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只新基金本周发行 增量资金打向这一领域
随着市场持续反弹,上周爆款基金再度出现,本周基金发行节奏也进入快车道。
据悉,5月31日这一周有56只新基金启动发行,其中5月31日当日就有22只新基金密集推出。
数据来源:Wind截至5月31日
从类型来看,权益类基金依然占大多数,其中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基金合计16只,其中不乏嘉实基金张金涛、华夏基金郑泽鸿、富国基金王园园等实力派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
被动指数基金合计13只,中长期纯债、偏债混合型、及二级债基等固收类基金合计18只,尤为引人注目的是9只公募REITs新品。
此外,根据部分基金公布的募集目标,本周发行的新基金募集规模近1600亿元。
密集发行的新基金有望为市场带来更多增量资金。
从仓位情况来看,国金证券统计显示,本周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7.86%,与上一周基本持平;混合型基金本周平均仓位为67.01%,相比上周66.88%上升了0.3%,有一定的加仓空间。
数据来源:国金证券研报
增量资金打向何方?海通证券研报显示,从市值来看,中大市值公司更受到资金偏好。经测算,目前全市场所有主动偏股型基金、潜在入市基金对于总市值800亿元以上超大公司的配置力度分别为67%和63%,200亿-800亿元中大公司为8%和12%,200亿元以下公司为25%和26%。
结合宏观环境及各种内外部因素来看,不少基金经理认可6月将迎来一波结构性的“吃饭行情”,其中智能制造有望成为新主线。
海通证券研报显示,重视智能制造逻辑有三:第一,智能制造基本面更强。5G和新能源等技术逐渐应用,推动智能制造业绩增长。第二,政策支持智能制造快速崛起。第三,基金为代表的机构对智能制造配置不高。2021年一季度基金重仓股中智能制造类行业占比仅26.6%,而2020年二季度的高点为32.3%,目前仍略微低配。
民生加银基金认为,近期国内通胀压力或短期可控,预计指数整体震荡,结构将进一步分化。军工和新能源板块值得重点关注。
军工方面,板块年后整体回落幅度较大,部分公司股价进入合理估值区间,同时“十四五”明确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自2020年以来军工企业业绩有明显增强,从订单和备货角度来看,十四五期间军工企业的业绩确定性将显著好于十三五期间,为军工企业的估值提供业绩支撑。
新能源汽车方面,一方面,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持续高涨,目前已经连续8个月刷新当月产销纪录,关键锂电材料环节供求关系紧张,其中电解液、六氟磷酸锂今年涨幅已超50%;另一方面,锂电材料企业基本上处于满产状态,行业产能扩张速度加快,但短期内供求关系仍然紧张,且车规级芯片短缺对行业带来的影响有限。看好短期内业绩支撑带来的超跌反弹。
东方基金绩优基金经理李瑞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驱动力已经从政策切换至产品。具体而言,从产品销量来看,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保持良好的势头。欧洲今年1月是销量的低点,1月之后销量环比持续增长。同时美国在政策、车型、销量层面均有较好的预期。总之,2021年将是新能源汽车全球共振的销量大年,将带来汽车销量和动力电池产量的高增,产业链各个环节业绩将持续高增长,这是板块上涨背后的核心驱动力。
责任编辑:彭佳兵
【券商妹复盘】5天振幅4.83%,券商指数走出银行的感觉?
有行情,买券商!一、市场总览:1、三大指数小幅高开,开盘之后指数冲高,但随后迅速回落,创业板一度翻绿,随后企稳回升,沪指则小幅跟涨,赚钱效应明显,大盘午后再度回落,沪指、深成指翻绿,创业板涨幅收窄,总体大盘分化明显,临近尾盘,指数震荡盘整。截止收盘沪指跌0.36%,深成指涨0.02%,创业板指涨0.63%。0000华夏基金荣膺:创业板改革试点规则正式落地 增强发展新动能
具体来看,建议个人投资者不妨通过公募基金特别是指数基金参与创业板投资。将着重于服务创新创业企业,并推动传统产业的创新升级。一方面公募基金作为专业资管机构,无论是投研能力还是风控能力都较个人投资者更具优势,另一方面通过指数基金投资,动作之快,可以分散个股风险也便于把握板块整体趋势性机会。0000下足血本!砸近百亿"激励"销售渠道 基金公司客户维护费飙升
{image=1}公募基金2020年半年报披露结束,行业管理费收入显著抬升的同时,支付给渠道的尾随佣金也大幅上涨。天相投顾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141家基金公司共实现管理费收入399.26亿元,同比增长32.53%;其中需要支付的客户维护费为97.49亿元,占管理费收入的24.42%,同比飙升46.58%。0000高云程:面对市场波动,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上市公司年报
3月31日,新浪财经和东方证券联合举办,首届中国证券私募华曜奖评选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景林资产总经理高云程主旨演讲。高云程表示,当前很多投资者说市场行情不好,但是春节的时候大家都会积极聊起股票或者基金。也就是仅仅过去了一个多月时间。高云程分享了三段话。第一段是引用自一位年轻企业家的观点: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