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6715

麦肯锡:2025年中国狭义消费信贷余额将翻番

第一财经2021-06-23 21:35:331

全面提升风控水平、全价值链应用前沿科技、互联网消金公司模式转型等,将成为行业普遍关注的方向。

麦肯锡今日发布的《中国金融业转型与创新系列白皮书》预计,2025年中国狭义消费信贷(消费金融)余额将翻番,从约15万亿元增至约29万亿元。同时,全面提升风控水平、全价值链应用前沿科技、互联网消金公司模式转型等,将成为行业普遍关注的方向。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曲向军表示,市场正面临低利率环境下利润空间收窄、竞争加剧以及不良资产快速增长三大挑战。“消费信贷市场将告别高增长,逐步转向规范化的成熟经营模式。”

五大发展趋势

在经济持续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市场贷款价格透明化、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积极竞争等多重因素的催化下,我国消费金融业务自2015年步入快车道,过去5年一直保持约20%的年均增速。截至2020年,中国狭义消费信贷余额规模已超过美国,达到约15万亿元。

2020年,全球经历了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又一次经济上的巨大冲击,中国消费信贷市场形势也进入转折点。

麦肯锡认为,未来5年中国消费信贷市场将涌现五大发展趋势:其一,受宏观经济发展拉动,预计未来5年中国消费信贷市场整体规模翻番;其二,信用卡业务增长从增量转存量、银行无抵押消费贷及持牌消金公司增长潜力巨大、互联网小贷市场结构优化;其三,年轻一代成为重要消费族群,网贷成为其“主账户”,银行消费信贷客群向普惠化发展;其四,金融科技全面赋能消金价值链,成为其下一个5年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其五,不良资产处置(AMC)市场蓄势待发,出现产业链延伸机会。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钟惠馨称:“尽管中国狭义消费信贷余额规模已超过美国,达到约15万亿元,但人均狭义消费信贷余额、人均收入及人均消费支出等指标仍处于较低水平。”

钟惠馨预测,未来5年,中国消费信贷市场增长将主要来自于宏观经济发展带动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消费支出的GDP占比进一步提高、储蓄率持续降低以及90后/00后年轻一代崛起带来的群体性消费及借贷观念转变。

根据麦肯锡调研,网贷客群和信用卡客群融合趋势明显:约八成21岁以上网贷用户受访者表示自己持有信用卡,但在21~24岁的年轻网贷群体中,持有信用卡的比例仅为57%。而从年轻客群的消费信贷使用习惯来看,他们倾向于跳过信用卡直接使用网贷(约40%的年轻人更喜欢或只使用互联网分期消费信贷产品),这说明网贷正在逐渐抢占信用卡份额,成为年轻一代的消费信贷“主账户”。

此外,持牌消金公司或将迎来高速发展期,新的千亿级头部玩家可能就此诞生。互联网小贷市场集中度或将显著提升。银行消费信贷客群向普惠化发展,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满足下沉客户信贷需求。

各个主体不同举措

结合中国市场近期变化与成熟市场的最佳实践,麦肯锡提出未来5年各类市场主体的战略举措。

银行类主体需要深耕存量客户经营,提高用户价值创造;深度整合第三方合作机构,强化场景化获客;以及全面升级端到端风控体系,打造核心竞争优势。

麦肯锡建议,银行可围绕用户生命周期,建立“金融+生活消费场景”的APP生态闭环,深耕存量客户经营,加强银行大零售业务的交叉销售。而传统银行则还要进一步加深与包括线上线下零售业、产业链、以及(金融)科技巨头等第三方机构的合作与整合,提升场景化获客能力,构建消费信贷生态圈。

针对网络小贷平台,麦肯锡提出要夯实信贷核心业务,明确差异化客群定位,同时服务客户综合金融需求,大力发展中收业务。

针对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麦肯锡提出应坚定加速线上化布局,多点融入端到端客户旅程,为B端和C端提供泛金融解决方案。应加快探索O2O模式,围绕用户综合金融和生活需求开发线上平台,这样不仅可将线下获得的客户引导至线上平台持续运营、提高用户黏性、促进存量客户交叉销售,还可拓展线上消费金融场景和新客转化,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

白皮书还指出,中国消费信贷机构置身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六大关键能力,分别是全渠道客户获取、差异化客户运营、客制化产品创新、数字化风控体系、智能化贷后催收和高效率组织激活。

{image=1}

“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跑马圈地’的野蛮发展时代已然成为过去式,新一轮行业调整期即将到来。” 曲向军总结称,各类玩家应在明确自身价值主张和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制定差异化战略举措,布局核心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打造端到端经营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