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基金厉叶淼:投资是个有复利的事业 寻找“长期成长”的机会
{image=1}
富国长期成长混合型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厉叶淼
今年是我进入资本市场的第十年,这期间经历过数轮牛熊。回过头去看,真正让公募基金赚到大钱、给持有人带来可观回报的,都是那些业绩持续增长的优秀公司;这也让我坚定了现在的投资理念:和优秀的公司在一起,赚长期业绩成长的钱。
聆听时代的声音
如何去寻找这些优秀公司,我认为选对行业是第一步;许多产业、企业的发展,都有比较显著的时代特征和背景,比如早年金融地产的发展,对应着中国城镇化;许多有色、化工的发展,对应着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许多互联网公司的崛起,则依赖电脑和手机的普及;高端白酒、医疗服务,需要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后带来的消费升级等等。
我认为中国的崛起,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特征。以智能制造行业为例,工程师红利从“量变”到“质变”加上中华民族天生的“坚韧”,让中国的智能制造在全球的竞争力持续提升。中国每年偏理工科的毕业生近500万,美国只有50万,几年下来中国的工程师数量远超美国;以CDMO这个医药里的高端制造为例,中国企业的人均成本是15万,美国企业的成本是75万,中间差了5倍。所以,现在有些国家说要供应链转移,但这种有强大的经济基础的供应链关系,不是随便就能转移的。
再看未来,我觉得未来数年,包括全球碳中和背景下的电动汽车、新能源发电,工程师红利和国家崛起带来的智能制造,老龄化推动的养老、康复、创新药、医疗外包,消费升级带来的高端消费品、医疗服务,还有人工智能、万物互联和国产替代等等,我觉得都是我们这个时代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机会。如果我们能聆听时代的声音,跟上时代的节奏,胜率相对会更高一些。
中国企业在电动车时代有较大的机会
具体到新能源汽车,我认为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是我们这个时代非常大的机遇。整个行业目前渗透率只有7%左右,未来可能到30%甚至更高。主要有两个驱动因素,第一,大家都希望开车更安全、更轻松、更愉快,就像当年大家需要智能化手机一样;第二,“碳中和”政策会从供给端加速行业的发展,在“碳中和”的背景下,许多车企都会优先供给电动车。重要的是,这个产业的上游、上游优秀的公司,基本都在中国。这意味着,未来3-5年,中国企业有机会深度参与甚至引领这个朝阳产业的发展。
电池的竞争格局相对稳固,虽然电池是to B的生意模式,但它和车的安全性相关,而且供应商与车企从最初的双方接触,到产品测试再到订单放量,通常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无论是用户粘性、供应稳定性,我觉得都比一般看价格为主的to B生意高了一档。以至于,电池行业是一个后发优势不那么显著的行业,龙头公司的格局能保持稳定。所以我认为中国的电池龙头,能够继续引领行业的发展。
六维度选股法则
行业之后就是选股,影响公司业绩的因素有很多,如果从时间维度来划分,我觉得短期主要是看景气度,中长期则是ROIC最为重要。经历过数次迭代,现在我会从产业空间、商业模式、竞争格局、管理层、估值、景气度,这六个维度综合来选股。
六个指标中,产业空间和竞争格局是我调研公司最经常会问的两个问题;因为在调研公司前,对商业模式已经有了一定理解,估值的高低也显而易见。景气度是经常变化的,而产业空间和格局则相对稳固;景气度影响短期股价,而空间和格局则是决定公司长期价值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一个优秀的公司所处产业空间足够大,格局又相对比较好,那么中长期来看,这个企业一定会有所作为。另外,风险控制也很重要,特别是市场差的时候,这个是我现在特别看重的因素。
我觉得基金经理跟公司的发展一样,是一个需要“长期成长”的职业。投资是一个有复利的事业,我们每一天对公司和行业的学习,长久来说一定会对我们的投资工作有帮助。社会在不停变化、产业在不停发展,我们也需要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圈。10多年的证券市场浸润,我现在的想法很朴素,就是希望给持有人带来更高些的回报。
责任编辑:彭佳兵
最火赛道开年遭“重锤”,还能不能买?私募最新策略来了
来源:中国证券报进入2022年,A股市场持续震荡回调。堪称2021年最火赛道的新能源板块在开年连续遭遇重锤后,1月6日出现企稳迹象。多家一线私募人士表示,对于春节前的A股表现依然抱有积极预期。与双碳目标相关的新能源板块“牛市”并未结束。有私募强调,锤下去的新能源板块不一定都是机会,但一定有机会。A股再显韧性0000工银瑞信赵栩:黄金刷新历史纪录 上升通道或将延续
8月5日早盘现货黄金升破2020美元/盎司关口,又一次刷新了历史纪录高点,截至8月5日,黄金年内累计上涨已经逾500美元。截至8月4日收盘,COMEX黄金期货收涨2.56%报2037.1美元/盎司,再创历史新高。工银瑞信基金指数投资中心投资部副总监、工银黄金ETF基金经理赵栩表示,美元信用逐渐下探、全球政经形势不确定性、避险情绪持续等因素助推黄金不断创下新高。0000新一轮发行高潮:摊余成本法定开债基卷土重来,成配置型机构最爱
新经济e线近期摊余成本法定开债基发行节奏明显加快。Wind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8月14日,按成立日期计,当月新成立的摊余成本定开债基就有13只。其中,单只发行规模达到80亿元上限“红线”的爆款基金合计就有10只,占比约八成。此前,在资管新规施行后,由于估值稳定、低费率、免税、高杠杆等优势,2019年末摊余成本法定开债基产品密集发行,2020年初监管审批趋严环境下发行速度放缓。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