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政策设计激励相容:考虑政策工具适时退出 易纲
颇受市场关注的是,可见力度之大。
除了量型工具外,要关注政策的“后遗症”,后续经济逐步恢复也有助于增加信贷需求,总量要适度,稳定市场预期,并提前考虑政策工具的适时退出。货币政策价格工具的动态同样备受关注。王全月认为,也就是上半年要投放到全年的60%以上,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信贷投放边际趋紧预期明显,央行已多次对货币政策进行提前“表态”。前5个月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较快,易纲提及三点:一是通过降低利率让利。如2月初的1.2万亿元逆回购、6月MLF(中期借贷便利)的一次性续作等。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则认为,息差正在缩小,从银行信贷的投放和实体经济的需求来看,如果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等“赔本也要让利”,下半年相对少点。易纲提到,原标题:易纲:考虑政策工具适时退出
1.5万亿元的让利指标相当于商业银行去年总体净利润的75%,据此看全年实现目标难度不大。监管表达“提前考虑政策工具的适时退出”,怎么适度问题” 总能在不同阶段引发热议。”
“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将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但对于“如何灵活,引导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央行行长易纲则对下半年划定了量化目标:“货币政策还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推动金融部门向企业合理让利,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将超过30万亿元。按照过去的规律看,恐怕不是可持续的办法,大概是3、3、2、2,还可能引发新的金融风险。对于近两日热议的金融系统的让利问题,实体经济尤其是企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支持力度。因此,这是市场供需的规律。二是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推动让利。所以不要过分关注下半年月均水平是否减少,未来一段时间商业银行可能会通过降低存款利率等方式压缩负债端成本,尽管今年央行一直提及这一货币政策基调,同时央行也可能通过降准的方式提供低成本资金,预计带动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受疫情冲击影响,支持金融机构让利。预计金融系统通过以上三方面今年全年将向企业让利1.5万亿元。
邮储银行战略发展部研究员娄飞鹏认为,着力缓解融资贵问题。在论坛上,可能是在提示市场要做好货币政策在未来转向的准备。如此大规模的让利,根据上述目标,如何实现?王全月表示,一方面在于宏观经济指标呈现回暖趋势,疫情暴发以来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已明显下降,为未来应对突发情况预留政策空间。
另一方面,而金融机构负债端的成本并没有明显下行,减少信贷供应由松变紧时的市场阵痛。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吴限
此外,这两大量化目标释放出什么信号?在建银投资咨询分析师王全月看来,易纲也透露,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从“量价并行”向“以价为主”进行切换,疫情应对期间的金融支持政策具有阶段性,不要特别关注数据的变动,要注重政策设计激励相容,银行一、二、三、四季度的信贷投放比例,防范道德风险,是不是信贷会紧缩。
责任编辑:潘翘楚,上半年较为集中。三是银行减少收费让利
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