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9182

强硬派上台,是伊朗国内对美国打压的报复性反应

10000100002021-06-20 16:43:560

原标题:环球深壹度 | 强硬派上台,是伊朗国内对美国打压的报复性反应

文 | 金良祥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6月19日,伊朗内政部宣布,司法总监易卜拉欣·莱希当选为新一任总统。鉴于伊美关系发展的独特逻辑以及莱希的独特地位,伊朗与美国关系的敌对一面不会改变,动荡性可能进一步凸显。

{image=1}

诚然,作为在内外交困特殊时期诞生的伊朗总统,莱希没有理由不去改善伊美关系。尽管美国正在衰落,而且正在实施从中东地区收缩的战略,但美国依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仍然是关乎伊朗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正是美国对伊朗的金融制裁切断了伊朗对外贸易的结算通道,导致伊朗对外经贸联系被严重削弱;美国对伊朗的能源制裁导致伊朗财政收入锐减,民生困难难以纾解。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建立已经40余年,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日益成为民众能否对政府保持信任的关键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谁出任总统,都会将改善对美关系作为优先事项,来自伊朗保守派阵营的莱希也不例外。

{image=2}

然而,即使莱希有意改善对美关系,也很难将其意图付诸实施,因为伊美关系的主导者并不是伊朗,而是美国。事实上,在伊美关系多年的发展史中,诸多伊朗领导人都曾经努力尝试去改善对美关系,结果是没有一位获得成功。而且每一次尝试,非但没有带来伊美关系的改善,反而导致伊美关系陷入更为严重的对立。

拉夫桑贾尼担任总统期间,曾以极为优惠的条件吸引美国石油公司投资伊朗,试图为伊美关系改善创造条件,但却遭到美国国会通过《达马托法》制裁伊朗,限制对伊朗石油领域的投资;哈塔米担任总统期间,伊朗曾竭力配合美国“9·11”事件后在阿富汗打击恐怖主义,并帮助美国在阿富汗建立过渡政府,但小布什总统却在国情咨文中将伊朗列入“邪恶轴心”名单;鲁哈尼在任期间试图通过达成伊核协议缓和对美关系,但特朗普政府于2018年退出伊核全面协议,并对伊朗实施极限施压。

{image=3}

之所以出现上述奇怪的现象,原因主要在于美国国内存在强大的反伊朗政治势力。1979年发生的美国驻伊使馆人质劫持事件,仍然是美国认知伊朗和界定伊美关系的重要事件。尽管事件已经过去多年,但美国每隔几年就会翻炒旧事。2005年内贾德当选总统之后,美国媒体曝出了一张人质危机的照片,指认其中一位肇事者为内贾德,虽被证明是误指,但仍然引起轩然大波。

不仅如此,美国国内亲以色列的政治势力也是伊美关系的破坏者。亲以色列游说团体按照以色列对伊朗的认知以及基于此的利益,不断游说美国政府实施打压伊朗的政策,构成了伊美关系难以改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每当伊美关系出现改善势头时都会急转直下,一个重要原因是亲以色列势力不愿看到伊美关系改善。

{image=4}

而对于美国上述奇怪的逻辑,伊朗则常常在国内政治上表现出一种报复性反应。2005年极端强硬派内贾德之所以能够当选总统,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温和改革派哈塔米政府向美示好的政策遭打击并引发伊朗国内反美情绪上升。莱希因其屡屡发表激进反美言论而被视为强硬保守派,而其当选总统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被视为历史的循环,或者说2005年内贾德当选的翻版,是伊朗国内对鲁哈尼政府接触美国政策失败的报复性反应。莱希能够当选固然与伊朗权力部门大力支持有关,但其第一轮投票便获得近62%的选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众望所归。

按照目前的态势,莱希在完成总统任期之后很有可能将出任最高宗教领袖。几乎可以预期,未来四年乃至更长时期,伊美关系不仅敌对面难以改变,而且可能出现严重动荡。除了上述美国对伊政策的奇怪逻辑以外,还包括其他同样重要的原因。拜登领导的美国民主党政府将所谓人权民主视为推行外交的重要手段,而莱希长期在伊朗司法部门工作,被美国等西方国家视为“人权践踏者”,至今仍在美国制裁名单之中。即使美国有意将其从名单中删除,也断然难以自圆其说。打压伊朗、打压莱希政府将成为美国对伊政策的基调。

{image=5}

而莱希也断然不会做出向美示好示弱的姿态。作为最高领袖的潜在继承人,莱希负有捍卫伊斯兰价值观和伊斯兰体制的重要责任,难以在对美关系方面放弃原则。同时,作为美国制裁名单上的人物,莱希也不会自取其辱向美示好。

可以预见,未来伊美关系动荡性和不确定性将上升。伊朗是中东地区主要强国之一,伊美在中东地区的博弈可能会出现更为惊心动魄的场景。

责任编辑:武晓东 SN241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