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再新高 A股又冲破3600怎么又嗨了?
原标题:美股再新高,A股又冲破3600,怎么又嗨了?
{image=1}
· Irene Zhou | 文
前一周股市还因担忧美联储转鹰而重挫,如今标普500、纳斯达克指数纷纷创下历史新高;担忧有成本压力、货币收紧、经济见顶的A股也在7月前夕再次冲破了3600点;即使连此前备受压价打击的大宗商品都出现了反弹。
这种风险情绪回归背后究竟是哪些因素在推动?未来又会怎么样?
{image=2}
美联储或是“披着鹰皮的鸽”
6月17日美联储的利率声明是一个关键转折点,一度导致全球市场抛售——美联储当时释放了更为鹰派的加息信号——点阵图(dot plot)显示,2023年年末之前有两次加息,而上次会议的中位值为零。
更关键的是,6月有多达七名委员认为,2022年就应该开始加息。虽然七名委员在整个委员会的占比还未达50%,但去年12月的会议只有1名委员、今年3月有4名认为2022年应该加息。按照这样的趋势,在下半年超过半数委员认为明年应该加息的可能性正在上升。
{image=3}
但交易员在一顿恐慌操作后开始慢慢缓过神来——“上周我在组合里做了一点风控和少量减仓。上周五(6月25日)仔细思考以后,决定等一个周末再说。毕竟周五是所谓的‘四巫日’,市场缺乏一定的理性。不妨等市场冷静一个周末后再观察,”某资深美股交易员对笔者表示,“我们暂且不考虑联储的情况,先看看市场流动性的实际情况——美联储目前仍在每个月买入1200亿美元的资产,欧洲央行的购债量则达到了1000亿欧元,且继续保持负利率。如果美联储是鹰,那可能只是一只‘披着鹰皮的鸽’。”
此外,过去一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国会听证会上也成功安抚了市场。他重申,最近通胀攀升只是缘于暂时的因素影响,称不会因为通胀担忧就先发制人地加息,暗示美联储在退出QE和加息方面会保持耐心。
在听证会上,议员直接问道——“5%的通胀可以接受么?”鲍威尔回答:“当然无法接受。”这实际上是划定了通胀触发美联储紧缩的条件。
美国5月整体CPI已同比大涨5%,核心CPI同比增长3.8%,而鲍威尔说的应该是美联储最青睐的通胀指标——核心PCE(个人消费支出)。
上月的核心PCE环比上涨0.7%,同比上涨3.1%,后者为近30年最高。上周五(6月25日)公布的美国5月核心PCE同比涨3.4%,并未超出预期,标普创新高。在市场看来,即使通胀比想象中持续更长时间,但要突破5%仍是很难的。
更关键的是,当前美联储最在意的就是就业——市场目前过度关注通胀,但其实还有1500万美国人在领失业金,还有近干万个岗位空缺。正如鲍威尔所言——就业复苏的路径是确定的(岗位都准备好了),只不过时间点很难判断(什么时候美国人愿意出来干还不知道)。所以,现在美联储一定要压住通胀预期,等待经济逐步恢复,而非真的要加速开启收紧货币。
“我们预计美联储可能会在今年12月的会议上宣布明年1月启动缩表,但加息预计要到2023年二季度,”野村全球宏观研究主管苏博文表示,“早在2014年初美联储也说要开始加息,但实际上真正第一次加息是始于2015年12月,因此其中有很长的间隔。”
于是市场就继续跟着音乐起舞,直到音乐停止为止。
交易员经历了一个心理转变——一开始市场担忧美联储会快速紧缩,认为在接下去两年会加息四次,所以收益率曲线前端大大偏离了“点阵图”,也就是短债收益率比较高;过了一阵子,市场会开始接受美联储真的会在低利率水平保持很长时间,于是大家开始买短债、抛长债,收益率曲线或重新走陡。
同时,市场开始担心通胀,资金可能重新大量进入更能对冲通胀的大宗商品、TIPS(通胀挂钩债券)以及价值股。过去一周市场的表现也的确如此——美股叠创新高,大宗商品大幅反弹。
{image=5}
|来源:City Index
交易员认为,美股牛市持续到今年年底的可能性当然存在。纳斯达克100指数和标普500指数都不断创出新高,创新高是上行趋势下的一种特征,而非下行趋势。目前货币环境仍相当宽松,全球经济也处于重启进程中,积压的需求仍待释放,居民储蓄也处于极高的水平,这有助于美股继续维持强势。
高盛近期提及,大量资金仍在准备进入美股。家庭部门的需求是一季度股票最大的净买入来源,总计净买入1720亿美元。高盛目前已将2021年全年家庭部门净买入总额的预测从3500亿美元上调至4000亿美元,估计目前家庭部门将44%的资产配置在股票上,略低于2000年“科网泡沫”历史峰值的46%。
此外,任何通胀持续上升的迹象都将有利于股票,而非债券或现金。数据显示,创纪录的5.5万亿美元现金正在场边观望。
{image=6}
当然,基建刺激也进一步刺激了美股。6月25日,美国两党达成基建协议,而且既增加政府支出又不加税,试问股市哪有不喜欢既增加政府支出又无需加税的?这种情况下增加支出就等于更强的经济刺激。
标普500指数上周四(6月24日)在4273.2附近再创历史高点,下一阻力在遥远的4329.6附近,那是5月7日高点到5月13日低点行情的127.2%扩展位,接着是4380附近的上升趋势线所在。支撑位在前高点4266.7、2020年10月以来上升趋势线所在的4220附近以及50天均线4192。
{image=7}
{image=8}
半导体、新能源助推A股行情
在此前各界偏谨慎的共识预期下,A股的走势也可谓惊人,上证综指再一次在上周五(6月25日)突破了3600点大关。
不难发现,半导体和新能源板块成了近期拉动行情的“人气王”,究竟逻辑何在?
{image=9}
“缺芯”带动半导体行情
就半导体而言,持续许久的“缺芯潮”和“涨价潮”此前并未带动A股芯片股的股价。直到最近,沉寂已久的芯片行情一触即发。从6月初开始,半导体产业链全线爆发,半导体板块指数创历史新高,此前重仓半导体的主动偏股基金净值单日涨幅超8%。外资6月以来同样大幅加码芯片股,士兰微、兆易创新等一度获得北向资金较大幅的净买入,跻身北向资金前十大成交股。
尽管行情火爆,但实则上、中、下游的基本面迥异。半导体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上游主要包含设备材料;中游为IC制造、晶圆制造、相关生产制程检测设备、光罩、化学品等;下游则包含IC封装测试、相关生产制程检测设备、零组件、IC模组及通路等。
目前在半导体产业链中,中游晶圆制造商的基本面最好,其缺货情况也比较严重。尽管上游原材料大幅涨价,但大部分半导体公司的成本是可以传导的,即当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10%时,中游半导体公司也可以相应地向客户涨价10%。
中游晶圆制造的缺货情况比较严重,例如华虹半导体、中芯国际、台积电、联发科等都属于这一类。除了缺货,近年来终端产品所需的芯片量不断提升,这也加剧了缺货现象。
整个行业最缺货的节点是先进制程和成熟制程。先进制程涉及的产品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成熟制程涉及的终端产品则包括汽车、家电等,家电智能化、IoT(物联网)等也催生了更多半导体需求。
各界预计缺货的现象至少要持续到2022年年中。之前半导体缺货的主因是中美贸易摩擦和疫情,导致疫情前半导体库存较低,而疫情又刺激了各类电子产品需求,电动车渗透率的提升也进一步刺激了芯片需求。因此,半导体行业决定增加库存,但这并非是一蹴而就的。
此外,上游价格暴涨一时也难以缓解。上游支撑产业有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设备,用于半导体的材料有硅片、靶材、光刻胶等;半导体加工设备中包括单晶炉、光刻机、检测设备等。而当前缺货已蔓延到上游设备材料供应环节。
供需矛盾愈演愈烈之下,国内外芯片厂商接连发出调价通知单。“去年下半年以来,来自上游供应商的调价单一张接着一张。4月份刚提了价,估计接下来还要涨。”一家电子企业负责人无奈地说。
并非整个芯片产业链都形势一片大好。芯片涨价潮汹涌,下游企业不得不面对成本上涨的压力。在缺芯压力下,众多企业陷入有单不敢接的尴尬境地,有的企业不得不暂停接单,并延缓了出货周期。
相比之下,中游的日子要好得多。据集微网统计,自2021年二季度以来,由于原材料成本压力上升,已有超过30家半导体公司发布涨价函,海外芯片大厂意法半导体(ST)、东芝、安森美,国内厂商士兰微、智浦芯联、瑞纳捷均宣布在今年三季度调涨芯片报价,其中多家宣布此次价格上调涉及公司全线产品,涨价幅度在5%到30%之间。
{image=10}
但就未来的行情而言,在涨价潮被消化后,市场将转而博弈的是今年下半年甚至明年的价格预期。未来再迎来一波涨价潮的可能性不高,因此高位入场博弈或非良策,中长期的基本面变得更为关键。
中国的半导体企业面临的挑战不小。不乏观点认为,半导体行业的“内卷”正在加剧。去年半导体遭全面制裁的大环境下,不仅仅是华为海思受阻,整个上游的芯片设计企业日子都不好过。在这波大涨之前,其实A股曾经干亿的芯片巨头汇顶科技、兆易创新股价均一落干丈。
根据此前兆易创新公布的2020年报,如果单看净利润和营收好像公司业绩仍在飞速增长,但实际上扣非净利润增速自2014年以来首次同比下滑。财报中的解释是去年计提了收购公司思立微1亿多的商誉减值。但实际上公司的存储芯片毛利率和传感器的毛利率也都在快速下行。
作为同行业的难兄难弟的汇顶科技,日子可能还难过一些。表面拥有全球安卓触控指纹芯片龙头的名号,可是从去年起大股东汇发国际(联发科)和国家大基金就多次大幅减持,截至4月底时股价距离去年最高点已跌去70%之多。
这只昔日大牛股被资金遗弃的原因或许有股东的着急套现,但主要原因还是芯片的迭代发展太快。人脸识别、超声波指纹识别的岀现严重挤压了汇顶屏下光学指纹芯片的市场。
由于发展品类单一、触控指纹芯片业务占公司总业务比重太大,该业务的订单需求下降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净利润和毛利率水平。在去年的前三个季度,汇顶的毛利连续三个季度同比跌超15%。
之所以说“内卷”加剧,这从几个例子就不难发现——兆易创新收购的思立微电子在去年还一举夺下了汇顶前五的合作商OPPO的屏下指纹芯片订单。与此同时,A股的另一芯片巨头韦尔股份也正在觊觎原属于汇顶的“大肉”。同样是去年,韦尔股份宣布收购Synaptics亚洲TDDI业务,以此来拓展公司在手机芯片领域的影响力。该收购帮助韦尔在触控芯片领域布局,将手机芯片的内卷进一步带向白热化。
当然汇顶也同样在试图扩张其产品线,其中包括前段时间宣布拟投资10亿元在成都开展CMOS图像传感领域、音频软件解决方案等的硏发业务。
但其实CMOS图像传感器的国内主要市场份额又属于韦尔股份。因此就不免要问,一轮又一轮的内部大乱斗,各企业的毛利率越来越低,又有谁能笑到最后呢?
多位投资经理对笔者表示,中国的半导体行业目前仍在技术爬坡期,同质化公司间的兼并和竞争加剧。在竞争中存活下来的半导体公司也必然是最能创造附加值的公司,这是各国该行业在成长阶段必不可少的过程。
对那些尚且不必考虑生存问题的芯片企业来说,开拓更大的下游应用市场是“华为突围”给出的最好的启示,即永远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过去的十年,智能手机是最热门的新时代赛道。苹果等一系列智能手机的推广打开了芯片公司业务的口子——5G射频、CMOS再到生物识别等开辟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很多应有场景。
但是,如今智能手机的市场已成红海博弈,手机的智能性已经渐渐延续到物联网、汽车电子,未来将会有更多媒介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桥梁。
在顶尖芯片产业链仍被发达国家垄断的情况下,我国国产芯片厂商所能做的就是把握住未来芯片市场的航向并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争取在蓝海领域实现技术自主可控的突破。
{image=12}
{image=13}
新能源中长期仍然最景气
除了半导体,众多新能源概念股已经回到了2月巅峰时的价格,有些甚至突破新高。尽管机构对于当前的高估值存在担忧,但对长线投资者而言,最具有中长期确定性和政策支持的景气行业可能是新能源行业,包括电动车产业链、光伏产业链等。
目前光伏已能实现平价上网,有国际投行将“十四五”时期中国光伏发电年均新增装机需求预测上调至103GW(调整前预测为67GW),显著高于“十三五”时期的年均水平42GW。
“光伏仍是长期看好的行业。中国技术领先,实验室级别的异质结转化效率已达24.5%。如果乐观假设,有望5~10年出现光伏制氢,之后能源结构的变化会更大。”某外资机构的投资经理对笔者表示。
此前光伏概念一度出现大幅回调,这与装机不及预期息息相关,但对于这类长周期的主题,外资普遍看得更为中长线,不会太在意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波动。近期上游硅料价格涨幅趋缓,这对于光伏中下游而言是积极的消息。
日前数据显示,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20.7~21.9万元/吨,均价21.31万元/吨,环比涨幅2.01%,涨势减缓。此前下游硅片的产能扩张太快,都在争抢硅料以保证自己的份额,外加上游可能存在囤货现象,加剧了产业链的成本压力。如今一旦硅料价格见顶的预期形成,那么压制终端装机的大石头可能就会落下。假如硅料价格能够回到常态,下半年的装机量有望全面回升。
电动车产业链也是外资最为关注的中长期主题,华为入局无疑给整个行业打了一剂强心针。作为国内最顶尖的芯片设计公司,华为近日宣布其首款汽车芯片以及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和智能互联系统。不同于此前用于上汽R的5G基带芯片巴龙5000,此次推出的麒麟990A是真正的车规级芯片。同时,华为还宣布在官方旗舰店卖搭载华为系统的电车。A股华为汽车概念股一度引爆市场。
未来,在电动车或智能车领域,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的竞争格局愈发复杂。一方面,只要有设计能力、研发水平,非传统车企也能脱颖而出,借力产业链上游成熟的OEM企业;另一方面,传统车厂的竞争力并不弱,在得到华为的系统助力后,创新力有望增强。
除了整车厂,目前确定性更强的中游(电池等)环节也被机构看好,例如LG、宁德时代等都是被国际投资者公认的龙头。未来,龙头效应可能更为明显。
鑫椤资讯则提及,6月锂电市场持续向好,动力大厂持续满产且新增产能也在继续爬坡,上规模电池厂家表现不俗,中小规模电芯厂家却备受煎熬,受紧缺材料采购难及成本倒挂影响,开工率出现下滑。紧缺材料预计6月不会明显改善,主流电池和材料企业均处于饱和生产的状态。虽然二季度供应链跟不上(芯片、电池),三、四季度则可能是下一次终端再显著超预期的时候。不乏机构认为,新能源车复合增速有30%,向后展望,电池公司具有竞争力的会基业长青,材料公司有突出优势的可能都会奔千亿市值。
{image=14}
|来源:鑫椤资讯
瑞银此前也提及,电池将成为电动车产业链的短期焦点,因为成本需要继续下降,而供应(包括原材料)看起来越来越紧张。考虑到陡峭的电动汽车销售曲线,电池采购将成为关键的竞争热点,预计电池制造商将有更大的长期盈利潜力。
责任编辑:蒋晓桐
工信部:构建统一APP认证签名体系,提升各环节可溯源性
11月16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举办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提问:为了给信息通信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工信部在“十四五”期间将会采取哪些举措?0001阿里公布处理决定:业务总裁和HRG引咎辞职 辞退涉事男员工永不录用
8月9日凌晨,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在阿里内网公布了“女员工被侵犯”的阶段性内部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同城零售事业群总裁李永和和HRG徐昆引咎辞职,阿里巴巴首席人力资源官童文红记过处分,涉事男员工被辞退,永不录用,其是否存在违法行为,警方正在调查取证。张勇表示,事件对这位女员工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无论警方的调查结果如何,“我们会尽全力关心和照顾好她。”0001华为Mate40 Pro国行或定价6499元起 将会提供多个版本
【TechWeb】10月25日消息,日前,华为已于海外发布Mate40系列手机,10月30日,华为国行版本将会发布,供应链消息称,Mate40系列国行配置更丰富,Mate40Pro起步是8+256GB,售价可能是6299元起。0000手机巨头“血战”2021:一部手机将动辄上万元,你会买吗?
供应链稳定、新技术过硬才是关键“小米手机要上1万块了,”在近期与许知远的灵魂对话中,雷军如是表示。在3月30日小米春季发布会上,小米发布MIXFOLD折叠屏手机,售价为9999元起,最高为12999元,网友评论:“以前没钱,买小米,现在没钱买小米。”0001艾芬长文回应爱尔眼科声明:混淆视听、颠倒黑白 且管理混乱
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医生艾芬发文称,看到爱尔的声明之后,我觉得他们就是在混淆视听、颠倒黑白,且管理混乱,推卸责任。以下为全文:{image=1}责任编辑:邓健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