安代理人规模为117万,较年初下降17.7%。
作为头部寿险公司的平安,显然是更快触碰到了天花板。它需要把医疗服务嫁接到保险品种里——同样卖保险品种,有附加值,有线下定点的医疗服务,才更有温度和卖点。
马明哲早就察觉了危机。
早在2010年,马明哲告诉他的同事,互联网浪潮下,金融产业是“change or die(非死即变)”。在中国平安2013年年度业绩发布会上,马明哲就认为,资产与健康是当今乃至今后最赚钱的两个方向。
2016年,他公开表示,“一手管住用户的钱、一手管住用户的健康,这样用户就离不开平安了。”
在2020年的董事长致辞中,马明哲又一次提到,金融是平安的现在时,医疗是平安的未来时。
同样创办寿险公司的陈东升,也看到了大健康产业的潜力。“因为医疗和养老密不可分,泰康又进入医疗领域,在每家养老社区均配建康复医院的同时,通过自建、投资和合作等方式,打造多层次医疗服务网络。”陈东升曾经公开介绍,通过这些探索与实践,泰康从传统的虚拟保险业务,延伸到实体的医养健康服务领域,形成了保险支付端和医养服务端两大体系和“长寿、健康、富足”三个闭环,构建起大健康生态体系的商业模式。
不难看出,马明哲和陈东升,两个极具魄力的创始人,在方正这一场豪赌上的远见。
一个知情人士透露,整个平安的风格非常狼性。“做医院得先结构调整,药占比、耗占比要降下来,人才要解决,后勤成本要解决,企业才能跑得快。不过平安比较激进,对利润很着急。”
向来讲究投资回报率的平安,需要有长的时间玩转北大医疗,但单靠线下这几家棋盘错落的医院,可以完美实现“保险+医疗”的联合健康模式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那是不是意味着平安还会继续扩张、跑马圈地?收购之后,留给平安和马明哲的是更多的问号。
责任编辑:李思阳
骑手文章刷屏,美团称暂不回应,饿了么回应了……
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刷爆朋友圈美团:暂不回应9日凌晨,饿了么官宣会尽快发布新功能:在结算付款的时候增加一个“我愿意多等5分钟/10分钟”的小按钮。如果你不是很着急,可以点一下,多给骑手一点点时间。饿了么会为用户一些回馈,可能是一个小红包或者吃货豆。饿了么会对历史信用好、服务好的优秀蓝骑士,提供鼓励机制,即使个别订单超时,他/她也不用承担责任。{image=1}0000居民电价要上涨?价格大幅低于成本 发改委称应还原电力商品属性
{image=1}特约撰稿邢祺欣本报记者李未来北京报道近日,一则国家发改委答复网民的留言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发改委称,“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形成更加充分反映用电成本、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的居民电价机制。”北京城区供电公司东城供电所的工作人员对《华夏时报》表示,“目前还没有接到(有关文件),具体的变化会有相关的文件发到电力公司。”0001坎坷上市路:捧红王一博的乐华娱乐,创始股东刚刚换了个“马甲”
来源:时代周报凭借《陈情令》出圈的王一博,已经是当之无愧的流量代名词,家喻户晓。然而,了解其背后经纪公司“乐华娱乐”的人或许并不多。2022年才开年,王一博背后的经纪公司北京乐华圆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华娱乐”)发生工商变更,杜华、肖飞等多个自然人及公司退出股东行列,新增股东天津乐华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乐华”)。0000全球首例!英国男子装上了3D打印的义眼,非常逼真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5日报道,根据英国伦敦穆尔菲尔德眼科医院的说法,一名英国男子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安装3D打印眼睛的患者。{image=1}47岁史蒂夫·维兹是伦敦东部哈克尼的一名工程师,他于本周早些时候首次试用了3D打印的义眼,并于25日接受了左眼义眼的安装手术。济南华联超市回应员工涉嫌侵害阿里人员:决定辞退
记者|鲁智高8月9日,针对员工张国涉嫌侵害他人一事,济南华联超市有限公司发文称,根据超市公司制度规定,决定辞退该员工。“7月27日晚,张国在参加合作单位安排的商务宴请活动中,未能遵守员工行为规范,因不当行为,产生极坏影响,损害企业形象。”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