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将转型!未来工作重点在哪里?
原标题:新闻1+1丨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将转型!未来工作重点在哪里?
全国881家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将转型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革?之前已经收留抚养的儿童又将转交到哪里生活?《新闻1+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少年儿童研究中心主任童小军,共同关注: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将转型。
全国881家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将转型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革?之前已经收留抚养的儿童又将转交到哪里生活?《新闻1+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少年儿童研究中心主任童小军,共同关注: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将转型。
儿童福利机构养育的儿童逐年减少,但病残儿童比例却在不断增加,如何看待这一情况?
童小军:“一降一升”反映了福利机构服务质量的提升和我们整个社会的进步。一方面,进入到福利院的孤儿总数每年越来越少,另一方面,随着发展,福利院里的孩子身心更加健康,这些孩子可能就进入到领养家庭,离开了福利院,所以它的总数越来越少。
随着健康的孩子的减员,福利院里剩下的更多是一些病残的孩子,这样一来就出现病残儿童比例越来越高,但总数越来越低的现象。所以从整体看,表明的是一种进步。
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创新转型的意义是什么?
童小军:大量的医疗康复资源集中在地市一级,当区县儿童福利机构的孩子被集中到地市一级儿童福利机构养育到的话,会获得更好的服务。而腾出空的县一级的儿童福利机构,就随着我们国家的未成年人保护制度的建立,转型从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这种调整,实际上是我们国家整个未成年保护制度建设当中的一个战略性调整,因为我国的未成年保护制度,近几年是从无到有的一个建设过程,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将转型成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是制度落地的一个表现。
多元化养育安置孤儿,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童小军:①我们尽量去支持的是收养,让孩子能够通过法律程序进入到一个自然、稳定的家庭里,最大程度身心健康的成长。
②次之就是寄养。寄养能让孩子进入到一个自然家庭,在某一个阶段让孩子在一个自然、有爱的家庭环境里成长。
③因为各种原因进入不到收养家庭、寄养家庭,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用模拟的方式来形成家庭环境,建造家庭式居所、机构招收和确定符合条件的夫妻,跟若干个孩子一起组成一个家庭。
以上三种都跟家庭概念相关,这些如果都做不到的话,最次之就是机构养育、集体养育。
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在哪里?
童小军: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化、制度化的工作,对于我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事,儿童福利机构转型面临着新的挑战,包括↓↓
①服务群体扩大。作为县一级的机构,原来可能就负责几个孩子,现在等于你要把所有县域的未成年人都关注起来。
②人员队伍的建设。针对儿童,需要先把面临的监护风险、伤害风险,甚至是已经遭到伤害的未成年人先挑出来,分门别类、按照高危不同程度的来提供服务,这就需要人员队伍的建设。
③场地的升级。开展服务,就需要有场地,现在的儿童福利机构场地可以挪过来。问题是挪过来后,内部建设和设施状态能不能有利于服务工作的展开,恐怕还要去做一些改变。
④职责任务更重。除了县一级的“未保机构”去开展自己的工作,还要更多而支持、培养、动员下面的两级,也就是我们讲的乡镇一级和村居一级人员去开展工作,所以有大量人力资源培养的工作。
90后夫妻离婚不要孩子,未保中心可以怎么做?
童小军:如果未保服务制度很完善,司法机关应该有自己的社会服务资源,来针对这对夫妇开展工作。另外,县一级、村居一级和乡镇一级,这三级的基层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起来,它们的未保中心,就可以去对接,动用资源,来跟进家庭,从而提供支持。
责任编辑:张玉
张建宗:特区政府将根据疫情变化落实跟进多项工作
新华社香港8月23日电(记者王茜)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23日发表网志表示,目前香港源头不明的新冠肺炎个案仍然偏高,这表示社区隐形传播链仍未清除,特区政府会根据疫情的发展“张弛有度”,落实跟进多项工作。仅剩65人!他们在用余生等一个道歉
1937年,南京大屠杀惨案中30万同胞惨遭日军杀害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残害……今年以来,又有7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先后离世↓{image=1}目前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在世幸存者仅剩65人他们还在用余生等待侵略者的道歉!日本投降76周年那些血泪写就的过去不能忘、不敢忘!责任编辑:张玉0000美国公司谈在华成功秘诀:学中文、生产本地版本设备
(观察者网讯)《华尔街日报》10月22日发表题为《霍尼韦尔在中国的成功秘诀》的文章,文中主角是美国重要先进制造企业霍尼韦尔集团,以及该企业目前的全球高增长地区总裁,加拿大人沈达理(本名ShaneTedjarati,音译为沙恩·泰德贾拉蒂)。{im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