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5736

私募“壳”卖价跌至8000元:卖点竟是“非常干净” 背后暴露哪些潜规则

财经自媒体2021-06-11 20:25:420

原标题:私募“壳”卖价跌至8000元?卖点竟是“非常干净”,背后暴露哪些潜规则

来源:资事堂

作者|顾铭

私募“壳”价值低至8000元······

近日,一家二手交易平台上,出现数个转让私募基金的广告,交易价格在8000元-8万元不等。

翻看两三年前的报道,股权类、证券类私募的“壳”价格当时还有60万元-90万元之间。

交易作价快速缩水,宣传话语中更是用上了“非常干净”的表述,这不禁让人疑惑,这种行为是否真的存在?受让方通常会是怎样的企业带头人?

大资管时代,私募“壳”是否还具有吸引力,交易价格如此“低廉”,背后又有哪些猫腻?

01

“牌照”低至8000元

日前,在一家二手交易互联网平台上,出现多个转让具有备案资格的私募基金的信息。

最低的交易作价为8000元。不得不说是“耸人听闻”的低价。

如上图显示,卖家自称“转让一个干净的证券备案的私募基金”。从模糊的截图可以看出,这是中国基金业协会的备案系统中一家基金管理人的信息,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本为1200万元,实缴资本比例100%,全职员工人数为2人。

截图中,卖家还标注了一条信息:“工商、协会一切正常,无代办事项,原件在手,随时配合短期代持产品,首只保壳产品100万规模,现已清盘,招商证券托管,地址不续费账本齐全。”

交易平台上显示,这个作价8000元的“私募牌照”已经卖出。

{image=2}

此外,仍在挂牌交易的一个股权类私募牌照,作价“高达”7.99万元,转让信息中有如下描述:协会、工商、税务均正常,未实际运营过,发过一次保壳产品,已清算。

值得注意的是,转让信息中特别标注四个字:非常干净。

卖家对私募机构有“洁癖”,并非孤例。交易平台上,另一个证券类私募转让信息中,依然使用“壳非常干净,产品已经清算”等描述。

上图显示,这个私募“壳”转让作价为1万元,转让方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私募管理人。

02

备案私募管理人,很难吗

与公募机构、信托机构不同,私募机构并不是持牌金融机构,所以所谓的私募机构“牌照”其实是不存在的。

但按照相关法规,非公开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人,应当按照规定向基金行业协会履行登记手续,报送基本情况。

上述登记工作被称为“备案”。在一些地区,私募是禅理,完成备案的供公司,被视为类似拥有某种程度上的“私募牌照”的机构。

而要完成备案,一家私募机构需要先成立相关属性的公司,取得工商牌照,之后提交所需材料进行私募管理人备案。备案资格通过后,才可进行募集资金、基金运作。

此前行业协会发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须知》提示:申请机构要符合内控基本要求、资本金满足运营、办公场所具备独立性、财务清晰、展业情况等要求。

诸多细节性要求还包括:申请机构员工总人数不应低于5人,申请机构的一般员工不得兼职;申请机构应保证股权结构清晰,不应当存在股权代持情形等多个情形。

此外,相关行业协会还列出了中止办理该类机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各类情形(如下图所示)。

03

私募“壳”价值何在

如上文所述,由于私募管理人备案制度管理较严格,有诸多细分的要求。因此也有私募机构希望走“捷径”完成这些工作,这催生了寻求受让相关“壳资源”的行业需求。

具体来说,就是有少数私募机构,可能寻求受让一个已经完成备案的公司,以缩短公司必须经历的历程时间。

翻看2016年-2018年的媒体报道,私募“壳”作价一度最高炒至150万元,平均价格有60万元-90万元之间。

部分私募参与者眼中,私募管理人备案难度“加大”,为了能运作所谓的私募投资生意,需要通过转手交易的模式,收购私募“壳”。这反而成为不具备私募从业资质的人士,曲线进入私募行业的途径。

私募“壳”生意链条中,直接产生了壳生意的中介机构,为转让方寻找买家。

04

报价或为吸引眼球

汇总媒体报道和行业信息,交易平台上所谓8000元、1万元的转让价格都是“烟雾弹”,均是为了吸引买家注意。

来自业内的信息,近年私募机构的“壳”价值总体依然在60万元-90万元之间,相比过去几年并没有变化。

而“干净”的壳资源,尤其受到一些机构的青睐。

所谓“净壳”指的是出让的私募机构未牵涉过任何法律诉讼,也没有工商税务部门处罚,也不具有为任何第三方的贷款和担保记录。

但一些业内信息显示,近年壳资源顺利交易的难度越来越高。

通常交易壳资源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私募投资公司工商资料的变更,第二步是要完成基金业协会的管理人相关重大事项变更。

通常转让金的支付也和转让步伐环环相扣。第一步需要新股东支付50%的交易对价;第二步完成后,要再支付剩余50%的交易。

不过上述流程,对私募机构而言有一个业务安排上的“漏洞”,相关机构向协会备案申请重大事项变更后的6个月内,可以新发基金,或许对投资者来说,受让方可以借此“窗口时间”完成基金募资。

责任编辑:张熠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