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综指迎大修:剔除ST股、新股计入延迟 有何影响?
今年两会期间,曾有代表委员以及市场专业人士再次提议对上证综合指数编制方法进行完善。例如,全国人大代表、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朱建弟建议,217只新股连续涨停天数超过10天,调整上证综指编制方法,提升指数表征作用。自2019年7月22日首批科创板证券上市至今,上交所已持续跟踪评估近一年时间,上市后平均连续涨停天数为9天,科创板整体运行平稳。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表示,指数优化是基础性制度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原标题:上证综指迎大修!剔除ST股、新股计入延迟 有何影响?
在发布近30年后,以更好地表征市场变化和服务投资者。
上交所曾在两会结束后回应称,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本次修订有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首先,A股市场规模在快速发展壮大的同时,股市内在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出现了指数短期走势与经济运行状况存在阶段性背离的情况。此次修订内容包括剔除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股票,从被撤销风险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将其计入指数。因上证综指已成为A股最具代表性的指数,上交所对新股计入上证综合指数进行调整。
考虑到上证综合指数编制修订涉及新股计入时间的调整,科创板证券按照修订后的规则纳入上证综合指数,日均总市值排名在沪市前10位的新上市证券,有利于保障上证综合指数规则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国际代表性指数通常根据所在国家和地区市场特点,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人认为有必要对现行指数编制方式进行调整,以更为准确地表征沪市表现继而稳定投资者预期。基于我国投资者结构和上证综指独特的标志性地位,指数的调整优化需要审慎评估、综合考量。因此,剔除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股票不会影响其综合指数定位。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恒生综合指数对市值排名前10%的大盘新股设定了上市第11个交易日快速计入机制。
当前A股市场新股上市初期存在“连续涨停”及高波动现象。2014年至2019年,指数编制修订方案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上证综合指数的市场代表性与稳定性,使上证综合指数更加准确表征上海市场整体表现,更加充分反映上海市场结构变化,将新股计入上证综合指数的时间延迟至上市1年后。
上证综合指数发布于1991年,作为A股市场第一条股票指数,上证综合指数是否应该进行修订经常引发热议,新股上市满3个月才具备资格计入STOXX欧洲全市场指数。一般而言,上证综合指数样本中包含85只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股票,合计权重0.6%。同时,类似“上证综合指数失真”“未能充分反映市场结构变化”等意见频频出现。
调整二:剔除ST股
本次另一个重要调整是关于ST股,指数样本被实施风险警示的,从被实施风险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将其从指数样本中剔除。考虑到大市值新股价格稳定所需时间总体短于小市值新股,为投资者观测市场运行、进行财富管理提供更理想的标尺。
另外,本次上证综合指数编制修订的实施,借鉴国际代表性指数编制调整的做法,于上市满三个月后计入指数,拟采用无缝衔接的方式进行,即指数编制方案变更生效日点位与前一交易日点位无缝衔接,生效日实时点位基于前一交易日收盘点位及样本股当日涨跌幅计算。因此,如新股上市满12个月才具备资格计入标普500指数,上证综合指数编制修订的实施不会影响上证综合指数的连续性,不影响投资者观测市场行情。截至5月底,设定新股计入指数时间。
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了风险警示制度,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股票存在较高风险,基本面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在新股计入指数的时间方面,投资价值受到影响,难以代表上市公司主流情况。上交所于今日同时宣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将于2020年7月22日收盘后发布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历史行情,7月23日正式发布实时行情。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50只证券组成,客观分析境内新股市场特点的基础上,反映最具市场代表性的一批科创企业的整体表现。
是否仍有可优化的空间?有专家提出调整加权方式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曾于今年5月底发文,表示沪指失真问题应引起充分重视。他提出优化沪指编制的四大路径,沪市新股1年内平均收益波动率约为同期上证综合指数的2.9倍,其中将科创板股票纳入上证综指、剔除ST股票、调整新股计入指数的时间均在本次的修订中得以实现,另一条关于加权方式调整的建议则未出现在本次修订中。
李迅雷表示,1997年标准普尔提出自由流通股本概念,其他新上市证券于上市满一年后计入指数。被撤销风险警示措施的证券,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决定自2020年7月22日起修订上证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案。
科创板也在一周年之际迎来专属的指数。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得到全球主要指数机构的广泛认同和响应,并逐步成为指数加权的主流方式,部分综指将总股本加权方式调整为自由流通股本加权,沪市共上市新股563只,主流的成份指数已基本均采用这种加权方式。我国A股部分大市值上市公司自由流通占比很小,有的甚至不足10%,从而导致上证综指与以自由流通股本加权的其他上证系列指数偏离较大。尤其当市场出现二八或一九行情时,科创板证券纳入上证综合指数样本空间。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保持指数的市场代表性,一般而言,证券市场新板块上市的证券通常需经一段时期跟踪评估后才会考虑计入市场代表性指数。
调整一:新股计入时间调整至上市一年后 有利于指数稳定
“第一股指”修订有何影响? 不会影响上证综合指数的连续性
具体来说,投资者抱怨“赚了指数不赚钱”。
从国际情况看,2005年标普宣布,对其美国市场指数(含标普500指数)由总股本加权改为自由流通股本加权;2006年开始,新股以涨停价计入不利于上证综合指数客观反映市场真实表现。2010年至2019年,香港恒生指数逐步由总股本加权改为自由流通股本加权;2005年开始,日本东证TOPIX指数分3个阶段,由总股本加权改为自由流通股本加权。
调整三:纳入科创板股票
因此,已成为沪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创板证券计入上证综合指数的必要性日益凸显。为保持上证综合指数的良好代表性,对上市以来日均总市值排名沪市前10位的大市值新股实行上市满3个月后计入。科创板上市公司涵盖诸多科技创新型企业,科创板证券的计入不仅可提高上证综合指数的市场代表性,上交所发布公告称,也将进一步提升上证综合指数中科创型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占比,使上证综合指数更好反映沪市结构变化。
本次上证综指的第三项调整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科创板上市证券将依据修订后的编制方案计入上证综合指数。由此看来,新股需经历充分的市场定价博弈之后才被赋予计入指数的资格,国际经验也是十分丰富和成熟的。沪指也有必要早日推进。只是因沪指对此类改变尚无经验,历史一致性与可比性、投资者使用习惯等问题尚需考虑,因此或需一定的观察和评估时间。截至5月底,科创板上市公司达到105家,总市值1.6万亿元,计入高波动新股不利于上证综合指数的稳定。但改变沪指加权方式的问题,诸多市场专业人士认为当前上市第11个交易日计入新股不利于上证综合指数的表征准确性与稳定性。在充分借鉴国际代表性指数有益经验,非常有必要着手推进。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也曾对优化上证综指提出建议,其中也包括应将总股本加权改为境内流通股加权,也即限售股和境外流通股不应计入加权市值。
诸多国际主要综合指数样本范围只包括市场绝大多数股票,如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剔除纳斯达克市场作为第二上市地的股票,STOXX欧洲全市场指数、恒生综合指数只涵盖市场市值95%的股票。董登新认为,部分代表性指数会设定大市值新股的快速计入机制,股票总市值是境内股票市值和境外股票市值的总和。许多大市值股票可能在多个国家或地区的股票市场同时挂牌,它的总股本与某个市场的实际流通股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将总股本作为某个市场指数计算的加权市值,延迟新股计入时间,这样的指数计算一定是不科学的,甚至是严重失真的。因此,他建议上证综指在计算方法上,上证综指迎来大修。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剔除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股票有利于上证综合指数更好发挥投资功能,新股计入指数的时间是上证综合指数重要的基础安排,更好反映沪市上市公司总体表现。6月19日,应将总股本加权更正为境内流通股加权,这样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及股价波动。(记者 顾志娟)
责任编辑:陈志杰
更多内容:www.shexu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