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1959

时隔五年,中国再度迎来载人航天飞行!

人民日报海外网2021-06-16 20:19:030

原标题:[解局]时隔五年,中国再度迎来载人航天飞行!

今天的大消息: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搭载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飞往深空。

时隔五年,中国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再度开启。这次航天员们要飞往的,正是前不久刚打好了“天基”的“外太空住房”。

本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总体建造任务的关键组成部分。

按计划,中国今明两年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其中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发射,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2022年,中国将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落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非常密集的发射任务——

4月29日,搭载着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率先发射升空;

1个月后,搭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点火发射;

此后,中国空间站的核心舱与货运飞船成功对接,并顺利在轨运行了17天。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本轮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工作人员用了8个字概括任务的重要地位:承上启下,十分关键。

按计划,神舟十二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将进驻核心舱,按天地同步作息制度工作生活3个月,再搭乘飞船返回舱,返回东风着陆场。

在此期间,航天员任务可不少——

开展核心舱组合体日常管理,包括天和核心舱在轨测试、再生生保系统验证、机械臂测试与操作训练、物资与废弃物管理等;

开展两次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包括舱外服在轨转移、组装、测试,完成舱外工具箱的组装、全景摄像机抬升和扩展泵组的安装等工作;

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包括完成空间应用任务实验设备的组装和测试、按程序进行空间应用及航天医学等领域有关实验、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等;

进行航天员自身的健康管理,即按计划进行个人日常生活照料、身体锻炼,定期监测、维持与评估自身健康状态。

真是非常期待他们“上天”并且安全归来。

{image=1}

目前,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组合体状态良好,已为航天员们的“入住”做足了准备。

据悉,天和核心舱提供了3倍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航天员活动空间,配有3个独立卧室和1个卫生间;后续即将到来的“问天”“梦天”实验舱,会将人员活动空间扩展至110立方米,在设计上最大程度考虑私密性和便利性,提高航天员的太空生活质量。

航天员在天上吃啥?核心舱配了120余种营养均衡、品种丰富、口感良好、保质期长的航天食品;

航天员身体要求特别高,咋保持状态?锻炼区里,有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满足航天员日常锻炼需求;

至于跟地球的通讯,通过天地通信链路和视频通话设备,3名航天员可实现空间站与地面的双向视频通话、电子邮件收发,还可以通过“私密语音通道”,与家人分享在太空生活的感受。

根据国际同行的经验,航天员在空间站中相当一部分工作是进行舱内设备组装及维修。仅天和核心舱一处,就有逾千台设备要靠航天员手动组装完成。

为了让航天员的工作更准确、高效,设计师们在防差错设计上下了不少功夫。设计师从标志、颜色、外形等方面,对需要组装的设备、线缆和插头采取了特殊措施,确保航天员在太空操作时不看错、不误操作。

今天,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简历也正式公布。其中担任指令长的特级航天员聂海胜,名字大家都很熟悉了,他曾参与神舟六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特级航天员刘伯明,参加过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二级航天员汤洪波则是首次飞行。

为确保万无一失,本次飞行任务还设了3名备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业内人士介绍,包括备份航天员在内,全体任务执行人员均扎实开展了地面训练和任务准备,单人训练时长超过6000学时。

{image=2}

载人航天是人类航天活动中系统最复杂、难度最大、要求最严的系统工程。回顾来路,可以看到中国航天的坚实脚步——

1992年9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正式确立,第一步发展载人飞船,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造空间站;

2003年10月,杨利伟驾乘神舟五号飞船,在21小时23分钟的时间里环绕地球飞行14圈、近60万公里,在人类“走出地球摇篮”的漫漫征途,刻下了属于中国人的数字;

两年后,费俊龙、聂海胜执行难度系数大幅增高的神六任务,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的重大跨越;

2008年9月,在刘伯明、景海鹏的密切配合下,翟志刚完成首次太空出舱行走,在343公里的太空轨道上,实现了中国人与宇宙的第一次直接握手;

2012年6月,景海鹏、刘旺、刘洋踏入天宫一号,太空从此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之家”;

2013年6月,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圆满完成中国载人航天首次应用性飞行;

2016年11月,景海鹏、陈冬在太空完成33天中期驻留,为后续的中国空间站建造运营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image=3}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一号,短短十余年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技术、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独立自主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如今,中国空间站正式进入在轨组装建造阶段,“三步走”战略即将迎来收官。

中国为什么要建设自己的空间站?

从国力上说,建设和运营空间站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从科技发展上讲,空间站可大规模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能极大促进空间科学、生命科学发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技术创新。

而在终极目标上,中国空间站的建造运营,也将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外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重大贡献。

在人类梦想的疆土,中国必将飞得更高更远。

文/点苍居士

责任编辑:张申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