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明星基金还能追吗? 答案来了!
原标题:热点追踪 | 去年的明星基金还能追吗?答案来了!
《2021年中国公募基金研究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基金经理的选股和择时能力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即选股能力越强,其择时能力越弱;另外,过去收益率较高的基金在未来一年有较大概率继续获得较好的收益。
2020年,得益于股票市场的上涨,投资者借“基”入市热情高涨,公募基金特别是权益类公募基金受到人们追捧,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全年新成立的公募基金数量达到2275只,继续运营的基金数量超过1.1万只。
同时,公募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2020年底已超过20万亿元,公募基金凭借其专业的投资能力,为投资者提供了专业化的理财服务和分散风险的渠道,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以基金的途径参与股票市场的投资。
然而,基民“跑步入市”大潮之下,也有很多疑问让基民非常困扰。例如:
到底是应该选择选股能力强的基金经理,还是选择擅长判断牛熊切换的基金经理?
去年业绩最好的明星基金产品,现在再买,未来一年收益会不会好?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民生财富管理研究中心通过科学全面的研究,对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情况和业绩表现进行系统性梳理,目前出版发行了《2021年中国公募基金研究报告》。报告以股票型公募基金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基金的业绩、选股择时能力、业绩持续性等内容,对这些基民关注的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该报告显示,从收益表现来看,2003~2020年,股票型基金的累计收益率是大盘指数的3倍,在近三年和近五年,其收益也显著高于大盘指数。从风险调整后收益表现来看,股票型基金在承担同样的风险时,能够取得高于大盘指数的风险调整回报。因此整体来看,股票型基金的业绩要优于大盘。
也就是说,根据这份报告:如果你自己炒股跑不赢大盘,让基金经理帮你来炒股,大概率没问题。
对于投资者而言,最关注的就是自己买的基金,管理的基金经理到底擅不擅长选股?或者是否擅长高位减仓,低位加仓。而在专业上,这被称为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
报告分析发现,近五年(2016~2020年)有32%的基金经理具有选股能力,有11%的基金经理具有择时能力,且源于自身的投资能力。可见,选股能力强的基金经理并不罕见,而择时能力强的基金经理则非常稀缺。
报告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在选股能力方面,分别有49%和21%的在职和离职的基金经理具有显著的选股能力;在择时能力方面,分别有12%和11%的在职和离职的基金经理具有显著的择时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报告发现基金经理的选股和择时能力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即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越强,其择时能力越弱;而择时能力越强的基金经理,选股能力越弱。
用散户通俗的话来说就是:
“会选股的看不准大盘涨跌,擅长预判大盘走势的不精通选股。”
此外,报告还探讨了公募基金的业绩是否可以持续。以三年为排序期,检验结果显示,过去收益率较高的基金在未来一年有较大概率继续获得较好的收益,过去收益偏低的基金在未来一年有一定概率仍然收益不佳。同时,过去夏普比率排名靠前或靠后的基金在未来一年有较大概率仍然排名靠前或靠后。
看来,去年的“牛基”,今年很可能收益也不会太差。而过去一年表现不行的基金,之后一年投资者也不宜报太大希望,指望它能“咸鱼翻身”或者“否极泰来”。
《2021年中国公募基金研究报告》通过定性的归纳总结和大量的数据分析,力求以客观、独立、深入、科学的方法,对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的一些基础性、规律性的问题做出深入分析,这些信息能够作为投资者选择基金时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关注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各界人士提供一份可以深入了解基金的参阅材料。
(绝对值 -)
责任编辑:林宸
私募大佬林园或“暗中”调仓 旗下新老基金“待遇不同”?
“私募大佬”林园或“暗中”调仓,旗下新老基金“待遇不同”,是“言不由衷”,还是另有原因?来源:资事堂被奉为“民间股神”的私募基金经理林园,冠名的产品近期出现“意外”的一幕。今年初,他曾发声2021年A股继续走牛,用满仓应对牛市。然而,2月下旬以来A股快速下行,各路资金不知所措之际,林园管理的部分产品却在疑似出现提前降低仓位的情况。0000嘉实吴越:不畏将来 不念过往,2021相信会是承载波动的一年
嘉实吴越: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嘉实基金V视界{image=1}2020结束了,我们终于迎来了崭新的一年。《时代周刊》对这一年下了一个很重的评价:史上最糟糕的一年。2020,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特别的一年。这一年,有失去、有恐慌、有迷茫,但也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0001拥抱医药发展新周期 南方医药创新2月19日起发行
近年来,医药产业内外环境迎来巨变,医药行业发展正在进入新的发展周期,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存在大量未满足的医疗健康需求;二是医药行业格局重塑,控费降价趋势倒逼企业加速创新;三是行业政策利好频出,特别是2016年以来药政改革全面推进,创新药审批进程明显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内优秀创新药企业研发实力逐渐被海外认可。0000基金经理惊呆:爆款基金注水?背后竟是银行的“小算盘”
某基金公司副总经理林天(化名)一语道破天机:部分爆款基金在打开申赎后,如何给客户提供赚钱效应以留住客户,规模迅速下降。”林天也指出,在短线操作盛行的背景下,即便是明星基金经理,银行更愿意引导客户赎回老基金认购新基金。”基金业内人士对这种现象极度反感。李岚君中国证券报这似乎已经成了业内的普遍现象,也有投资上限,大有牛市风范。0000在牛市中“煎熬”:新基难发、离职频繁 中小基金经营压力加大
来源:财联社财联社(北京,记者黎旅嘉)讯,国融基金近日公告频发。从基金经理离职,到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甚至到上海分公司注销。就在今天,国融基金旗下国融融盛龙头严选混合、国融融银混合、国融融泰混合、国融融信消费严选混合、国融融君混合发布公告,基金经理田宏伟因个人原因离职。而此前国融基金发布的另两则公告则更为引人关注。一是关于国融融鑫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一是国融基金上海分公司注销的公告。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