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本化要结束了!
原标题:教育资本化要结束了!
这两天有个大新闻,大家应该都注意到了。教育部成立了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要对课外补习出手了。
{image=1}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意味着三胎配套政策开始逐步出来了,教育行业资本化也即将结束了。
前段时间我们搞三胎政策的时候,大家都在讨论的话题是,生得起也养不起。
这不,三胎配套措施来了。降低家庭教育开支,就是三孩的配套政策之一。
{image=2}
是什么原因让大家生得起养不起呢?是奶粉太贵还是学费太高?
都不是,养不起的核心原因是教育成本。
说起来我们国家从小学到初中,都是义务教育。就连幼儿园,国家也在大力投资建设公立园。
可为啥大家觉得,教育成本不但没降低,反而越来越高了呢?
问题出在资本不断涌入的课外补习上。
拿表弟家为例,他们家娃上幼儿园一个月学费加伙食也就1000多,现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基本不花什么钱。
但是算算课外班,每年花在课外补习的支出,都超过了10万。线上的线下的特长的学科的,加起来可能还不止。
如果说去特长班,还能说是为了让孩子培养个兴趣爱好,那么学科类就是纯粹的教育军备竞赛了。
他们家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参加了语数外三个学科补习班,还有什么线上口语班。
本来表弟也在说,一年级孩子有啥补课的必要,我们那时候还每天在外面野呢。
可去了班里一看傻眼了,几乎全班所有孩子都在补,你不补就成了班里的差生。
要知道小学那点东西其实并不多,对小孩来说学习一小时和三小时,熟练程度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别人在补课的时候,你家孩子在外面玩,考试成绩的差距就这么出来了。
然而这些提前补课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有什么意义么??并没有。
只是让你孩子提前学了高年级的东西,比如一年级的孩子学了二年级的课。
看似在进度上超前了,但是这个超前的距离会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步的减小。
除非你家孩子是那种智商天赋超群,能14岁上少年班那种,才能永远比别的孩子超前。
不然等到高年级,你就会发现这点超前完全没啥意义,只是大家单纯的在内卷。
这里很好笑的是,因为孩子开始学习特别早,在课外补的各种课太多,甚至有时候会让家长有种错觉。
在孩子小的时候,尤其在三四年级以下,家长很容易觉得自家娃是个天才。
因为家长的观察样本不够,再加上培训机构销售训练有素的忽悠。家长看了自家娃超出同龄孩子的表现,就会有这种错觉。
不过通常过了三年级,天分不足但是通过努力,之前显得出挑的鸡娃,会出现第一波均值回归。
因为提前补习和鸡血带来的优势,会出现明显减弱减弱,初三以后又会出现第二波均值回归。
就像下面这个图上画的一样:
{image=3}
这个阶段的家长,特别容易情绪崩溃。尤其是那种全职,把所有心血都花在孩子身上的家长。
当然了,这个变化主要发生在中等资质的孩子身上。如果孩子是天生牛娃,也确实不会有啥影响。
这个事情我们从统计数据,也看得出来。家庭教育专家,清华大学教授王晶,曾经对清华500个学生的家庭教育深入调查以后发现。
这些孩子能考进清华的核心原因,并不是因为家庭教育投入很大,或者个人有多鸡血努力。
主要是他们的平均智商,处在129-131之间。先天禀赋的差异,靠后天努力是弥补不了的。
大家都说拼命补习,是因为现在孩子竞争激烈,读书考学实在太内卷了。可读书内卷这玩意,也不是现在才有的。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学生读书更加内卷,因为学生录取的数量实在太少了。
按照当时的年度人口出生比例,就算大专录取人数也只有1%,考上的难度基本和今天的985类似。
不过当年读书考学虽然内卷,但是大家却没有现在这么重的经济负担。
那时候的学校只是通过延长学习时间,增加练习的难度和强度。再通过班级和年级排名的方式,来增加竞争性。
校外也很少有专门的辅导机构,就算有一些老师补课和家教,价格也不高。
再加上学校里那时候还有早自习和晚自习需要上,所以孩子基本也没大量的时间精力,跑到校外去补课。
现在虽然从小学开始,就天天告诉你要给孩子减负,也没有小升初考试了。
然而这种减负,只不过是把学生在学校的时间缩短,作业留少。
看起来大家是不竞争了,可是孩子依然还要中考啊,选拔的标准并没有变。
中考50%的分流率,意味着每年出生人口里有一半孩子,是要被分流到职业学校的。
去了职业学校,不光意味着孩子未来会去做一个蓝领。更让家长担心的,是职业学校的学风和管理问题。
15-18岁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是最叛逆,也是荷尔蒙最旺盛的时候。
送到管理差的地方,培养出来问题少年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所以多数家庭条件还过得去的人家,是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走职业学校这条路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虽然国家在不断减负,但是孩子们却不得不从小,就开始教育军备竞赛。
因为想要在中考不被分流,就必须去教学质量高,能掐尖的好私立学校。
为了能去私立学校,就要从小学就开始教育军备竞赛补课,因为好私立是要考试才能去的。
减负以后影响最大的,是那些资质中等的孩子。因为他们的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如果教的简单的话,不补课就考不出来。
要知道多数小孩的资质,都处在中等水平。对这些孩子来说,应试训练就是能提高他们的考试成绩。
公立学校虽然在大幅度减少应试训练,但是高中大学的录取和考核标准,还是以考试成绩为主。
既然学校不提供了,那家长只能花钱自己去买。在经济能力范围内,给孩子多买点应试训练。
这等于是经济条件相对好一点的家长,给自己孩子加个外挂。
在这个背景下,课外补习的需求自然激增。这批中等资质孩子的竞争,也变成了家长财力和时间的竞争。
多数人这时候理性选择,必然是少生精养,把资源投入一个孩子身上去。
期待子女能在教育中杀出重围,最终拿到一个对得起教育投资的卖身钱,
这也是我们在啊《生育率问题的终局》里面,曾经讲过的故事。
在家长的焦虑之下,课外补习这块肥肉很快变成了资本的红利和风口。
资本的加持之下,培训机构打出的口号就是:你不来,我们就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
{image=4}
通过不断的给家长制造焦虑,来不断降低孩子内卷的年龄。
这个阶段课外教育的价格,也跟着这些中等资质的孩子补课需求的上涨,在大幅提高。
最后不断提高的补课成本,让免费的义务教育成为笑话,也让养育孩子的成本变得异常昂贵。
这等于是给家庭增加巨大的教育支出的同时,从侧面拉低了大家的生育意愿。
一个孩子一年义务教育的学费确实没几个钱,一年的生活费也没几个钱。
但是一年的课外教育费用,却是学校学费生活费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而且各个培训班距离也比较远,需要有家长陪着上课,接送孩子,这个特别耗费时间精力。
这也是为啥很多老人退休以后,还不得不跑去给子女带孩子,帮忙各种接送。
要是老人在异地或者身体不太好,没办法帮忙的话,就需要一个全职家长做这个事儿。
不管从时间还是金钱上来说,这个成本对多数上班族都是难以承受的。
很多家庭在权衡利弊以后,最后的选择只有一个,不生不养。
这也是为啥我们之前总说《生育率不断降低的本质是经济问题》。
这两年家长购买应试培训激增的需求,也带动了资本的大规模入场,这很大程度上也改变了教育行业的生态。
对教育有了解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老师之间的水平差异,也是非常大的。
同样的知识,有些牛逼老师讲出来就绘声绘色,深入浅出,下面的孩子一个个听得也很专注,像打了鸡血。
有些老师讲出来的东西,就让人直打瞌睡,特别的枯燥乏味,让人完全听不下去。
以前想遇到这种牛逼老师,往往要撞大运。更不可能在同一所学校里,出现很多老师都是这个水平。
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在家长强烈的补课需求推动下,很快有人发现这是个发财捷径。
所以他们从大资本那边融资以后,开始到处花大价钱挖这种牛逼老师,把这些老师聚在一起。
通常这些资本加持的大培训机构,给牛逼老师的年薪,大多都能超过百万。
这些培训机构的思路也非常简单,既然这么多家长培养孩子都愿意下血本,那么花大价钱挖牛逼老师,是不会亏的。
挖来牛逼老师以后,最终机构们花掉的钱,都会由这些愿意在教育上投入的家长门买单。
对老师们来说在哪儿工作不是工作,自己也有老婆孩子要养,也希望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牛逼培训机构拿几年高薪,基本能顶自己在公立学校干一辈子了。那还犹豫啥,当然直接过去了。
演化到最后,就是牛逼的培训机构好老师越来越多,公立学校被挖了个干净,成为培训机构的黄埔军校。
学生们要是想听这些好老师的课,就得出比公立学校贵几十倍的学费,花个几十万一年。
这时候公立学校就变成了摆设,培训机构却变成了真正的学校。最好的教育资源,慢慢也就变成了有钱人的专属。
这一点从985和211这些高校里面,来自农村的学生比例,我们也能看出变化。
现在你去任何一所好点的985大学看看,基本上那边大多数新生都是城市来的,农村和小地方来的非常少。
拿清华大学来说,2019年在内地 招生的3400名学生里,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数量是656人,占比19%。
除去学校通过自强计划和国家专项计划录取的学生,裸分考上的只有379人。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针对贫困地区的自强计划和国家专项计划,清华的农村生源比例只有不到一成。
1978年到1998年,清华北大这些名校的农村学生超过三成。2000年以后就变得越来越少,逐步降低到不足一成。
当然这种情况不只发生在清华北大,而是遍及所有的985高校。越是好的大学,农村学生就越少。
农村学生比例不断降低的原因,也很简单。现在手里有点钱的中产家庭,通过培训加筛选模式,不断拔高了底层的上升难度。
因为优质的课外辅导班和好的老师,确实可以让天赋一般,但家境富裕的学生提高成绩。
城市里教育水平本来就比小地方好,再加上有这种牛逼培训机构辅助考试技巧,等于给孩子加了外挂。
可大家考的卷子是差不多的,教学水平和考试技巧的差异却这么大,最终啥结果想也想得到。
多个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社会基层到中产的上升通道是必须维护的,只有这样人们才相信个人奋斗可以改变生活。
通过高考进入一所不错的大学,就是广大农村学子的那条上升通道。
因为学历是这些孩子的敲门砖,有了这块砖,就可以和那些含着金钥匙的人,勉强挤入同一赛道了。
如果这条路被打断了,那么这些出生在农村的孩子,也就彻底没啥上升希望了。
对我们国家来说,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要考虑一个效率和公平的问题。
大家考着一样的试卷,但却接受着这么大差异的教育,这批基层孩子能胜出才怪。
我们总是说要给基层一个上升的通道,不也就变成一句空话了嘛。
所以我们才看到,国家推出了一系列针对农村学生的专属优惠政策。
比如自强计划和国家专项计划,维持着农村学生进入名校的比例。
而且大家都补课这个事儿,不光关系到一个公平的问题,还影响到了大家的生育意愿。
我们前面也说了,大家生育意愿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开支太大,尤其是补课和学区房的费用。
高昂的教育开支让大家觉得生了也养不起,要是自己能力不强,说不定生出来还是人民币玩家的道具,自然就没兴趣生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国家出手整顿资本介入教育和补课,甚至整改学区房是必然的趋势。
这里肯定有人要说了。既然大家考试这么难,又都想上大学,就不能让大学继续扩招嘛。
尤其是这些985大学,为啥就不能扩招呢?上好大学的人多了,全民素质不也就提高了嘛。
如果真这么搞,不过就是把问题继续往后拖,因为社会并没办法给这些大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就业岗位。
这两年为啥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还不是经济增速慢下来以后,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足。
八十年代大专毕业,就能找个不错的工作。千禧年扩招以后,变成了本科以上学历。
扩招以后的大学生能逐步消化掉,是因为千禧年以后我们加入了WTO,经济增速非常快。现在经济增速慢下来以后,大学生供应显得越发过剩。
好一点的企业基本要求211以上学校,就连你研究生面试,可能都会问你本科在哪儿读的。
原因就是现在大学生太多了,社会上需求又不足。通过提高门槛,才能降低筛选成本。
在这种情况继续扩大招生规模,已经变得完全没有意义,只是把问题往后推而已。
这一点之前我们在《为啥现在所有专业都在劝退》里面,已经详细讲过。
尾声:
可以预见的是,目前对课外培训的一系列打击政策,不过是前奏而已。
在鼓励生育的背景下,未来国家会将婚嫁、生育、养育和教育作为整体考虑。
{image=5}
在这个大前提之下,不管是基础医疗、基础住房还是基础教育,都会变成微利行业。
前段时间医疗集采杀价,大家应该都看到了。房地产企业抱怨现在利润很低,大家也看到了。
{image=6}
现在只是轮到教育了,未来教育行业大概率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教育培训行业会遭遇连续重锤,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供应量会加大
教育行业的资本化基本走到了尽头,学区房的概念会被逐步打掉。
另外还有几件事,我们觉得也可能会在教育行业发生,这里也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学生的在校时间大概率会被大幅延长,家长用不着每天还没下班就急吼吼的,想着去接孩子了。
其实当初课外班之所以会泛滥,很大程度上也和孩子们放学太早有关。
小学生三点钟就放学了,他不上辅导班还能去干嘛,总不能大街上溜达吧,现在等于补上了这个窟窿。
二、义务教育阶段补课会被严格限制,家长未来可能不用来回折腾,跑各种辅导班了。
目前的江湖传闻是,学前的任何学科培训可能都会被禁止,中小学生周末和假期的补课也会被限制时间。
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想报学前教育的家长,现在就不要给孩子报任何学科培训的班了。
应该很快就不许搞了,一切都等到9月1号新政落地以后再说吧。现在报班付了钱,你的钱都不一定能退回来。
三、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审批,会逐步被收紧。看新闻这两天四川不就已经暂停审批了嘛。
在政策的严格限制下,新办的K12教育相关企业,未来上市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另外就是,线上教育培训的资本热潮,在这种背景下也要结束了。
最近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线上教育跑来公号要投广告的变少了。
可能这两个月线上教育的从业,也感到了一丝危机,因为不少企业开始裁员了。
所以投资教育股的要注意了,政策风险是目前最大的风险,暂时不要随便出手。
当然了,这个事儿我们3月在朋友圈也提过,那时候很多人都不相信。
{image=7}
在这种情况下,家里有点钱天资又一般的中产孩子,是最难受的。因为他们不想被分流,之前靠的是课外加码。
补课被严格限制以后,等于是动了中产的蛋糕。这时候你要么和大家一样拼天赋,要么多花钱偷摸去搞一对一,这玩意开销可就大了。
因为全国每年能上985和211的学生名额是一定的,高考的要求也没啥变化。
但是最近几年这些学校的录取名额,却通过扶贫指标大量倾斜到贫困地区。
所以非贫困地区的中产教育指标,会是缩水和竞争非常厉害的。
观察多数中产家庭的人生轨迹,可以说都是很类似的。通常从爸妈和爷爷奶奶都在体制内,或者著名外企民企。
孩子后面都会上不错的民办学校,或者准备了学区房。爸妈也都是鸡血家长,从小就给孩子搞补习。
这些孩子以985和211为目标奋斗,最差也要努力考上个二本。
二本及以上学历到手,通行证就有了,家里关系用起来,继续体制内著名外企民企的轨道
为啥只能沿着这个轨迹走呢?因为不会投资,也不会做生意。
其他谋生技能好像也没有,只能走父辈的路,好好读书,拿个学历打高级工。
未来如果课外补习不能像以前一样大规模搞,变成了大家一起拼天赋。
这批中产家庭孩子之前熟悉的路径就被打断了,可能很多都要抓瞎了。
这里肯定有焦虑的家长会问,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其实这又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家长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孩子创造机会就好。优秀的孩子如果天赋足够,需要的也只是机会。
如果孩子天资不够,那就去学个技术,起码有个谋生的手艺保底。
另外就是家长多努力一点,多赚点钱。毕竟家里的积累和资源支持,才是孩子过得好不好的关键。
其实关于这一点,我们以前在那篇《拼娃的正确姿势》里,讲的已经很明白。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单纯想让孩子通过拼教育过得好越来越难,多数孩子还是要靠父辈的财富积累。
因为按照泊松分布,遗传基因和表征都不是严格的因果对应关系。上一代能稳定遗传给下一代的,就只有财富。
其他类似智商、颜值、身高和性格之类的东西,完全要看上帝掷骰子时候的心情。
所以与其焦虑的鸡娃,还不如自己多努力一点,提高自己的占坑能力,多积累一点财富才是王道。
要知道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因素很多,教育背景只是权重很低的一项。
从过往经验看,权重最高的,其实是爹妈的身价、地位还有基因。
以及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言传身教的影响,和长大以后能给予的资源支持,才是最重要的一环。
责任编辑:邓健
周扬青“半熟芝士”上热搜背后:好利来散伙“分家”后会有好未来吗
7月31日,话题#周扬青承认与罗昊的恋情#登上微博热搜榜。周扬青曾是娱乐明星罗志祥的女朋友,因为“锤”前男友罗志祥是时间管理大师,她的感情状况一直备受网友关注,早有网友猜测她的新男友就是罗昊。在综艺节目《女儿们的恋爱4》中,周扬青终于承认与好利来创始人罗红的儿子――罗昊正在恋爱中。目前,罗昊担任好利来的执行总裁。“他家开蛋糕店的。我认识他之前,就很喜欢吃他们家的半熟芝士。”周扬青说。0001万科物业更名万物云:对标科技公司下沉 将支持合资物业企业上市
文|王茜自今年9月万科集团合伙人、万科物业首席执行官朱保全表示公司将发布城市服务新品牌后,市场已经嗅到了万科物业“变阵”的意图。10月31日,在万科集团上海区域媒体交流会上,朱保全揭晓了答案。会上,他宣布万科物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万物云空间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物云)。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今年万物云的内部架构调整和新品牌发布,近来万科集团对于该公司上市问题的表态有所改变。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