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9670

各地储能汽车城构建集群优势 加快布局顶尖产品领域

新浪财经综合2021-06-25 08:23:471

各地储能汽车城构建集群优势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者按

从长三角、珠三角到京津冀,从东北老工业基地到西部新增长极,再到中部崛起新高地……各地依托已有的汽车产业基础,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力图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抢抓汽车产业集群新优势。在汽车业加速“新四化”的大背景下,这种产业集群式发展引发的聚变反应将提升整个中国汽车产业链的价值,助力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

长春:为“一台新车”造“一座新城”

□记者 张建 段续 长春报道

新中国第一台汽车在吉林省长春市诞生,这座城市也被称为中国汽车城。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就坐落于此。

面对世界汽车工业的大变革,这座汽车之城向新而生,电动化、智能化、自动化……为了造出占据新技术领域制高点的“新车”,长春市举全城之力发展前沿汽车产业配套,不断推动汽车产业做大做强,向万亿级目标迈进。

长春的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汽车城的“星辰大海”。

打造万亿级国际汽车城

汽车产业,是长春市经济发展主导力量,这其中,中国一汽功不可没。近年来,中国一汽全面加快改革创新,不断加强与吉林省和长春市的战略合作。近几年,长春市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多项增速指标位列东北主要城市首位。

回首过去一段时间,长春作为新中国汽车工业摇篮,也曾为汽车产业结构单一、发展结构不优所困扰。然而,在全球汽车产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长春坚定了做大做强汽车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受访专家指出,汽车行业产业链长、带动力大、新技术运用前景广阔,做强汽车产业是全链条全方位的拉动。

新能源、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世界汽车产业变革风起云涌。机遇面前,拥有良好基础的长春积极拥抱变革,努力在做强汽车产业上下功夫,一方面支持整车企业加快发展,另一方面努力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引资补齐产业结构短板,加快解决工业大而不强、配套质量规模不足、服务业滞后、产城融合发展不充分等难题。

2020年7月28日,长春市政府与中国一汽签署“政企合作推进长春国际汽车城‘四个回归’协议书”。随后,合作又拓展为排产、产能、配套、结算、人才、创新“六个回归”,为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明确了定义——“联手”。中国一汽将与长春市联手打造万亿级国际汽车城,将长春打造为世界顶尖、高端先进的汽车产业供应链、产业链。

为了“一台新车”,再造“一座新城”。《长春国际汽车城规划(2020-2035年)》的目标定位为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长春都市圈绿色发展示范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示范区。据介绍,长春国际汽车城是以中国一汽为龙头,以红旗绿色智能小镇为重点,全面打造世界级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生产和后市场服务基地,以及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力争到2025年,汽车产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占全市汽车产业总产值比重超过80%,主导产业占比超过80%。

长春市推进建设一流汽车城,瞄准了诸多方面,其中新能源、新技术成为重要方向。目前,一汽红旗新能源整车繁荣基地、一汽研发总院新能源智能网联创新基地、解放J7智能工厂、一汽奔腾蔚山基地扩能、一汽丰田12万辆扩能等项目已落户长春国际汽车城。这些项目建成后,将有力助推中国一汽和长春市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长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海英介绍,长春国际汽车城将以中国一汽为龙头,以红旗绿色智能小镇为重点,全力发展一汽红旗、一汽解放、一汽奔腾、一汽-大众、一汽丰越五大整车厂,围绕动力电池、电机、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打造汽车全产业供应链,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汽车贸易、汽车金融、汽车文旅等汽车服务业,全面打造世界级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生产和后市场服务基地,以及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加快布局顶尖产品领域

建设世界一流汽车城,就要有世界一流企业。中国一汽正迎来发展较快的机遇期,为长春市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中国一汽整车销量从310.6万辆增长到370.6万辆,年均增长4.5%;市场占有率从11.1%提高到14.6%;营业收入从4304亿元增长到6960亿元;利润从410亿元增长到467亿元;红旗、解放等自主品牌和合资合作品牌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尤其是红旗品牌销量已经突破20万辆大关。

面向“十四五”,中国一汽正在加快布局,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共享出行等战略性新兴业务,力争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占自主品牌销量比例超过20%,智能网联汽车L3级以上自动驾驶渗透率达20%,L4级以上自动驾驶渗透率达5%。到2025年,中国一汽预计实现销量超过600万辆,年均增长8%左右;营业收入超过万亿元,年均增长8%至9%。

中国一汽董事长徐留平表示,以“创新·2030中国一汽阩旗(R.Flag)技术发展战略”为指引,中国一汽实施三步走技术发展路径,第一步2018年至2020年,实现单点突破,电动化、智能网联化、集成体验化、安全健康化等多项技术达到行业先进;第二步2021年至2025年,实现线面突破,产品技术同步领先,整车与系统性能达到世界先进;第三步2025年至2030年,实现生态突破,品牌卓越,生态融合,引领行业,达到世界一流。

中国一汽还努力在顶尖产品领域加快布局。今年上海车展期间,在接受预订的新红旗顶级产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新红旗超级跑车S9。该车采用全球首创的V8T发动机和三电机混合动力技术,系统总功率超过1400马力,百公里加速低于2秒,最高车速超过每小时400公里。车展开幕当日正式接受全球预订,首批限量99台,并将于2022年二季度正式交付。

中国一汽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也为上下游企业和行业带来机遇。长春旭阳工业集团股份公司是一汽的重要配套企业,该公司董事长许明哲表示,一汽的发展势头和未来规划,增强了很多上下游配套企业发展的信心和机遇,促使企业找准新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吉林省通用机械集团公司董事长李吉宝也认为,汽车工业的发展会带动很多行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长春市的经济发展。

“车”“城”联手向新而生

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典礼在长春举行,开启了新中国发展汽车工业的第一步。从第一台车诞生起,中国一汽的发展就与长春市和吉林省的发展密切相关。为了支持一汽发展,吉林省和长春市近年来不仅加大了一汽所在地的基础设施改造,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还积极推动一汽改革发展,推动新产品加快落地。

6月初,吉林省委、省政府支持中国一汽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大会在长春召开。会上宣读了《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支持中国一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若干措施》。举措包括,支持中国一汽建设世界一流创新企业、构建全链条产业生态、创新营销提高市场份额、深化企业改革、扩大开放合作,以及支持长春国际汽车城创建国家车联网先导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扩大管理权限等。

据了解,吉林将举全省之力坚定支持一汽做强做优做大,政企携手加快走出汽车产业发展新路,为吉林振兴发展注入新动能、打造增长极。吉林将支持一汽重点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与高校院所、重点企业合作攻关,着力激活创新链、重塑产业链、培育品牌链,积极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不仅是长春市,高校也在参与汽车产业创新重塑。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姜治莹表示,吉林大学将加强与一汽合作,充分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的契机,合作共建“数字低碳汽车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和打造新一代自主可控数字低碳汽车研发体系、核心部件与总成产品、自主软件与测试装备,整合学校13个学科的优质资源,对接一汽集团迫切需求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慧出行、车联网安全、智慧健康等领域的35项未来汽车技术。

政企互动,正在成为一汽和吉林省、长春市重要的合作方式。为助力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同时支持加快红旗新能源汽车推广,吉林省、长春市和一汽集团、国网吉林公司共同启动“旗E春城绿色吉林”项目。项目中,中国一汽及红旗品牌不仅为项目提供出行产品支持,还将在出行运营、服务配套、协同推动“政企联动专班”等方面与长春市政府及各相关企业展开广泛合作。

该项目力争用3年时间,投放3.4万辆新能源出租车、网约车、公务用车,实现“电池银行”流转电池4.1万块规模,新建运营换电站120座。与此同时,长春市决定用2至3年时间实现公共用车电动化替代。今年起,出租车和公务用车原则上不再增加或更新燃油车,同时加快换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长春市计划到今年末建成44座换电站。

配套厂商也正在享受政企互动带来的实惠。吉林玲珑年产1420万条轮胎智能工厂项目是长春国际汽车城重点项目,目前正在紧张建设中,基建进度已经过半。该项目总占地64.7万平方米,计划投资48.93亿元,年可实现12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200万条全钢子午线轮胎和20万条翻新轮胎,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4.4亿元。

吉林玲珑轮胎项目负责人表示,项目从接洽到正式签约,仅用时112天,是玲珑轮胎历史上决策、推进速度最快的项目。如此快速得益于长春高效的办事效率,由主要负责人挂帅,成立专门服务团队,主动与企业进行对接与调度。

吉林省已经明确,将继续优化环境、提升服务、互助共建,坚持目标同心、产业同心、品牌同心、创新同心、合作同心、服务同心,统筹推进长春建设世界一流汽车城,大力实施支持一汽发展政策举措,全天候、零距离、专班化提供服务,努力营造关心和支持一汽改革发展的浓厚氛围。

重庆:西部汽车产业群合力形成

□记者 周凯 重庆报道

日前,奇瑞、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车企的“掌门人”集聚2021中国汽车重庆论坛,围绕中国品牌车企如何开启国际化新征程、如何借电动智能化“东风”实现产业突破等话题进行了探讨。重庆之所以能吸引这些车企“大佬”,离不开这个西部直辖市在我国汽车产业中的“江湖地位”。

作为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经过多年发展,重庆目前形成了以长安汽车为龙头,上汽红岩、东风小康、长城汽车等10家整车企业为骨干,上千家零部件配套企业为支撑的“1+10+1000”产业集群。

重庆汽车产量曾一度位列全国第一,2016年达到高峰的316万辆。但是,产量上的“高光”表现难掩产业结构上的失衡。从2017年开始,重庆汽车很快进入产业调整的阵痛期,随后三年产量持续下滑,2019年更是陡降到138.3万辆。这三年间,重庆多数车企面临经营困难,龙头企业长安汽车2018年销量下滑达34.8%,直接导致重庆汽车产业低迷,而依靠生产摩托车起家的力帆、银翔等重庆本地民营车企更是到了濒临破产的境地。

重庆汽车产业主要布局在两江新区。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顺介绍,前几年重庆汽车产量的下滑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从行业看,我国汽车市场经过28年持续增长后,全国汽车销量开始下滑,消费者对汽车产品有了更高的消费需求,低端产品需求量下降、中高端产品需求量上升,汽车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重庆汽车产业可以说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的缩影。”李顺说,与国内其他主要汽车生产基地相比,重庆汽车除福特、现代合资品牌外均以自主品牌为主。在汽车市场较好的时候,一些车企盲目上产能,虽然产量上去了,但是科技创新和品牌质量没有跟上,产品整体较为低端,因此重庆汽车产业受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的双重冲击更为严重。

长安汽车一位中层管理者坦言,前些年企业在产品开发方面盲目跟风、资源分散,而在关键技术、新能源方面未能实现突破,有竞争力的车型较少,科技含量、品牌价值不足,以致销量大幅下滑。

2020年虽遇疫情,但重庆汽车产业却逆势上扬,全年汽车产量158万辆、同比增长13%,规上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3672亿元、同比增长12%。主要车企呈现产销两旺态势,上汽红岩重型卡车全年销量8万多辆、同比大增38%,自动驾驶智能重卡实现商业化运营;长城汽车重庆工厂年产高端皮卡11.3万辆,市场上一车难求;长安汽车全年累计销量200.37万辆,同比增长14%,其中长安系自主品牌汽车累计销售150.36万辆,同比增长12.9%。

记者采访发现,重庆汽车产业在疫情考验下之所以能成功“逆袭”,关键在于地方政府和主要车企面临挑战时能够迅速调整思路,紧紧牵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牛鼻子”,加速产业升级、优化产品结构,以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来契合市场需求。

在长安汽车两江工厂,车间里几百台机械臂精准“舞动”焊接。像这样的汽车大数据智能化改造项目,两江新区3年来共实施了近170个,财政补贴2.6亿元、撬动企业资金近26亿元,建成数字化车间29个、智能工厂7个,生产效率和工艺水平大幅提高。

汽车产业上下游产业链长,仅靠一两家整车厂难以实现转型。近年来,针对汽车产业短板,重庆引入零部件研发中心、汽车半导体等多个重点项目补链强链,车企纷纷与互联网头部企业加强合作,整车厂与配套企业联合研发,本地汽车产业配套率超过70%,以此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同时,重庆主要车企着力提升中高端车型研发能力。上汽红岩技术部总监周维林告诉记者,近几年企业围绕低碳化、智能化、信息化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开发氢能、电能等新能源车型,一改重卡“笨大粗”形象,近5年产量翻了10倍。长安汽车2018年实施“第三次创业创新计划”,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用于技术研发,淘汰20余款落后车型,集中优势资源推出主打车型。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庆汽车量价齐升,产品结构明显优化。“去年,重庆汽车单车均价首次突破10万元,两江新区汽车单价突破14万元,几乎每三个月就有新车型上市,重庆汽车此前以低端车为主的局面得到扭转。”李顺说。

此轮行业洗牌、结构调整后,重庆力帆、银翔等车企被淘汰,已经或正在实施重整,但多数车企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市场大潮中增强了研发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重庆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份,重庆汽车产业发展态势强劲,汽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0%,主要车企产销两旺,长安UNI系列、“长城炮”皮卡、上汽红岩重型卡车等多款车型在细分市场中销量排名位于前列。

尽管如此,受访者表示,目前重庆汽车行业存在长安汽车一家独大、其他车企整体实力不强导致抗风险能力弱,在绿色化、智能化、网联化等方面还存在短板,新能源汽车占比不高,自主品牌单车均价与合资品牌仍有差距等问题。短期看,汽车芯片短缺、原材料上涨等因素也给重庆汽车产量稳定和供应链安全带来了不利影响。

记者从重庆市经信委、两江新区获悉,接下来,重庆汽车产业将突出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方向,重点发展纯电动、混合动力等中高端新能源汽车产品,加快吉利、金康等新能源汽车项目产能释放,加强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提升汽车产品智能水平,布局新能源电池、汽车软件等项目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补齐高性能发动机、自动变速器、车载电子装置等核心配套短板,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共同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合肥:崛起“新能源汽车之都”

□记者 吴慧珺 合肥报道

截至2020年底,合肥市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总量超29万辆,约占全国的4.8%。刚刚过去的2020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销6.5万辆,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产值约410亿元,同比增长26.5%。

这一组数据的背后,是合肥市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发挥重要作用。

据合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文松介绍,该市已经形成了以乘用车、客车、货车等产品为主导的新能源整车协同发展态势。在整车、动力电池、电机及控制系统、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等关键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行业领先企业,集聚了蔚来汽车、江淮汽车、大众安徽、安凯客车、合肥长安、奇瑞(巢湖)、国轩高科、华霆动力等智能电动汽车上下游企业共120余家,整车-电池-电机-电控的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已经建立起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合肥市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加速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造车新势力、合资造车、传统造车等多类型车企与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新趋势。

2020年4月,合肥市准确判断新能源汽车市场走势,引入互联网造车企业蔚来汽车。蔚来汽车中国总部落户合肥,建立研发、销售、生产基地,打造以合肥为中心的中国总部运营体系。

随后的5月,合肥牵手世界级车企巨头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整合全球资源发展汽车产业。

与此同时,传统车企也正在加速融入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记者注意到,无论是和国际知名车企大众战略合资,还是与造车新势力蔚来跨界合作,都离不开本土战略合作方江汽集团。

“缺芯”已经成为全世界待解的难题。而在合肥市高新区,和汽车电子相关的集成电路设计研发制造企业,正在暗自破冰。

江汽集团董事长项兴初说,当前,汽车产业正发生百年来最深刻的变革,电动化仅仅是序幕,智能网联则被认为是未来竞争的焦点。

目前,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已汇集智能网联产业链企业70余家,智能网联产业链各阶段基本实现全覆盖,产业生态初具雏形。

合肥市市长罗云峰表示,合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作为“芯屏汽合”的重要一极,集成运用了“芯片”“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优势领域和产品,集聚效应凸显,产业链条完备,人才资源丰富,产业生态优质,成为极佳产业“结合点”、最具前景“新产业”,已进入全产业链加速发展期。

罗云峰说,“十四五”时期,合肥将牢牢抓住发展机遇,遵循市场的逻辑,发挥资本的力量,以开放理念、平台思维,集中资源、集成政策,打造更优生态系统,建设更强基础设施、开放更多应用场景、营造更好营商环境,努力把合肥建成“新能源汽车之都”。

责任编辑:李昂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