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港”上市扩宽融资渠道 但小鹏汽车仍面临品牌短板
来源:网上车市
在中概股“回港”潮之下,去年8月才完成赴美上市的小鹏汽车,有望成为“蔚小理”中最先回港上市的造车新势力。
6月23日晚间,港交所官方文件显示,小鹏汽车已通过港交所聆讯,摩根大通和美银为公司联席保荐人,拟发行8075万股股份。据了解,小鹏汽车此次融资规模最多为20亿美元,所募的资金,将用于拓展产品组合、开发更先进的技术,例如计划的G3i、P5、第四款智能电动汽车型号等的研发。
早在今年3月,就有消息传出中国电动汽车三巨头蔚来(NIO.N)、理想汽车和小鹏雇佣投行筹备香港上市事宜,计划最快今年在香港上市。但三家一直未对此消息给出明确回复。
如今来看,小鹏汽车跑在了前头。不过,市场对此的反应却是喜忧参半,在美上市才刚刚过去10个月就谋划二次上市,堪称“光速”的资本反应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或许是其在资金压力下的“迫不得已”。
事实上,近来小鹏汽车由于股价“跌跌不休”及亏损加剧而备受质疑。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家新势力车企是否真正构建了可以称之为“护城河”的品牌形象和技术实力,还要打一个问号。
6月24日晚8时,小鹏汽车发布了招股说明书补充公告称,将发行8500万股A类普通股作为全球发行的一部分,香港公开发售425万股A类普通股,股票代码为“9868”,本次香港公开发行的最高发行价为每股180港元或23.19美元(相等于每ADS 46.39美元)。
股东方面,招股书显示,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小鹏及其关联公司为小鹏汽车控股股东,持股21.75%;淘宝中国持股11.9%,IDG资本持股4.8%。
据了解,由于公司赴美上市还不满两年,因此小鹏汽车此次香港上市属于双重上市行为,相比较二次上市将会更加严格,为此该公司需要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的共同监管。
值得注意的是,小鹏汽车正式在港股上市后,其将成为自近三年前生物技术制药商百济神州在港交所融资9.03亿美元以来,该交易所规模最大的双重主要上市。
过去一年来,中概股“回港”上市潮不断。2020年,京东、网易、B站等公司均已完成在港二次上市;2021年,百度集团、B站同样以二次上市的方式回归国内资本市场,除此之外,新浪微博、携程、唯品会、腾讯音乐,以及蔚来、理想、小鹏等中概股均已释放出回港上市的信息。
此次,以小鹏为代表的新势力造车企业以双重上市的方式回归港股,被看作中概股回归的又一信号,极可能再次掀起一波中概股回流的浪潮。
对于这一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美国资本市场监管环境趋严、估值偏低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国内资本市场积极变革、巨头寻求更多融资等息息相关。
去年12月2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这一方案将让中概股在美国面临的环境更加艰难,超90%中概股都将受到影响。
与此相反的是,香港市场在近两年进行了积极改革,例如正式发布IPO新规,允许双重股权结构公司上市,并公布在海外上市的创新产业公司将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的标准。
除了大环境因素,对于小鹏汽车来说,此番“回港”或许还有更现实的因素。
2020年8月27日,小鹏汽车在纽交所上市,成为继蔚来、理想之后,第三家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新造车企业。当时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说自己很久没这么激动了,那意气风发的神情至今还让人记忆犹新。
市场的反应也没有让何小鹏失望。当时小鹏募资超过17亿美金,发行价为15美元/股,首日开盘价为23.1美元,较发行价上涨幅度超过55%。在美股上市后,在特斯拉概念的影响下,小鹏汽车在短短三个月内一度涨至最高74.49美元,足以振奋人心。
不过,好景不长,随着特斯拉概念股逐渐降温,加上美股新能源板块持续走低,在美国上市的中概新能源汽车股受到影响,至此之后,小鹏的股价走出“高开低走”的态势,一路下跌至40美元左右,仅是 2020 年峰值的一半。
与“跌跌不休” 的股价相同的是,其财务状况也不容乐观。
5月13日,小鹏汽车公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小鹏汽车一季度总收入为29.5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16.1%。其中,得益于新车交付量的提升,小鹏汽车销售收入达到28.1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55.2%。此外,公司首次确认自动驾驶软件收入8000万元。
然而,尽管营收规模实现6倍以上的增长,“软件收费”模式也被验证可行,小鹏汽车的亏损仍在加剧。一季度,小鹏汽车净亏损7.87亿元,高于去年同期的6.5亿元,这也加重了投资者对公司短期仍无望达到盈亏平衡点的担忧。再加上过去三年,小鹏汽车净亏损分别为13.99亿元、36.92亿元、27.32亿元,累计亏损已超86亿元。
此外,在“蔚小理”中,小鹏汽车不仅营业费用投入最高,毛利率也是三家中最低。2020年,小鹏汽车营业费用率高达79.5%。对比看,蔚来的这一数据为39.9%,理想只有23.5%;毛利率方面,小鹏仅有4.6%,较蔚来(11.5%)、理想(16.4%)差距明显。这也意味着小鹏成为三家新势力车企中盈利能力最差、单车营业亏损金额最高的一家。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鹏汽车对扩大融资的需求更大,“回港”上市的意愿自然也会更为强烈。
对于小鹏汽车而言,如愿登陆港股市场将助其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为其后续产品投放、技术研发等做好资金储备。
资金压力始终是悬在造车新势力头上的一把利剑,“越卖越亏”基本是所有新势力车企发展初期都会面临的集体困扰,企业高投入的研发费用、营销推广和渠道拓展等因素,是造成企业盈利难的主要原因。
以小鹏汽车为例,为了支撑整车销售,小鹏需要将大量的资金用于营销推广和广告费用支出。财报数据显示,一季度小鹏销售和管理费用达到7.21亿元,同比增长124%。
截至3月末,小鹏全国销售网点达178家,服务网点达61家,共覆盖70个城市。此外,为了实现更多的新车销售,它还计划到2021年底将销售网点数量提高至300家左右,覆盖110个城市。
此外,研发投入也是一项重大费用开支。随着研发人员的增长以及P5新车型相关开发费用的增加,小鹏一季度研发支出达到5.35亿元,同比增长72.2%。
这也是为何小鹏汽车销量在上升,市场及资本却对其反应冷淡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今年5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量达5686台,较去年同期增长483%,截至2021年5月,小鹏汽车本年度累计交付量达到24173台,超去年同期5倍以上。
除了资金外,小鹏汽车目前面临的另一大问题是品牌感知不强,前为“近忧”,后为“远虑”。
相比较蔚来的“服务”、理想的“增程”,小鹏“智能化”的品牌标签所带来的消费者感知并不够清晰,尤其在电动车领域,所有的汽车品牌都开始强调“智能化”,品牌优势更难体现。
这从小鹏P7的销量也能看出,对标特斯拉Model 3,前者产品力客观来看更为优秀,其推出的NGP自动驾驶导航辅助系统,实测也比特斯拉NOA要更适应中国道路。但市场对此似乎并不买账。
从这也能看到,虽然小鹏在“智能化”的追求值得称赞,但它要想将这一标签做成真正能左右消费决策的核心指标,建立起强大的品牌力,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随着小鹏汽车完成“回港”上市,也意味着造车新势力的资本故事又将开启新的一页。
不过,作为“蔚小理”中最晚赴美上市,却最快“回港”上市的企业,小鹏汽车的处境还远远谈不上轻松。固然,此次“回港”上市能为其扩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压力的“近忧”,但品牌定位感知力不强的“远虑”仍未解决,对于小鹏来说,这必将是一场持续的战斗。
责任编辑:陈诗莹
艾德韦宣回购104万股 涉资94.052万港元
艾德韦宣(09919-HK)公布,于2020年7月27日回购104万股,占发行前已发行股份0.135%,每股回购价介乎0.85港元至0.93港元,涉资94.052万港元。责任编辑:李双双0000汇丰研究:创科实业目标价升至90港元 升至买入评级
汇丰研究将创科实业(00669)目标价由60港元上调至90港元,将评级由“持有”升至“买入”。汇丰发表研究报告表示,创科的竞争对手及上游供应商对今年第二季度及之后的公司业绩持悲观看法,因此汇丰研究预期电动工具市场不会出现快速反弹。不过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行业正在处于快速复苏阶段,其中创科主要供应商之一的朗科智能已经公布了第二季初步业绩,净利润同比增长约21%。0000周四上市恰逢网络小贷监管升级 马云的蚂蚁接受考验
周四上市,恰逢网络小贷监管升级!马云的蚂蚁接受考验来源:金融投资报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进行了监管约谈。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