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政策来了,低生育率将如何扭转?
三孩政策来了,低生育率将如何扭转?
生育政策调整比预想快,但三孩政策是否发挥作用取决于配套支持措施的实施
{image=1}
文|《财经》记者姚佳莹
新一轮生育政策调整来得比想象中要快。
据新华社报道,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中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中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不能忽视的是此次政策发布的背景。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称“七人普”)发布,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呈现生育率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降低、老龄化水平提高的人口结构特点,进入“老龄少子化”社会。
七人普数据显示,中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国际上通常认为总和生育率1.5左右是一条“高度敏感警戒线”,一旦降至1.5以下,就有跌入“低生育率陷阱”的可能,生育率难以回升。
对此,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曾表示:“已经处于较低生育水平。”但多名学者学者向《财经》记者表示,1.3的总和生育率已经处于极低的水平。
如此看来,三孩政策落地也属顺理成章。
“应该认识到人口的长期趋势,人口问题的不确定性比较低,当下出生的人口少,意味着20多年后育龄妇女减少,劳动力减少。2020年出生人口1200万,已属于较低水平,而且育龄妇女也在减少。1.3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低于人口负增长的日本。”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顾宝昌向《财经》记者表示。
“七人普数据显示1.3的生育率其实是极低的,调整生育政策是必然的选择。”长期研究人口问题的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李建民向《财经》记者表示。
中国从2013年开始调整严格的一孩政策。2013年底,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单独二孩”政策正式实施。2015年,由于“单独二孩”政策实施效果低于预期,2015年底,“全面二孩”政策开始正式实施。
历年国家统计局年鉴显示,“全面二孩”后的头两年,也就是2016年和2017年,每年出生人口均出现了增长——两年都高于1700万。但从2018年开始,却再次进入逐年下降的通道——每年的出生人口不到1600万人。其中,2018年和2019年出生人口分别为1523万、1465万,2020年出生人口更是下降到了1200万。
此次三孩政策实施后,对生育率和出生人口可能会有哪些影响?
李建民认为,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影响。“三孩政策不同于二孩政策的点在于,绝大多数家庭至少会有一个孩子,因此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短期效果明显。但生育三孩的家庭必须是已经完成了二孩生育的,二孩家庭相对于一孩家庭的基数本来就比较小。”李建民向《财经》记者表示。
但他同时指出,长期来看三孩政策对于增加出生人口是有效的,但关键在于做好三孩生育的配套支持措施。“提高生育率不能只在生育政策上做文章,现在很多家庭主要面临的还是想生却不敢生的问题。中国的婚外生育是很少的,但现在很多年轻人结婚的前提是有房,房价的压力让适婚群体推迟结婚,也就相当于推迟了生育。再加上教育成本、女性的生育成本,因此必须实施相关的配套支持措施,三孩政策才能发挥作用。”李建民说。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智勇则认为,未来的一到两年会有一部分人会生育三胎,但王智勇亦认为,三孩政策发挥多大效果取决于相关的配套支持政策,“我们现在能关注到的事实是,能生育二孩的家庭基本上都已经生完了。但有多少人会生育三胎,这要取决于相应的配套措施是否有力地支持三孩生育,相当一部分人会持观望态度,比如托幼、教育方面的政策配套。还有医疗的支持是否能跟进,都会影响到生育率。”王智勇向《财经》记者表示。
5月31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依法组织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健全重大经济社会政策人口影响评估机制。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
同时,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对全面两孩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要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要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完善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扶助关怀工作机制,维护好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要深化国家人口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区域人口发展规划研究,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责任编辑:张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