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湄潭乡村产业振兴调查:茶业“第一县”是如何炼成的
茶业“第一县”是如何炼成的
贵州湄潭乡村产业振兴调查
来源:经济参考报
大量农民工到沿海打工,是西部农村地区的常见现象,然而,地处贵州山区的典型农业县湄潭不仅外出务工现象不突出,反倒吸引不少外县农民前来打工,不少人常年迁居于此。2020年贵州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约为3.1:1,湄潭约为2.3:1,是收入差距较小的县……
这些现象的直接根源是全县茶产业的繁荣所致。2020年,湄潭县在第十六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荣登“十三五茶业发展十强县”榜首,从而由连续5年蝉联全国重点产茶县第二名后跃居第一位。湄潭如何炼就茶业发展“第一县”,对乡村产业振兴有何启示?记者深入腹地一探究竟。
“走,到湄潭当农民去”
6月,湄潭县漫山遍野的青翠山岭上,一片片整齐划一的茶园格外显眼。“现在已经到夏茶采摘时节,高温高湿,茶叶长得快,主要采大叶,我们一般采取人工加小型机械采收,这要持续到8月。”湄江街道核桃坝村茶农邓其双说。
早上7点,来自湄潭县各乡镇的茶叶加工企业,带着刚刚生产出来的干茶,进入位于县城的中国茶城寻找买家,同时到位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们。负责“贵州针·茶交易平台”运营的何兴俊说,自从2018年成立这个茶交易平台后,100多家县内茶叶加工企业、外地客商和本地收购企业都加入进来,解决了过去单打独斗和相互“打架”的问题,有了相互比较竞争,茶叶整体质量也有很大提升。
茶产业使得湄潭乡村呈现生机勃勃景象,乡村的大幅标牌除了“我是一个幸福的农民”,还有“走,到湄潭当农民去”。
40年前,核桃坝村是与世隔绝的穷山沟,如今,全村1.2万亩茶园一望无际、郁郁青青,人均茶园面积3.3亩,全村茶产业有4个省级龙头企业,62家小微企业,产品出口到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家。长期居住在核桃坝采茶的外地人,有325户、1095人。村里不仅形成了茶叶交易一条街,还发展了乡村民宿、农家乐,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乡村振兴干部学院”。由于茶产业发展,“空心村”的现象在湄潭并不明显。
据湄潭县茶产业发展中心统计,目前,全县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60万亩,共有茶叶生产、加工、营销企业及加工大户781家。2020年,全县茶叶总产量7.66万吨,产值60.66亿元,茶业综合收入150.13亿元。“2020年,湄潭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万元,其中60%以上来自茶叶收入。”遵义市政协副主席、湄潭县委书记魏在平说。
茶产业造就美丽乡村。走进湄潭县金花村,村民的房屋五彩斑斓,站在翠芽27度景区“茶海餐厅”远眺茶园,宛如童话世界。2015年开始,金花村统一流转土地、规划打造、运营管理、股份分红,发展茶旅一体化,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曾经产业单一、农民生活贫困、环境脏乱差的金花村,已成为美丽的新农村,每年吸引重庆、四川等地游客纷至沓来。
“退出玉米种茶树,谁先明白谁先富”
湄潭茶产业的振兴,首先得益于发挥比较优势。这里地处云贵高原,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有高原少见的连绵丘陵,土壤干净,地理气候适合种茶。这里种茶有历史源流和科技优势。地处县郊的茶工业博物馆内,原貌保存了1939年在此创办的民国中央实验茶场的红茶初制、精制、萎凋、名茶体验等车间场景。1949年后,实验茶场扩建为贵州省湄潭茶科所和贵州省国营湄潭茶场,成为全国8大重要茶叶出口基地之一。
其次,得益于农民的首创精神。1949年到1981年,湄潭种茶曾局限于国营茶场,规模小,比较优势并没有转化成富民产业,农民靠耕种微薄的田土维持生计。为打破贫困“魔咒”,1981年,核桃坝村村支书何殿伦决意“吃第一口螃蟹”。他从茶科所引进优良茶树苗木,开发4.5亩良种茶园,试验最终获得成功。在他的带动下,经过几年努力,全村在非耕地上新辟良种茶园1200亩。种茶不仅带来可观的效益,还拉动就业,当地有农家张贴对联写道:一路行三载变成有钱人,跟着做四年达到万元户。
核桃坝村农民种茶的成功,点燃了湄潭农民向荒山要地的希望,在全县引发“星火燎原”之势,开启了40年来全县广为发展茶产业的起点。二十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湄潭流行一句话,荒山上“退出玉米种茶树,谁先明白谁先富”,小小的一片绿叶子,成了百姓致富的“金叶子”。
再次,得益于地方政府的久久为功。魏在平表示,虽然农业不像工业和矿产容易出GDP和税收,但农业是富民产业,认准这点,湄潭发展茶叶没有“杂音”。1997年,全县茶叶是3万多亩,之后四任县级领导一届接着一届干,克服困难筹集财力,对每亩茶叶种植的补贴由60元、120元到400元不断提高。从2007年到2012年,尽管当时县财政预算收入不到1亿元,但县财政每年拿出800万元投入茶产业。“特色在茶、出路在茶、希望在茶、优势在茶、成败在茶”始终统领着全县产业发展的思路。湄潭是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发源地之一,对促进茶产业发展起保障作用,同时资金上也得到中央、省财政对茶叶重点县的支持。
除了给老百姓免费提供优质茶苗,多年来该县坚持派出技术人员至各镇(街)开展茶园管护、病虫害防治,积极策划“县长为地标代言”“521县长请您喝春茶”等带货活动,在茶企开设直播间,培养网红,积极推动茶叶出口。
制约产业发展的“短板”待化解
“湄潭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乡村振兴必须走‘活业—活人—活村’的道路。”长期跟踪研究湄潭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说,过去认为乡村要振兴必须走工业化道路,但湄潭实践充分证明,农业产业化也可殊途同归。
“绿色高效园区、生态文明茶城、美丽乡村典范、休闲养生胜地”。依此规划定位,湄潭正在依托茶产业发展县域经济,力争解决瓶颈、短板,使茶产业的振兴再上新台阶:
一是茶园的整体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由于一些茶园处于散管状态,湄潭县正在引入专业的茶园管理公司,进行有偿标准化管理,大规模推广茶园生态健康管理技术,全面统一茶叶专用肥、有机肥,全面实现茶园清洁化、生态化,解决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是品牌建设任重道远。湄潭虽然拥有湄潭翠芽、遵义红等在全国叫得响的茶叶品牌,但距离西湖龙井、碧螺春等品牌的知名度仍有差距,而且茶叶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程度不高,生态优势和质量优势未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部分茶产业仍处于“一流品质、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境地,不少产品靠贴牌入市。湄潭县茶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认为,企业生存是第一位,品牌培育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湄潭茶叶的品牌建设潜力亟待挖掘。
三是质量安全监控不容忽视。湄潭正在大力推广欧标茶园建设,凭此茶叶价格可以上涨20%。受制于质量安全监控和检测手段不完善,一些茶农质量安全观念较弱等因素,质量监管任务仍艰巨。记者了解到,一些重点发展茶产业的村庄,正千方百计增强茶农的质量安全意识,如核桃坝村今春组织了100人的防控队员严密监控。湄潭县政府也出台政策,对在茶园中违规使用草甘膦等除草剂的茶农进行处罚,推动砍除有毒有害茶园,定期开展农业投入品监管和农资源头整治工作。
责任编辑:李昂
讯飞输入法章继东:日语音交互次数超10亿 被美限制影响不大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罗亦丹)10月20日,讯飞输入法10周年沙龙活动在北京举行。科大讯飞消费者BG高级副总裁章继东在会上表示,讯飞输入法的日语音交互次数超过10亿次,语音输入累计服务设备超过5亿台,语音用户在市场上的占比超过70%。对于科大讯飞未来的发展方向,章继东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希望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解决中国教育和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此外美国的限制对科大讯飞“影响不大”。0003民生银行管理层收入须与公司市值挂钩:史玉柱
另外他还指出,民生有大批非常优秀的年轻人,应该大胆破格提拔到各级管理层里,不能再论资排辈最后他称:“上面文字我又读一遍。坚信不会被喝咖啡。”责任编辑:蒋晓桐,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在其微博@史玉柱大闲人称,民生银行董事会已经超龄服役。他表示,将来谁主持民生大局都支持,但以董事长为首的管理层的收入,必须与公司市值挂钩。0000副总说“他X的”遭员工打脸 员工被解雇后要公司赔近4万,法院支持吗?
每经编辑毕陆名公司上下级员工工作中可能会发生一些肢体冲突,因此解雇员工违法吗?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的一则民事判决书显示,2013年8月8日,陆某某进入公司处从事司机工作。双方签有三份劳动合同。双方最后一份劳动合同期限为2016年8月9日至2017年8月8日,约定每月基本工资3200元、固定加班费300元、固定补贴400元。0001#商场擅用钟南山形象做广告被罚20万#上热搜 网友:这处罚都轻了
{image=1}据广州市场监管局网站消息,4月13日,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2021年第一批(15个)虚假违法广告典型案例。公布的案例中涉及拉名人“背书”等刻意误导消费者的违法行为。麦德龙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天河商场在无法证明钟南山院士曾发表相关言论的情况下,在牛奶销售区摆放的标示中设有“听钟南山院士的话,喝奶!增强免疫力!”等内容,并制作钟南山院士卡通肖像的广告立牌和宣传单张。0001多燕瘦运营公司因失信被限制高消费
中国网财经11月26日讯(记者高多多)本月23日,因未履行支付上海微拓健身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房租补贴20万元,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对蜂了时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蜂了时尚”)发布限制消费令,限制蜂了时尚及法定代表人吴满元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image=1}蜂了时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限制消费令{image=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