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信贷收紧 房贷利率上行
原标题:住房信贷收紧 房贷利率走高
记者:董添
二季度以来,多地房贷利率走高,放款周期延长。同时,房企融资规模下降。
业内人士指出,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有望延续偏紧态势,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房贷利率上行
国盛证券研报显示,2021年5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33%,环比上涨2个基点;二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61%,环比上涨2个基点。
6月份以来,房贷政策延续收紧态势,主要体现在房贷利率水平上浮、放款周期延长等层面。
机构监测数据显示,6月份,72个重点城市主流首套房贷利率为5.52%,二套房利率为5.77%。房贷平均放款周期为50天。46个城市房贷放款周期延长。其中,广州较上月延长14天至98天,佛山、东莞、惠州等城市放款周期均在100天以上。
在72个重点城市中,28个城市房贷利率发生变化。其中,24个城市首套房贷利率上浮,22个城市二套房利率上浮,18个城市首套房、二套房利率均提高,无城市下调房贷利率。苏州首套、二套房贷利率分别较上月上调65个、50个基点,绍兴、杭州首套、二套房贷利率均提高30个基点。此外,嘉兴、常州、泉州等城市利率涨幅均相对较大。
房贷总量下降
从房贷总量看,据信达证券监测,5月份,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出现下降。信达证券指出,2021年以来,房地产调控加码,包括实施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以及各地政府的“因城施策”。在此情况下,居民房贷出现下行。
业内人士指出,住房信贷收紧是下半年的常态,预计二手房市场将呈现“量降价稳”的走势。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有望延续偏紧态势。银行端房贷利率有望继续上行、放款周期进一步延长,针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非银机构涉房业务的监管料持续收紧。
监管持续加强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除了个人住房贷款收紧,房企的融资规模也在缩减。
机构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5月份,40家典型上市房企共完成融资440.91亿元,环比下降28.48%,同比下滑27.4%。
平安证券研报显示,近期银保监会提出对新增房地产贷款占比较高银行实施名单制管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运行稳健性。当前,地产板块持仓、估值处历史低位,股息率仍具吸引力,中长期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明显,优质房企依旧具备配置价值。
此前,银保监会统信部副主任刘忠瑞指出,2020年12月26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区分不同银行类型,分别对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和个人住房贷款集中度提出监管要求。到4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6家国有大型银行全部实现集中度下降,其他各类银行的集中度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一些地方中小银行利用大型银行退出的时机,争抢房地产贷款市场份额,房地产贷款增速较快,房地产贷款集中度有所上升。”刘忠瑞强调,银保监会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对新增房地产贷款占比较高的银行实施名单制管理,督促这些银行落实房地产金融调控要求,合理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速。对限期整改不到位的,将进一步采取更加严厉的监管措施。
责任编辑:王翔
“双11”消费投诉数据报告:耐克、丝芙兰等有效投诉量位居前十
新浪黑猫投诉平台与微热点大数据研究院联合发布《2020年“双十一”消费投诉数据报告》,报告以微热点大数据研究院、新浪数据中心及黑猫投诉的数据为依托,对电商、物流等网购相关行业在双十一期间的整体消费舆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微博是消费事件最重要舆论发声场000470岁大爷一天坐43次过山车 刺激性游乐项目是否应设年龄限制?
实习记者|赵雨萌近日,社交网络上出现了一段70岁北京大爷4年内坐8000次过山车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这位卢大爷在北京欢乐谷乘坐过山车时大胆放开双手,并笑称,“慢的(项目)我不坐,越是刺激越敢玩,坐过山车去病,身体血压、心脏、胃病都好了,我明年就能坐满10000次。”视频曝光后,有网友质疑,过山车这类游乐项目对乘坐者身体素质要求较高,70高龄的卢大爷搭乘过山车,是否符合规定?0000端午档没有赢家:上了15部片子 票房一共才4.66亿
毋庸置疑,2021年的端午档是史上最拥挤的一个端午档。除去档期开始前宣布撤档的《狗果定理》《二哥来了怎么办》《暗恋》《乌海》这4部影片外,端午节假期共有15部影片定档。0001货拉拉回应“女孩跳窗身亡”:3月7日完成警情专属沟通渠道建立
新京报快讯据货拉拉官方微博消息,近日,湖南长沙一名23岁女生搬家途中,在货拉拉车上跳窗身亡。2月24日,货拉拉官方再次发表声明,向死者家属致歉。{image=1}责任编辑:张亚楠00002020年酒店业:创新“自救”等待复苏
来源:经济参考报今年以来延续的疫情让线下旅游业和酒店行业双双陷入低谷,酒店行业纷纷开启“自救”创收模式。业内分析认为,虽然疫情给行业带来巨大冲击,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酒店能否顺应变化,实现数字化和线上线下结合的一体化服务模式,成为破局的关键点之一。行业纷纷开启“自救”模式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