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预防地方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相互“传染” 加速中国金融业改革
原标题:李扬:预防地方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相互“传染” ,加速中国金融业改革
金融业的发展和改革中,经济、金融、国际治理和新冠肺炎疫情是四个今后恐怕很长时间无法回避的前提。
“中国银行业要改变60%靠息差的业务格局,要预防地方上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的相互“传染”等问题,”5月25日,在湖北省人民政府、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长江资本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武汉金融博览会上,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正处于格局大变化之际,给中国金融业带来诸多挑战,也带来很多机遇,中国和武汉在金融改革方面具备很多基础,建议加速推动中国金融业的改革。
“百年之大变局”
在李扬看来,当前中国面临百年未遇之变局。
从经济方面来看,当前,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的全球经济缓慢下行趋势至今还未见底,而中国当下的经济新常态也是全球经济增长趋势放缓的一部分,此外,人口问题还可能对经济带来巨大冲击。
从金融维度来看,全球的超低利率、负利率长期化、非常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副作用渐现,“目前,全球负利率的金融资产在总资产的占比达1/3以上,并还在进一步扩大”李扬说,且全球高负债还有继续的趋势,这些问题虽暂未在中国出现,但也是当下中国需要考虑的问题。从2001年开始,全世界进入非常规货币和财政政策状态,这些政策如何处理,未来也未能确定。而中美贸易摩擦制度化已深入每个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新冠肺炎疫情则让世界进一步撕裂,中国当下取得很好的抗疫成绩,但未来终将融入全球贸易中,“也就是说,探讨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经济、金融、国际治理和新冠肺炎疫情是四个今后恐怕很差时间无法回避的前提。 ”
中国全新金融改革
针对全球和中国新局面下金融改革,在李扬看来,不能再沿袭过去的老路子。
“首先,要从金融机构体系的改革着手,”李扬说,当下,中国银行业的业务机构仍然有60%左右靠息差,产品主要围绕着贷款和存款,为此,要加速银行业向服务业转型,并减少各种措施依赖,推动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此外,要突出发展保险及养老金、发展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第三,继续完成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体系”的任务。
其次,调整债券市场结构。2019年,中国债券市场中安提升金融服务功能全资产占比直落到不足1/4。李扬说,过去十年间,风险资产发展迅速。这与世界潮流和发达国家的趋势不同。第一,中国的债券大多数被金融机构购买并持有,致使债券市场较难发挥其直接融资和提高市场化水平的功能,且扭曲了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第二,发生在债券市场上的风险和发生在商业银行内的风险可能互相外溢。“地方政府债是中国目前风险最高的债,绝大部分是地方金融机构购买,因此,债券市场的问题可能会蔓延地方金融机构,地方上,财政风险可能会与金融风险相互传染,因此我们要监管调整。”
再次则是股市的问题。李扬表示,对标美国,在其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体现了信息化和后工业化的特征,中国的行业分布则体现了传统工业化时代的特征。具体来说,美国上市公司占比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是信息技术、消费和医疗保健,但在中国,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在主板占比只有6%。“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多方面努力,”李扬建议,加大力推动注册制,是绝对必要的一环,这是高科技公司上市的重要途径。此外,针对资产管理市场方面,李扬建议,发展资产管理是降低间接融资比重的有效机制以及发展公募REITs也是解决问题的新工具。
其还强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也是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人民币目前仍处于国际货币边缘地位,而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要义,是让非居民持有人民币定值的金融资产。除此以外,发展数字经济和金融科技、筑牢金融基础设施也同样不可忽略。“武汉在发展金融业方面具有几乎所有条件,”李扬还表示,特别是在金融基础设施方面,有很多公司都做得很好。当下中国金融改革迎来大挑战,也已迎来大机遇。
作者:陈红霞,刘茜,井然
责任编辑:范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