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访问难消欧洲对美疑虑,英媒:不会取得重大突破
原标题:拜登访问难消欧洲对美疑虑,英媒:不会取得重大突破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拜登在G7峰会上的使命:为下一场冷战招募盟友”——英国《卫报》9日这个刺眼的评论标题表明,当美国总统拜登踏上他上任后首次外访之旅时,在大西洋对岸迎接他的欧洲伙伴们已经走出了“告别特朗普时代”的狂欢,而对华盛顿试图重新集结西方联盟的目的多了几分警惕和顾虑。就在拜登启程之前,美国参议院在罕见的两党“团结”气氛中通过了以中国为假想敌的“2021年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但这并不代表华盛顿能够轻易在欧洲复制这种“团结”。有西方分析人士表示,欧洲国家在遏制中国方面比美国更为谨慎,他们不想让自己处于两极对抗的中心。尽管种种迹象显示,台海问题、香港和新疆议题、新冠病毒溯源问题都可能被提上G7和北约峰会的议程,但媒体普遍预测,“中国”两个字很可能不会出现在会后的联合声明中。《纽约时报》9日称,当拜登带着“民主国家团结起来”的雄心来到欧洲时,在欧洲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是对美国可靠性的疑虑,还有对欧洲将会付出多少成本的计算。
欧洲盟友没那么兴奋
当地时间9日上午,拜登夫妇从华盛顿启程赴英。据英国《每日邮报》9日报道,他们在英国的第一站是探望驻扎在皇家空军基地米尔登霍尔的美国空军人员及其家属。米尔登霍尔是第100空中加油联队的所在地,该部队也是美国空军在欧洲战区唯一的永久性空中加油联队。10日,拜登将与英国首相约翰逊进行首次面对面会谈,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称,拜登将与约翰逊“肯定美英之间特殊关系的持久力量”。
香港《南华早报》9日称,这是拜登担任总统以来的首次出访,他将出席2014年以来的首次欧盟-美国峰会、2019年以来的首次面对面的G7峰会以及2018年以来首次面对面的北约峰会。报道称,尽管大多数欧洲高层领导人都为拜登去年赢得大选而兴奋,但拜登就任总统的头几个月却让他们中的一些人感到沮丧和焦虑。他保留了前总统特朗普最不受欢迎的一些政策,包括对欧洲公民的旅行禁令和对欧盟商品征收关税,而突然单方面承诺取消对疫苗的知识产权保护,让布鲁塞尔陷入了混乱。拜登对中国的强硬态度也令人担忧,很多人认为他的强硬程度甚至超过特朗普。
“拜登访问欧洲,场景似曾相识。”美国政治新闻网9日称,阿富汗战争、欧洲和华盛顿在俄罗斯输油管道问题上的对峙,以及一位充满“捍卫我们的民主价值观”的崇高承诺的美国总统——听起来是否似曾相识?没错,1981年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在苏联入侵阿富汗后,试图向苏联施压,他希望欧洲盟国停止帮助莫斯科建设横贯西伯利亚的管道。欧洲拒绝了,里根最终让步。这听起来也很耳熟,因为拜登在自己总统任期的头几个月里也做了几乎完全相同的举动。唯一的区别是管道的名称变成了“北溪-2”。
政治新闻网称,拜登重新加入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举动、加强北约抵御俄罗斯侵略的承诺,以及重启伊朗核协议的努力,都让欧洲人兴奋不已。“与特朗普相比,气氛要好得多,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紧张关系”。《纽约时报》8日称,4年前,特朗普为英国脱欧鼓掌,他还表示北约已经过时。而如今,拜登将欧洲视为盟友并将北约视为西方安全的关键因素,但这不代表不会有苦涩或引发分歧的议题浮出水面。撤军阿富汗、军费开支、与俄中的关系,还有贸易协定、气候问题或疫苗外交,这些都不是小问题。
法国BFM新闻电视台评论称,在拜登上台后,欧美关系事实上已经出现了巨大变化:一是美国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强化与欧洲盟友的关系,二是重返巴黎协定获得欧盟国家的赞许,三是大大缓和了欧盟与美国的贸易冲突,四是拜登政府对跨国大集团实行国际统一税率的建议,事实上肯定了法国最早提出的建议。但法新社指出,拜登访欧日程非常紧张,一系列重要主题不可能一下子均获得满意的结果。德意志广播电台9日说,拜登的第一站会见约翰逊,拜登曾将其称为“特朗普的克隆人”,最后一站也是他不喜欢的人——普京。路透社9日称,这次为期8天的对欧访问将考验拜登管理及修复与主要盟友关系的能力。特朗普实施的关税政策以及退出一些重要国际条约的做法,使欧洲盟友对美国越来越不抱幻想,预计此访“不会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将贯穿每次会议
9日,在登上“空军一号”之前,拜登告诉媒体,他此行的目标是“向普京和中国”明确表明,美国和欧洲关系紧密,而G7正在向前迈进。“中国问题将贯穿拜登欧洲闪电外交战的每一次会议。”美国前国防官员帕维尔对《南华早报》说。在拜登临行前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国家安全官员斯洛特也表示:“我们将看到很多事情都涉及三个‘C’:新冠肺炎、气候和中国。”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的巴尔金表示,即将在欧洲上演的系列峰会是美国领导的西方联盟“对中国能否发出多边信号以及对他们以集体行动反击中国的可行性有多大的第一次考验”。
英国《卫报》9日称,拜登飞越大西洋不是为了沉湎于对赢得第一次冷战的联盟的怀念中,而是为第二次冷战“招募新兵”。实际上,拜登是来告诉欧洲,在即将到来的“与北京争夺全球霸权的竞赛中”团结起来。而《卫报》的观点是,美欧在对抗中国方面有很大落差。“中国的资金给欧洲带来了商业激励,与欧洲在民主价值观上的高尚言辞相矛盾。中国是德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欧盟较小的成员国欢迎中国对基础设施和企业的投资”,“虽然欧洲冻结了去年签署的中欧投资协议批准过程,但欧盟各国政府根本感觉不到美国那种遏制中国的紧迫性”,“在台湾问题上,英国和法国尽管在海军行动上虚张声势,也不过是旁观者”。
《卫报》称,如果中国是一个更穷的国家,拜登的任务就会容易一些。但这个老牌超级大国与挑战者之间的经济差距正在缩小。当G7在上世纪70年代成立时,其成员国轻而易举地占据了全球财富的绝大部分。如今,这7个国家的GDP总和已降至全球GDP的40%,而中国领先的技术能力及跨界军事应用,“让五角大楼彻夜难眠”。
新冷战不受欢迎
《 纽约时报》9日称,美国试图重新集结和团结这个动摇的西方联盟,但挑战很多。欧洲是否会为新冷战付出代价?欧洲是否被要求签署遏制中国的政策?拜登将面对的是这样一群欧洲领导人,他们对美国产生了1945年以来从未有过的警惕,他们想知道美国将走向何方。德国《商报》9日称,拜登此行最重要的目标是为欧洲制定共同的跨大西洋对华政策。但孤立北京的目标与欧盟的经济利益背道而驰。在欧洲人的耳朵里,这听起来像是一场新冷战——无非是通过更多外交手段追随特朗普的议程。
“在华盛顿对抗中国影响的努力中,欧洲可能不在前线”,政治新闻网9日称。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撰文称,许多欧洲国家倾向于在美中之间保持同样的距离。就在拜登总统就职几天后,德国总理默克尔明确表示“非常希望能够避免建立集团”。约翰逊虽然曾因批评中国“系统性地挑战了”英国的安全、繁荣和自由价值观而闻名,但他也警告称,“英国不能卷入与中国的‘新冷战’”。还有欧洲政府官员私下称,欧盟向中国出口了价值 2030 亿欧元的商品——几乎是美国的两倍。
由于担心大洋彼岸对拜登执政这几个月的看法,他的助手和分析人士都预计,他的语调会有所软化。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的巴尔金表示,拜登政府一直在说硬话,做大的承诺,不过,“他们已经意识到,如果把G7描绘一个积极的经济故事,而不是一种反华的防御性同盟,将更容易让欧洲加入进来”。
《南华早报》称,尽管香港和台湾问题肯定会出现在G7和北约峰会议程上,但可以预计,最后传递出的信息大多将是间接的。预计G7会议的一个基石是与北京的“一带一路”倡议形成“绿色”竞争,但中国的名字可能不会被直接提及。在G7峰会上,东道主英国将推动经济韧性,共同制定新冠肺炎疫情后的恢复计划,加强民主和供应链保护,而不是过多地直接关注中国。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孙恪勤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美国现在最常用的就是“拉一派,打一派”,主要因为中美经济差距日趋缩小,没办法独自与中国竞争了。拜登上台后,欧盟向美国摆动的幅度确实大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就能彻底拉欧盟一起搞针对中国的“新冷战”。美国把中国作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欧盟还是主要把中国当成经济贸易伙伴,而欧盟谋求的战略自主与中国崛起之间也没有任何冲突。
[环球时报驻法国、德国特约记者姚蒙 青木任重 柳玉鹏 环球时报记者李雪]
责任编辑:祝加贝
母亲辞世前未见最后一面 荷兰首相受防疫法令所限
责任编辑:杨杰中新网5月26日电据欧联网援引欧联社报道,当地时间5月25日,荷兰首相府办公室表示,首相马克·吕特96岁高龄的母亲在5月13日与世长辞,吕特因遵守防疫法令,无缘在母亲临终前见上最后一面。据报道,当地时间25日,荷兰首相表示,他96岁高龄的母亲已于5月13日在海牙一家护理中心辞世。此前政府3月20日已颁布禁令,禁止所有公民前往相关护理机构探视亲友。因此,吕特近期未能前去探望母亲。0000特朗普和菅义伟第一通电话 这三个细节信息量很大!
来源:牛弹琴{image=1}一些看似很不经意的细节,其实透露出太多意味深长的信息。表面看,说得很亲密,似乎很默契。比如,两人都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美日同盟;特朗普还很客气,欢迎24小时随时打电话给他。但排除掉一些外交的场面话,有些细节,却非常有意思。细节里的秘密,就说三个吧。细节一,谁的第一次?人生的第一次,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国家的第一次,有时更具有特殊的含义。0000哈萨克斯坦称不承认塔利班政权
据塔斯社报道,哈萨克斯坦外交部副部长拉赫梅图林在2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尽管塔利班已经获取对阿富汗的控制权,但哈方并不承认该组织的合法地位。(总台记者王斌王德禄)责任编辑:朱学森SN2400000日本关西机场加紧强化防灾和防疫体制
共同社9月3日消息,2018年的第21号台风“飞燕”导致关西机场被水淹到4日将满两年。机场运营方关西机场公司正在对护岸进行提高加固等,硬件方面迅速推进相关对策。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持续扩大,该公司也将致力于灾害时旅客防疫这一新的课题。鉴于今年第10号台风“海神”预计将接近西日本地区,负责人等3日在关西机场商讨了今后的应对。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