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拜会:畅谈三小时 “破冰”仍很难
原标题:普拜会:畅谈三小时 “破冰”仍很难
当地时间6月16日下午,备受瞩目的“普拜会”在瑞士日内瓦落下帷幕。
在经过3个多小时的双边会晤后,俄罗斯总统普京、美国总统拜登先后举行了单独的记者会,介绍会晤情况。据CNN报道,此次会晤涉及人权、新冠疫情、网络安全、气候变化、北极开发、阿富汗问题、乌克兰和叙利亚地区冲突、伊朗核计划等多个议题。
{image=1}
虽然会晤持续时间短于预期,但双方都表示会晤氛围“没有敌意”,整个会晤是“良好且积极的,达到了预期”。据普京和拜登介绍,会晤取得了一些切实的成果,包括让双方大使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开始核武器控制对话等。此外,白宫方面还发布了《美俄总统关于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强调实现战略稳定、监控危险复杂的新型武器研发。
在网络安全问题上,拜登称他向俄方提供了一份包含16个实体的关键安全基础设施清单,强调禁止攻击关键基础设施。未来一段时间内,美俄两国或将继续进行战略性对话,以讨论更多的细节问题。
{image=2}
在此次峰会召开之前,美俄双方都一再强调,不期待此次会晤出现突破性成果。那么,此次会晤是否达到了外界预期?俄美关系能否得到缓和和改善?新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刘卫东和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马斌。
会晤基本符合预期,无重大突破、分歧仍然严重
新京报:此前俄美双方和外界对于此次峰会预期都很低。你怎么评价此次美俄首脑会晤的结果?
刘卫东:我觉得此次会晤结果和此前预期差不多。会前美俄双方都一再强调,不期待此次会晤能取得突破性成果。事实也是如此,确实没有重大突破。
根据目前释放的消息,双方都是在一些本就有共识或者说预期范围内的议题上有所谓的“成果”,譬如战略核稳定、不能打核战争、恢复外交层面的互动、展开网络安全磋商等。但是在一些存在严重分歧的问题上,双方的态度依然强硬、分歧也依然明显,如人权问题、乌克兰问题等。
事实上,此次会晤的一些细节也表明,双方不可能达成突破性成果,譬如普京和拜登没有召开联合记者会,双方会谈时间短于预期的4-5个小时等。这些都证明,俄美在实质性问题上并未达成一致,也就不可能取得重大突破。
马斌:我认为此次会晤结果基本是符合预期的,没有什么预料之外的东西。
对于这次会晤,双方能够坐在一起,把自己关切的问题摆到桌面上谈一谈,把自己在一些问题上的不同立场表述出来,就是最大的成功了。也就是互相“试试水”。当然,会晤也有一定成效,今后一段时间,双方可能会就一些领域能否展开合作有工作层面的沟通。
不过,从此次会晤也能看到,双方在很多问题上的分歧仍然明显,譬如乌克兰问题、所谓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俄罗斯反对派领导人纳瓦内利被捕问题、白俄罗斯迫降客机问题等。
也就是说,在人权、民主这些问题上,基本上还是各自表明立场、阐述观点,然后任务就结束了,双方没法儿就这些问题达成一致。
{image=3}
新京报:普京和拜登都释放了会晤氛围积极、会晤取得成效的信号。你认为这反映了什么?
刘卫东:我认为这也是预期之中的。拜登是一个建制派政治家,他非常讲究外交礼仪以及程序规范,所以他不会在这种场合做出超出礼仪的事情。即使他和普京在观念上有严重分歧,双方也不会吵闹起来。
所以,我觉得不能从双方会晤氛围相对温和,就得出两国关系得到缓和、得到改善的结论。美俄之间的对立一直以来都很明确也很严重,双方谁也不愿意让步,所谓的会晤成效也都是预期范围内的。
马斌:这一点很值得关注。会晤之前,双方都一再给外界泼冷水,强调不要期待此次会晤有突破性进展。会晤结束后,双方确实没有突破性进展。所以他们只能通过强调氛围友好来凸显这次会晤的重要性。
但换言之,这其实也体现了美俄两国领导人对于两国未来的关系有好的期待,双方为了实现稳定的关系是愿意付出努力的,这算是一个好的信号。
{image=4}
会晤重在展示立场、试探对方,双方都达到目的
新京报:你认为普京和拜登达到了想通过此次会晤达到的目的吗?
刘卫东:我觉得基本应该达到了。因为双方在会晤前就有共识,那就是对于此次会晤不要抱有太高的期待。期待低,满足期待就更容易。
事实上,此次会晤的主要目的还是展示各自的立场,试探对方改变立场的空间。从两人的记者会可以看到,双方都展示了自己在一些问题上的立场,尤其是自己的“红线”。而且双方都明白,不可能通过此次会晤改变对方的政策立场,因此在会晤时也不会有这方面的期待。
目前来看,双方在会晤中至少没有太多的敌意,也愿意坐下来就关切的问题谈一谈,这本身就释放了一个愿意改善关系、对于缓和关系有所期待的信号。虽然能改变多少还不好说,但愿意坐下来谈就表明双方都希望努力寻找机会改变现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双方对于结果应该都是满意的。
马斌:我认为他们都达到了自己想达到的目的。
从普京的角度来说,他希望利用这次会晤为自己在国内塑造一个比较正面、积极、强硬的形象。此前他有释放一个信号,即要让美国认识到俄罗斯大国地位的恢复。会后,俄罗斯媒体就开始强调这一点,称此次会晤意味着俄罗斯恢复大国地位。
从拜登的角度来说,他除了希望稳定美俄关系外,实际上更希望强化和欧洲盟友的关系。拜登将和普京的会晤放在了欧洲行的最后一站,其实就是在告诉欧洲人——在面对俄罗斯时,美国仍然是“老大”。
过去几年,美国和欧洲的关系遭到很大的破坏,欧洲开始强调要实现战略自主。拜登上台后希望恢复和欧洲的盟友关系,一个筹码就是共同应对俄罗斯,因为在面对俄罗斯时,欧洲没办法“自主”。
事实上,拜登眼中的美俄关系不仅是双边关系,他还从欧洲的视角去看这个问题。所以我认为,考虑欧洲的立场也是拜登在处理美俄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image=5}
俄美未来会增加接触、避免触碰红线,但关系难有明显改善
新京报:你认为此次会晤能为俄美关系带去什么改变?未来一段时间俄美关系会如何发展?
刘卫东:这次会晤最重要的是,让双方有了接触。有了首脑接触之后,双方就可以在一些敏感议题上展开工作层面的磋商谈判。因为首脑会晤其实更多的是展示立场、展示姿态,真正推动解决实际问题,还是要靠一些工作层面的对话磋商。
我认为,在当前的全球环境下,大国之间最重要的不是发展关系,而是避免战略误判。尤其是美俄之间,关系可以紧张、互相之间可以对骂对抗,但双方必须有默契不去触碰对方的底线。
在此次会晤之后,美俄之间的分歧不会消失,紧张关系也不会立马缓和,但他们会有意识地管控分歧、把握分寸,避免出现不可控的局面。也就是努力实现拜登所说的“稳定和可预期”的关系。
但是,俄美关系仍然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未来仍然有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导致两国关系再度恶化。
马斌:如果说有一些改变,那应该是双方在一些共同关注的问题上会建立沟通机制,而这也意味着此前已陷入低谷的美俄关系可能会开始进入一个部分恢复期。因为此前两国关系一再恶化,很多对话机制都切断了,外交工作也中断,至少这些层面会有改变。
但是美俄关系不会出现明显的改善。两国关系近几年已经到了非常差的地步,双方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的分歧也愈积愈深,目前透露出的一些成果其实也只是接着这次峰会加固,让它更具有象征性意义。
之后一段时间,可以想见的是两国还会继续打口水仗、还会有新的制裁,甚至还会在一些敏感问题上有所动作,只是会尽量避免触碰到对方的“红线”。
{image=6}
新京报:拜登在会晤前见了很多盟友,强调了和北约、欧盟的盟友关系。而俄罗斯方面在会晤前也强调了和中国的友好关系。双方此举释放了什么信号?
刘卫东:这其实有点在朝着阵营化的方向在转。
拜登上台后,一直强调要组建联盟共同应对来自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挑战甚至威胁,所以他努力修复盟友关系、联合盟友。此外,拜登此次主动提出和普京会晤,除了希望稳定美俄关系外,其实也是在向俄罗斯发出善意的信号,从而间接推动俄罗斯和中国对抗、割裂中俄。
其实这也是很多人开始担心所谓“新冷战”的一个原因。全球开始阵营化、意识形态化,逐渐地两个阵营之间交流越来越少、越来越割裂,这是非常危险的。
文/谢莲
责任编辑:武晓东 SN241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拟修法延长“紧急状态”12个月
当地时间24日,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州长安德鲁斯在记者会上表示,为保证维多利亚州的防疫措施得到有效贯彻,拟通过修改法律延长该州紧急状态12个月。维多利亚州的紧急状态原计划于9月13日结束。0000阿斯利康疫苗增列潜在副作用:接种后现罕见血液疾病
中新网6月13日电据路透社12日报道,日前,欧洲药品管理局将另一种罕见的血液疾病——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列为阿斯利康新冠疫苗的潜在副作用。{image=1}据报道,欧洲药品管理局安全委员会11日指出,阿斯利康必须在标签上列明这种副作用。委员会还建议,此前曾因CLS而出现肿胀和血压下降的人,不应该接种阿斯利康疫苗。0000反弹加剧 欧洲多国疫情二次抬头?
近期,欧洲多国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连创新高,疫情呈现加剧趋势。为防控疫情蔓延,欧洲多国升级了防疫措施。法国“第二波疫情已成事实”法国是欧洲疫情反弹势头凶猛的国家之一。法国3月全国范围“封城”后一度控制住疫情。随着逐步“解封”,法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从较低的三位数不断增加,连创新高。{image=1}9月22日,在法国巴黎街头的一家咖啡馆,侍者与顾客均佩戴口罩。新华社记者高静摄IOC主席:空场举办东京奥运会也是选项
共同社1月24日消息,国际奥委会(IOC)主席巴赫在受新冠疫情影响的东京奥运会23日迎来开幕倒计时半年前夕的22日公布了一段视频。巴赫在其中表示,“我们将在适当的时候决定应对疫情所需的手段。这也涉及到观众的问题。多少人?能让观众入场吗?”他认为空场办赛也可能成为选项。0000一句祝福引发的血案!美军突然发动空袭
来源:牛弹琴{image=1}这真是一句祝福引发的血案。美军战机出动,突然发动空袭。塔利班很愤怒,明明我们已经有默契要停火了,但过去两天,在阿富汗西部的赫尔曼德省,美军却又对塔利班狂轰乱炸。按照阿富汗政府方的说法,冲突共造成约80名塔利班士兵死亡。请注意,很多美国媒体在报道这件事的时候,用了一个词——“罕见”。确实非常罕见。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