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张勇需要成为“时间管理大师”
今年以来,海底捞市值从4500亿港元跌至2000亿港元左右,很多人迷惑:海底捞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其实,作为一家火锅连锁店,海底捞没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给海底捞过高定价的二级市场。但是,如果不只将海底捞看做火锅店,而是一家圈占了用户大量时间的企业,那海底捞对用户时长的利用方式和效率,确实存在大问题。
海底捞股价腰斩,直接原因是新冠疫情对餐饮业的持续打击。
去年初,新冠疫情突然爆发,导致线下餐饮全线停摆。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却十分乐观地预计,疫情将于当年9月结束,堂食火锅生意届时将恢复正常。
基于这一判断,海底捞继续扩充门店,从2019年底的768家膨胀至2020年底的1298家,并为此新招5万名员工。
然而,疫情持续时间远超预期,海底捞非但没有迎来疫情结束后的报复性消费,反而因为新店整合困难,陷入营收增长缓慢、净利润暴跌87%的窘境,股价一泻千里。
但更深层的原因是,市场高估了海底捞,餐饮公司根本撑不起数千亿港元的估值。
即使疫情结束、火锅消费反弹,海底捞作为一家火锅连锁店,其增速、收入和盈利等指标不可能过度偏离行业平均水准,也不可能拥有4500亿或者2000亿的市值。
张勇很早就看到了问题关键。
过去几年间,张勇屡次公开表示,海底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今年6月初的一场沟通会上,张勇说“大家神话海底捞了,我非常反感”,并劝人“理性,投资要谨慎”。
然而,理性的张勇,撞上了不理性的市场。
{image=1}
张勇
港股优质标的长期稀缺,市场对于所谓“大白马”、明星股有着天然的投机狂热。被称为“火锅茅”的海底捞,市盈率一度高达700倍以上;股价跌了半年多,如今仍有500多倍。
这是一个突破了投资常识的数字。作为对比,腾讯只有26倍;餐饮业务收入占比很高的美团,其市盈率也不过300~400倍。
从4500亿到2000亿,表面原因是海底捞踏空趋势,深层原因则是市场理性的重构与回归。
张勇不惮于向外界承认错误;但如何化解困局,他并没有给出既定轨道之外的答案,而是执拗地要把现有1000多家门店做好,然后重回扩张战略,开出更多门店。这被他视为自己的“使命”。
然而,线下门店的复制粘贴,根本不可能支撑得起海底捞高达500多倍的市盈率。更何况就连张勇自己,对于能否持续增长也心里没底。
海底捞已经火爆了27年,品牌和产品都开始显露出“老相”,消费者审美疲劳,赖以生存的高标准服务也不再是独步天下。面对巴奴、葫芦娃等新锐对手,海底捞能打的牌并不多,颇有些难以招架。继续开店并不能从根本上化解这些难题。
破局之道,埋藏于海底捞的用户金矿。用户愿意花费两三个小时排队吃饭,海底捞却似乎从未想过如何深挖其中蕴含的价值,只是在免费美甲、手机贴膜等玩法上做文章。
张勇需要在消费者用脚投票之前,变身“时间管理大师”,找到第二增长曲线。海底捞要想配得上4500亿,就必须放下火锅,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商业冒险。
火锅的消费场景以聚会为主,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用餐时间不会很短。这在海底捞身上尤为明显。
鼎盛时期,用户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排队等座。如今海底捞跌落谷底,翻台率下滑明显,却仍然领先全行业一个身位,就餐高峰期的排队十分常见。
按照张勇的设想,海底捞下一步将尽快消化500多家新开店面,使其业务步入正轨,然后再继续扩张。
2020年,海底捞新店翻台率仅为2.8次/天,显著低于3.5次/天的全公司平均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而在张勇看来,4.5次/天的翻台率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数字,能够在排队时长和经营效率之间取得平衡。假如达到这一数字,海底捞昔日的排队盛况很有可能重现。
站在餐饮企业的角度,排队会影响用户体验,导致客户流失和复购率下滑。但站在互联网企业的角度,这里面蕴含着的用户时长,是一座极具价值的金矿。
自从移动互联网红利耗尽、流量见顶以来,互联网公司竭力延长用户停留时间,以期创造更多商业化场景和机会;而海底捞每做一单生意,都能轻轻松松占据用户两三个小时。
海底捞的用户时长中,一部分是用餐时间,另一部分是排队时间。后者如果能够充分挖掘利用,海底捞就有机会内生出一整套闭环价值链条。
可惜,张勇似乎一直都没有放下火锅,去思考怎样把用户时长的金矿变现。
排队期间,海底捞除了免费送水、送零食,还提供了美甲、桌游、手机贴膜等五花八门的服务。它们最终成为海底捞“饱和式服务”的一部分,为火锅生意服务。
这些玩法在一定程度上让用户保持了耐心,也塑造了好口碑,却无法给海底捞创造火锅之外的附加价值。消费者也不太可能因为做了免费美甲,就会多点几道菜品。
更大的问题是,这些免费服务看似花样百出,却基本上和餐饮主业毫无关联。而海底捞内部孵化的众多子品牌,没有一个从中受益。
据不完全统计,海底捞在过去一年间,陆续推出秦小贤、捞派有面儿、十八汆、佰麸私房面、孟小将、骆大嫂、饭饭林、制茶乐园、乔乔的粉、苗师兄鲜炒鸡等多个子品牌,却都没有做出太大声响,用户感知度很低。
这些五花八门的子品牌并未给海底捞带来多少收入。财报显示,海底捞2020年营收中,堂食火锅业务的占比仍然高达95.9%。而其他餐厅一共只录得2000万元,占比0.1%,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抓住用户排队时间,推介海底捞子品牌,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推广方法。愿意长时间等座的用户,一定是对海底捞有偏好;向他们推广海底捞自身孵化的新餐厅,可以事半功倍。
除了单次使用时长高达数小时外,海底捞用户还具有高度互联网化的特点,喜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用餐体验,参与海底捞相关话题的讨论。
别的餐厅挖空心思当网红,要么花钱打广告,要么安排服务员低声下气地和顾客商量,能不能关注公众号,甚至拍张照片,发一下大众点评。
海底捞用户不是这样。从拿号排队起,他们就开始围绕海底捞网上冲浪。
排队人多要拍照发朋友圈,人少也要发;免费做个美甲要发,服务员给套上手机套要发,围成一圈唱生日歌更是要发。
早在微信、微博尚未诞生的PC互联网时代,用户的热情传播已经让海底捞受益匪浅。西瓜没吃够、临走时服务员直接送了个整瓜的都市传说,让海底捞的高水准服务深入人心,成为病毒式口碑传播的经典案例。
社交媒体崛起后,用户能够更加方便地分享用餐体验,海底捞更加频繁地站到了公共舆论场的聚光灯下,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公众议题。
比如,今年以来海底捞因为“牛肉粒变素”、“17元吃海底捞”、“抄袭巴奴”、“张勇回应海底捞不好吃”等事件屡屡登上微博热搜。话题本身有好有坏,但网民对海底捞的关注热度未曾稍减。
在所有餐饮企业中,海底捞是最具有“互联网范儿”的那一个。
然而,张勇并没有把这一用户特点好好利用起来。面对网民的持久热情,除了屡屡发出海底捞“名不副实”的感慨外,张勇并没有更多动作。
海底捞从2003年就开始做外卖,曾作为创新案例登上《焦点访谈》。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海底捞坐拥高度互联网化的用户群,原本有机会把外卖培养成新的增长引擎。
但在十几年后,海底捞外卖收入占比仍然仅有2.5%。与此同时,同样是把火锅食材送上门的锅圈崛起,门店突破6000家,累计融资超30亿元。
此外,海底捞拥有业内顶尖的供应链和菜品研发能力,却一直没有做出真正意义上的电商爆款,也就无法触达火锅堂食之外,体量更庞大的潜在消费者。
比如自热小火锅,海底捞从2017年上半年就开始试水,起步时间比自嗨锅更早。但根据淘宝天猫的数据,2020年海底捞小火锅的GMV为3.5亿元,落后于自嗨锅的4.7亿元。
这块业务在海底捞商业布局中的地位也不高。2020年,海底捞全年营收286亿元,其中堂食火锅营收274亿元;另据海底捞关联公司颐海国际财报,去年海底捞自煮火锅和冲泡系列产品的总销售额为15亿元,仅相当于堂食火锅的5%。
时至今日,大多数用户仍然喜欢去海底捞吃堂食,拍照片发朋友圈。但回到家后,几乎没有人会想起海底捞的其他产品。
在用户时长和用户特性两个维度上,海底捞都没能挖掘到更深层次的价值,客观上让自嗨锅、锅圈等新物种找到了生长空间,这是张勇的战略失误。
甚至在海底捞跌落谷底的今天,张勇仍没有改弦更张的意图,而是要沿着堂食的老路继续往前走,希望继续复制之前的成功路径。
恪守成规的思维模式,植根于张勇“老实人”的性格。
这种老实成就了张勇,让他在创业过程中屡屡得到朋友相助、下属效命、贵人扶持,把一家只有四张桌子的杂牌火锅店,做成了名震海内的千亿级餐饮龙头。
直至今日,张勇依旧在同行、媒体和公众之间拥有良好口碑,而海底捞的服务和菜品质量,依然算得上行业标杆。
但这种老实也导致了另一个后果:在公司遇到难题时,张勇喜欢自责自省,并试图从具体的业务运转中找到问题根源。
倘若张勇是一介职业经理人,这种做事哲学自然无可厚非;但作为公司的掌舵人,有时候张勇必须拨开层层迷雾、跳出三界之外,从更高的时间和边界维度来审视海底捞的战略问题。
在公众视野中,张勇尚未展现出这种超然的洞察力。
海底捞业绩大跌后,张勇除了主动承担责任外,更多的是在想如何把手头的1000多家开好。等解决了这一批新店的问题,就可以继续开下一波新店。
但问题是,一切餐饮企业的单店成本都是持续上升的。因为房租、原材料、人工等成本都在涨,且涨幅明显高于客单价。
这意味着,即使议价能力强如海底捞,它终将到达一个时间点,无法再通过开更多的店面继续增长。去年海底捞营收增速跌破10%,其实已经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张勇只有两种出路。一是海底捞成为垄断企业,击垮所有对手,彻底掌控上下游定价权。这对于碎片化程度极高的火锅行业而言,无异于天方夜谭。
二是海底捞放弃路径依赖、拥抱互联网,打一场无边界战争,找到第二增长曲线。
在海底捞店门口排长队,吃顿火锅发好几条朋友圈的忠诚用户,其实已经给海底捞铺好了路。
但张勇似乎一直没有时间去想这些问题。除了忙着开店,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组织建设、供应链和新技术上,全都是在绕着堂食火锅打转。
他显然高估了海底捞的短期风险,却也明显低估了这家公司的长期风险。就像打牌,海底捞明明抓了一手顺子,张勇却非要一张一张往外打,并试图和对家比拼每一张牌的大小。
为了海底捞的下一个十年,张勇需要换一种玩法。归根结底,2000亿市值、500多倍的市盈率并不属于一家传统火锅连锁,而是一家能够管理用户时间的互联网公司。
责任编辑:何中夫
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将快速增长 多个细分领域价值洼地有望形成
展望未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加速涌现,将有更多创新医疗器械获准注册上市。12月3日,医疗器械板块涨幅居前,截至收盘,博晖创新涨逾15%,万方发展、正川股份涨停,其余多股纷纷跟涨。{image=1}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3日发布《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20)》。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医疗器械主营收入达7200多亿元,同比增长12%。0000第五批全国药品集采平均降价56% 多家公司产品上榜
证券时报记者陈丽湘第五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的拟中标情况出炉,本次集采品种数量为历次集采之最。6月23日晚间,多家上市公司宣布旗下药品拟中标。科伦药业、长江健康、司太立等公司中标不止一款药品。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发现,部分上市公司拟中标的药品,此前并未实现销售收入。平均降价56%0002任正非:谁再建言造车 可调离岗位
华为再发“不造车”声明:整合汽车与消费业务,任正非直言“谁再建言造车,可调离岗位”每经记者孙磊11月25日,一则有关华为造车的传闻引发业内关注。有消息称,“华为汽车已经造出来了,明年底上市,12月或明年一季度发布。这款新车是与长安汽车合作打造,设计师是原保时捷总设计师,定位为跨界类SUV,定价为20万~40万元,自动驾驶可实现L4级别(小鹏目前接近L3)。”0000全国物业去年收入达11800亿 物业公司扎堆赴港上市
来源:NBD视频#全国物业去年收入超万亿#【#全国物业去年收入达11800亿#,物业公司扎堆赴港上市】当前,我国物业服务企业的数量达23.4万家,从业人员740余万人。2020年全国物业管理行业营业收入达11800.3亿元。站在万亿级别赛道的物业公司,这几年也扎堆上市,因为业务的稳定性,其估值远远高过房地产开发企业。责任编辑:王蒙0000市场用钢需求回暖:一吨上涨860元 几十辆货车深夜排队提货
一吨上涨860元、几十辆货车深夜排队提货,市场最近为啥这么“钢”?文|央视财经今年以来,我国钢铁市场波动较大。在经过一季度的低迷期后,二季度以来,需求逐渐恢复,最近一段时间,一些钢厂订单量增加明显,甚至出现了排队提货的情况。用钢需求回暖钢厂门口排队提货0000