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总算又有便利店了
原标题:北京地铁总算又有便利店了
记者 | 赵晓娟
在便利店行业,北京被称为“便利店荒漠”,而北京地铁则被调侃为“荒漠中的荒漠”,可见在北京地铁站里开设便利店之难。
现在,局面出现了转机。最近北京地铁5号线和平里北街站厅层的一角,露出了罗森便利的蓝色LOGO。
界面新闻实地走访该地铁站点看到,罗森这家靠墙而立的门店面积大约在15到20平方米,目前在装修中。据现场地铁工作人员介绍,该店装修已有一段时间,最近才把店头露出来,应该是快要开业了。
一位来自罗森便利的知情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上述门店属试点运作,试点结束之后会参加北京地铁的招标,如果通过,可能会大面积开店,如未中标可能结束运营。据其了解,除罗森外,参与招标的可能还有两家便利店企业。
{image=1}
正在施工中的地铁罗森便利店。图片拍摄:赵晓娟
相较于上海、杭州等地已非常成熟的地铁便利店业态,基于安全、减少客流量聚集等方面的考量,北京轨道交通在开设便利店方面一直采取保守策略。
公开资料显示,2002年物美曾在北京地铁站内设立过便利店,每家便利店的面积约10平方米,所售商品在200-300种,主要是膨化食品、饮料、蒸包等。到2003年10月,物美在地铁站内开出21家便利店。
但2004年,出于安全考虑,北京关闭了地铁站内的全部商业。当年发布的《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站厅、疏散通道内禁止设置商业摊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及车站出入口应当保持畅通,禁止一切影响通行和救援疏散的行为。
在此之后,北京地铁又一次让便利店企业摩拳擦掌的时间是在2016年前后。彼时,华润旗下的便利店品牌Vango和全家便利均向媒体披露,将在北京10号线、9号线等部分站点设立站内便利店,这些进驻地铁的门店为50平方米以下的小面积店型,主要销售的商品以预包装食品为主。
然而,这些原定于2016年开业的地铁便利店并未如期开出,北京地铁站内便利店项目被搁置。
直到2019年8月15日,北京市商务局印发了《服务业扩大开放重点领域开放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了多个方面的发展计划,其中交通领域的计划提到“允许在新建地铁站等交通枢纽开设商业设施。”
时间推进到今年3月,北京市交通委研究室副主任冯陶披露,今年北京将推动地铁站周边用地一体化综合开发,同时做好站内客流组织和服务设施优化,增加便利店等增值服务。
这让便利店企业再次看到了希望。
一位全家便利内部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自2015年中标装修后,全家已具备了营业资格,虽然一直未接到地铁方能开业的通知,但一直与地铁方保持积极畅通的沟通渠道,全家也希望能借这次机会重新启动停滞六年的地铁店铺服务项目。
此前有媒体报道,相较于普遍物业条件下的便利店,地铁便利店的成本更高,可销售范围更小,而且营业时间需要与地铁营业时间保持一致。
但上述全家便利店内部人士告诉界面新闻,对于便利店品牌而言,地铁可以让品牌触达更远,这种品牌附加值更被企业看中。
责任编辑:邓健
谭雅玲:美元加息来得会更快
谭雅玲/文(作者系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独立经济学家)2021年下半年经济走势是市场热点,通胀是市场焦点。而从世界两大经济体——中美比较而言,美国以经济担忧为主,中国经济稳健,国情侧重差异产生效果有所不同,其中重要的指标参数或是通胀数据。目前中国通胀水平呈现3个月下行态势,而美国同期为上涨趋势,未来政策前景的防通缩与防通胀将面临竞争与挑战风险。0002500家企业组团“China Built” 老牌龙头如何应考“新赛道”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新基建正值风口。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大新基建投资力度。随后,新基建成为资本市场上的热词。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已有1079篇券商研报标题提到新基建,其中987篇皆是在3月4日之后发出。“我觉得至少要以20年左右的维度来看待新基建。”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0000“双碳”行动施工图划定 多行业迎投资新机
来源:经济参考报在新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夕,备受关注的中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最重要的两个政策文件先后发布,提出重点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明确2030年相关领域细化目标,“双碳”施工图逐步明确。0000新东方辟谣培训家长 客服:很多人来咨询课程
来源:时代周报8月12日,一则“新东方转型培训父母”的消息刷屏网络,甚至登上微博热搜。据媒体报道,新东方在北京、杭州等地推出素质教育成长中心,其中包括“优质父母智慧馆”。时代周报记者于12日下午4时致电北京新东方咨询,客服表示,确有为家长提供的课程,“具体的上课形式、课程设置、收费事宜,请关注明晚(8月13日)7点半举行的发布会”。客服还热情地要求加微信,以便推送发布会直播链接。0001小龙虾让位给海鲜,能改变文和友在广深水土不服的现状吗?
记者|吴容2020年和2021年,文和友走出长沙,将门店开到了广州和深圳。相比开业之初的热闹排队场景,进入新城市的文和友很快被质疑“水土不服”“高开低走”,也遭遇了部分商户离场、客流量下滑的挑战。眼下,这两家文和友都在进行调整和升级。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