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业如何实现碳中和?专家称现有技术装备要有重大突破
原标题:造纸业如何实现碳中和?专家称现有技术装备要有重大突破
对于需求和产量还在上升过程、能源供给体系中化石能源占80%以上的造纸行业来说,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所面临的挑战是史无前列的。
“在用纸需求仍在持续提高的情况下,造纸行业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现有技术装备必须要有重大突破,生物质能源比例必须提高。否则,将不得不依靠政策性手段来限制产能。”中国造纸协会理事长赵伟今天(11日)说。
在中华环保联合会、金光集团APP(中国)共同主办的“2021碳中和与中国纸业可持续发展论坛”上,赵伟介绍,造纸行业属基础原材料工业,纸张是工农业、科技、文化、生活和军事等不可缺少的基础材料。纸张人均消费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实力的重要指标。
他说,我国纸张消费量从2000年的3575万吨提高到2020年的11260万吨,同期人均消费量从28千克增长到84千克。但目前,我国人均纸张消费量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预计到2035年,我国人均纸张消费量在120千克至130千克,2035年前仍需增加5000万吨至7000万吨供给量。
目前,我国规模以上制浆造纸和纸制品企业约6700家,75%的企业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余在中部和西部地区。
“对于需求和产量还在上升过程、能源供给体系中化石能源占80%以上的造纸行业来说,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所面临的挑战是史无前列的。”赵伟说。
{image=1}
中国造纸协会此前的调研结果显示,我国造纸工业目前主要依靠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生产的热力进行纸浆和纸张生产,外购化石能源占外购能源的80%左右,其中外购电力约占外购能源的20%。生物质能源占比不到全部能源的20%。
而发达国家制浆造纸行业减碳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提高生物质能源的比例,如欧盟2019年生物质能源比例已达到全部燃料的60%,占全部一次能源的53%,单位商品浆和纸及纸板工艺能耗约720千克标煤(不含纸制品)。
赵伟介绍,造纸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如何预判纸张需求总量和产能达峰问题;新增产能增速如何科学合理控制的问题;如何寻找替代能源和在现有技术、装备上突破的问题;如何确定新的能耗标准及淘汰落后产能问题;如何新增碳汇和捕集沉淀碳源问题。
从行业协会的角度,赵伟认为,造纸行业未来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可能的措施包括结构调整、节能和提升能效、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寻求理念和技术突破等方面。如果以上措施得以实施,造纸及纸制品业碳排放可在2030年达到峰值,同时单位产品工艺能耗可在“十四五”下降7%的基础上,再降低2%至3%。
赵伟表示,需要对行业替代能源和能源利用方式进行研究,探索跨行业能源协作和与能源行业协同用能等各种可能的方式。
论坛上,国务院国资委原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赵华林也表示,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需要正确处理好政府管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处理好非化石能源与节能减排的关系,应“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将“碳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到区域和行业”“建立系统完善的碳排放监管体系和技术支持队伍”等。
责任编辑:张亚楠
辽宁锦州市文化演艺集团副总经理闫锡被查(附简历)
11月10日,据辽宁纪检监察网援引锦州市纪委监委消息,锦州市文化演艺集团副总经理闫锡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锦州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闫锡简历闫锡,男,1968年8月生,汉族,辽宁义县人,辽宁省委党校大学学历,1986年1月参加工作,200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01-1994.01锦州市评剧团舞美队工作人员0005申卫华:支持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数字贸易等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申卫华8月20日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打造统筹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是临港新片区落实“五个重要”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片区建设中,上海市商务委会同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和相关部门,充分发挥临港新片区制度创新优势,积极支持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保税维修、数字贸易等新型国际贸易业态的发展。责任编辑:尹悦0000美制药公司称正研发的一种新药可大幅缓解新冠病情
参考消息网9月24日报道据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9月21日报道,美国制药公司礼来公司日前宣布,一种尚处于试验阶段的新药可以大幅缓解新冠肺炎的严重程度,进而降低患者需要住院的概率。具体而言,这种新药是康复患者产生的单克隆抗体,而制药企业完全能够加以复制。报道称,这是该公司对其内部展开的一系列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之后得出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成果尚未经过同行评议,也没有在科学期刊上发表。0000看见它,绕着走!这种药,国家明令禁止注射!有人险被毁容,修复花费翻10倍→
近年来,注射类微整形越来越普遍,其中一种名为“生长因子”的填充注射材料,号称只要将其注射到面部凹陷部位,就能促进该部位细胞的生长,让原本“塌陷”的部位饱满起来。那么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微整形”变“危整形”注射生长因子消费者险被毁容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刘女士五年前在一家美容院先后花了6万多元注射了生长因子,刚开始并没有发现什么异样,而一年后却发现脸部开始变形、增生。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